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仕达
刚踏入自媒体的新人一定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在刚接触新的事物时,一定要多去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让自己变强,俗话说“笨鸟先飞”我相信越努力的人越幸运,想做就去企鹅号吧 
自媒体是指以公民个人为主体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网络手段,向不特定的人群或特定的个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应用平台主要包括:微博、微信、百度贴吧、论坛等网络社区和手机应用终端。自媒体以其自由性、即时性、广泛性的传播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观念、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自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属于互联网的“土著居民”,他们经历了网络尤其是自媒体从无到有,从稀缺到普及的发展过程。自媒体的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自媒体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为大学生提供了与传统学习资源不同的信息获取与使用渠道。大学生通过自媒体的彼此交流,能够用最快的方式获得他们所需的文献资料和信息。足不出户就能搜索各种学习信息,并进行各种学习交流,这种获取资源的模式冲击着传统的学习观念。通过自媒体,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快速地获取相关信息,同时还可以让相互“关注”的朋友共享这些信息,在点赞和交互评论中实现交流。同时,又不得不承认自媒体信息在某些方面不及图书的客观深邃及社会认可度高。是选择自媒体中大家建议的资源获取方式引擎,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入图书馆或者寻找老师的帮助,对大学生构成了新的困惑,并影响其学习的成效。(二)对学习意识的影响告别中学学习模式的大学生,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时间。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的学习意识是被动的,更多根据老师的安排学习,更多参考教材。自媒体时代的自由性和广泛性,使得大学生更加偏重于非专业知识信息的关注,如重大社会热点事件、某一社会现象甚至是自己和伙伴的心情、感情的表达和评论。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媒体主动在网络中寻求信息,并且将各类信息和观点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在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一方面被动接受着传统的课堂专业知识学习,另一方面活跃在各种自媒体平台;一方面在时间的分配上更多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即便在学习的时候,更信赖和依赖自媒体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崇拜老师和书本。二、自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念的影响(一)更加便利快捷的表达,形成沟通无障碍的思想自媒体突破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局限,在使大学生与同学、老师、朋友和亲人之间的交流更通畅和频繁的同时,为大学生展现并形成了一种新的人际交往方式,由此产生一种新的人际交往理念。近乎百分之百的大学生使用自媒体软件微信、微博,刷朋友圈,在顷刻之间就可以和朋友分享自己的位置和心情,并且和短信主动告知类似汇报的形式不同,自媒体完全自主,愿意关注的朋友主动一刷即可知晓消息,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沟通“羞涩”和“距离”的影响。(二)虚拟世界导致人际疏离大学生更加习惯运用各类虚拟自媒体界面进行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表达,长期如此,将会造成大学生因缺乏与现实人物的接触和交流,导致人际交往能力退化、语言表达能力下降。部分学生沉溺于虚幻的人际世界,沉醉于自己的媒体世界,一旦虚拟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出现中断,随之带来的失望与孤独找不到合适的排泄,会导致更多的心理困惑。三、自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一)对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自媒体对作为“搜索引擎的一代”的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媒体的普及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使大学生过度依赖自媒体的风险,甚至其主体性逐渐丧失,成为自媒体的奴隶。大学生在任何时刻都在与手机进行“交流”,在虚拟的自媒体交流中形成的认知都切实地影响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作为社会人的自我认知,由此带来的矛盾对他们思考自身的存在状态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二)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冲击曾有研究人员指出自媒体是“5A”媒体,即:任何人(anyon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信息(any information)、任何媒体(any media)。这种5A传播方式描述了自媒体的自由性和个性化,传播者没有任何门槛限制。但自媒体中传播的信息往往来源于个人,对大学生而言更多的是与自己经历并不一致、环境并不相同的多元化信息。如何判断信息并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例如“剩女的十大标准”、“女神和女汉子”等微信朋友圈文章的盛行,对大学生的恋爱观、判断标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生利用自媒体分享信息、分享快乐,他们更注重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更注重自身的价值追求。但也会出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倾向。如在自媒体微信朋友圈中常见的“晒富”、“秀恩爱”等。与主流价值观要求大学生更多地关注集体的状态,注重集体的利益,树立一定的责任意识和理想意识构成一定的张力。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较为便捷地接触到世界多元文化,这其中包含有大量消极文化,一些垃圾信息、一些未经验证的不严谨信息,无时不冲击大学生眼球,特别是在国内一些重大节日和政治活动等敏感时期,西方少数国家散发大量与事实相背离的不良信息和评论,让一些不明真相的青年学生动摇了社会主义的信念。此外,日常生活中比如类似“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公交座位该不该让”等新闻,被一些媒体过分炒作,特别是一些偏激的评论迎合了少数青年的叛逆心理,既导致了大学生审美庸俗,使大学生的人生观受到侵蚀,造成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偏离社会主流。自媒体作为一种双刃剑性质的新媒体,在大学生中有着普遍的运用。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影响,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值得深入思考。
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出现,这些都是信息化社会的产物,而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衍生出了专门利用网络平台搭建的社交媒体。社交媒体的运用形成了新的社交媒介,带来了新的传播方式,促进了新的传播速度,搭建了新的社交平台,产生了新的交流方式。社交媒体的运用和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为信息传播带来了更加便捷、快速的平台。 社交媒体;运用;大学生;影响 社交媒体是新媒体时代下的产物,是在新媒体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宽泛的概念,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连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相互联系建立社交关系的网络平台,同时也可以发布信息和提供服务的传播媒介。严格意义上说,社交媒体就是利用包括互联网媒体、移动客户端媒体、数字化终端媒体等形式,区别于传统社交形式而形成的网络平台。 一、社交媒体运用的特点 社交媒体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因为社交媒体运用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传播媒介形式,所以社交媒体表现出其独特的时代特点和特有的价值体现,运用社交媒体呈现出的核心特点表现在如下方面: 价值体现 社交媒体是有价值信息的传播载体,信息的价值在于受众群体的关注度,以及有价值的信息传递时间、传递条件、受众群体关注的心理反应等,而运用社交媒体恰恰可以提供载体、传播以及反馈这样一个综合信息平台。同时,社交媒体传播具有成本低廉、快速高效的特征,可以带来巨大的价值效益,这就是运用社交媒体潜在的价值体现,而这些综合因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运用社交媒体的基本价值。 个性体现 个性化体现是通过社交媒体所特有的新内容、新形式、新观念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使用者可以在自己的社交环境设定个性化的平台、界面、空间等,也可以利用嫁接模式、检索模式、链接模式等来扩大自己的社交群体。这使得社交媒体的运用不但具备了特定的空间、特定的传播手段,而且也体现了特有的个性化。 效应体现 运用社交媒体所产生的效应是可以预测的,是可以设定结果的。社交媒体具备辐射面广、选择性强等特性,这种特性可以影响受众群体所产生的效应,如接收时间、接收内容、选择结果等方面,受众群体也会因为这种效应产生变化。社交媒体的运用甚至可以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社交媒体的运用在一定的时机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