whdh2019
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与宏观调控?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弊端已显露出来,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他的核心是有效需求理论,其理论言,自由市场在有些情况下不能创造出有效的需求,就会造成商品相对过剩。这时就需要国家出面,运用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凯恩斯主义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恢复中被广泛运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是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因为政府就是由大资本家或大资本家的代言人组成的,造成垄断并获取巨大的垄断利润就可想而知了。虽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颁布了《反垄断法》,但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现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和完全的计划经济(即宏观调控),能发展经济,使人民获得更多的福利的经济政策就是好的政策。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估计您是由于需要论文什么的。。。所以可能需要的是些套话!但如果是私下,聊政治话题,我的观点很明确,以后也一定会证实:打破经/济垄/断,但靠解/放/思/想是没有用的。因为解/放/思/想,解放谁的思想?垄断自有既/得/利/益者,谁有这么大能耐让他们解/放/思/想抛弃既/得/利/益?!因为社/会/主/义的原因,经济垄断,现在主要表现是国家在垄断。所以要真正打破垄断,是要彻底改变政/体的大事件——首先是打破政/治/垄/断,也就是多/党/制;然后再是经济上的规范的竞/争/私/有/制。
一、当前的垄断价格问题既是垄断价格形成机制和监管约束机制尚未完善的直接表现,更是造成垄断的深层次体制性问题的终端反映 当前破坏公平竞争、妨碍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损害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利益的垄断价格问题主要有:一是自然垄断行业的经营者利用垄断地位倒逼政府虚高定价,擅自调整价格或自立收费项目,采取价外加价或价外收费变相提高价格;或者延伸经营范围或附加各种不合理交易条件,进行强买强卖,赚取由垄断带来的不正当收益,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利益;或者执行价格政策见机行事,价格上调时跟得很紧,但在价格下调时却寻找种种借口而延期执行,赚取价格政策变化的时间价差。二是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通过带有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内容的歧视性价格或收费政策搞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或者以其他手段鼓励和支持地方企业进行恶性价格竞争,或者以加强宏观调控和规范市场秩序为由搞行业自律价,形成了企业背后有政府的价格垄断主体多元化的格局,阻挠正常的价格竞争。三是依附于政府的企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的价格或收费垄断行为较为普遍。特别是部分政府部门擅自将公务活动内的事务转移到中介服务机构办理,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形成了中介服务机构依赖行政权力进行垄断收费、行政机关依靠中介服务机构获取利益的格局。四是竞争性行业的企业相互串通搞价格联盟,排斥合理的价格竞争。 概括起来,造成上述价格垄断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垄断行业价格形成机制和监管约束机制尚未健全造成了垄断行业垄断价格问题的存在。首先,垄断行业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导致价格管制难以刺激经营者提高效率。目前我国垄断行业主要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政府价格管制的依据主要是被管制企业上报的成本资料,这种成本在特定区域内就是垄断企业的个别成本而非合理的社会平均成本或先进成本。而且由于成本信息的不对称,政府价格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与企业间讨价还价能力,难以对垄断虚高定价进行必要的约束。其次,财政和价格等成本补偿机制不完善导致了企业成本界限的模糊和政府价格管制的难度。特别是由于垄断性产品或服务承担着稳定价格的责任而长期实行低价政策,普遍服务项目的成本补偿仍过多地采取业务交叉补贴的政策,造成企业亏损的政策性因素和经营性因素模糊不清,企业往往把这种亏损全部视为政策性亏损,进而寻求调价或转向价外加价或价外收费,而政府价格管制难以区分经营性亏损和政策性亏损,管制价格的制定或调整实际上已使虚高价格合法化。最后,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价格管制的效果受到影响。调整价格的收益使用监管不到位导致垄断企业亏损和职工工资增加并存的局面,或者将调价收益转向非垄断环节和多种经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