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king1995
2007年获南京大学行政管理博士学位。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行政管理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主讲公共危机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等课程。 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问题与对策分析》,《理论月刊》2010年第6期(独立完成)《公共协商: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之道》,《天府新论》2010年第3期(独立完成)《电子政府:多维审视及思考》,《理论学刊》2010年第2期(独立完成)《论公共服务的政府供给》,《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一作者)《教育制度创新与社会就业增长》,《前沿》2010年第2期(第二作者)《整体政府:西方政府改革新理念》,《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独立完成)《应急管理中多主体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对策》,《中国应急管理》2009第12期(第二作者)《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公共服务的责任关系及其建构》(独立完成)收录在《变革与繁荣——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的问题与挑战》一书,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论美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理论的新发展》(第一作者)收录在《变革与繁荣——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的问题与挑战》一书,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思考》收录在《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研究》2009年第5辑(独立完成)《论透明政府及其实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服务型政府:现实内涵、理论阐释及其实现》,《天府新论》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论协商民主及其实现》发表在《理论月刊》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公共政策视角中的就业问题》,《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超越官僚制与中国公共行政改革》,《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第二作者)被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协商民主背景的公共决策质量提升》,《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独立完成)《论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的治理》,《理论月刊》2008年第5期(独立完成)《有限政府的理论溯源与价值》,《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5期(第一作者)《有限政府:多维阐释及其实现》,《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公共利益:多元阐释及衡量》,《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责任政府:理论逻辑与制度建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中国法治政府的进程及其面临的挑战》,《东南学术》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大部制: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治道变革的新方向》,《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24.《论社会选择与协商民主之互补与交融》,《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及其模式选择》,《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被《公共行政》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社会风险化解的政策选择》,《前沿》2007年第11期(独立完成)《透明政府更需要拆除无形之“墙”》,《人民政坛》2007年第11期(独立完成)《环保:杜绝运动式》,《中国改革》2007年第9期(第二作者)《论美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理论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3期(第一作者)《政府政策应具开放性——以牙防组事件为例》,《中国改革》2007年第7期(第二作者)《中国公共危机决策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社科纵横》2007年第7期(第二作者)《论德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二作者)《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民族自治地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第二作者)《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比较研究》,《天府新论》2006年第3期(独立完成)《21世纪政府施政的十大理念》,《党政论坛》2006年第2期(独立完成)《论公共危机中政府形象及其重塑》,《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独立完成)《从“效率”到“服务”——政府管理新理念》,《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论公共危机的复合治理》,《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独立完成)《论城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独立完成)《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中的腐败问题》,《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6期(第二作者)《论信息公开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社科纵横》2006年第10期(第二作者)《论社会资本与我国和谐社会的实现》,《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独立完成)《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独立完成)《新公共管理:反思、批判与超越》,《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第1期(独立完成)《政府与公民良好合作关系的重塑》,《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第一作者)《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中国政府管理的借鉴》,《新疆社科论坛》2005年第3期(第一作者)《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合法性的路径选择》,《理论探讨》2005年第4期(第一作者)《诺思的经济史观述评》,《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第二作者)《论公民参与与公共管理》,《社科纵横》2005年第3期(第二作者)《论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问题》,《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第12期(独立完成)发表论文《“一致”通过的决议缘何执行不力》被收入2005年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领导科学》一书(独立完成) 1.参与国家985项目“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研究”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研究”3.主持校级青年基金项目“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4.主持校级教改课题“公共危机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研究” 参与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志愿服务制度化研究” 参与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公共政策视角中的就业问题研究”,2008年获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周晓丽:《公共危机管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9月苏保忠,周晓丽,王拥军:《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周晓丽:《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基于体制、机制和法制的视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1月《公共管理学》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参编)《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4月(参编)《公共管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编) 
给你推荐一个网站,这类论文很多,且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你上去搜搜,挑挑吧 中国知网 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奥运知识现状调查 曲天敏 文献来自: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在对“是否愿意想了解更多更全面的奥运知识”和“是否想参加各种形式的奥运知识竞赛活动”等问题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渴求奥运知识的愿望,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供多种传播途径,以满足大学生对奥运知识的需求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人文奥运”与北京历史文化知识教育普及状况调查 郗志群,宋卫忠,于丽萍 文献来自: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4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调查通过对北京市民关于2008年奥运会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表明目前北京市民对“绿色奥运”的认知度较高,对“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认知度相对较低 且市民们大都乐于获取相关知识。因此,采用多种途径普及“人文奥运”及北京历史文化知识,是当前需要深入开展的重要工作。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奥运知识竞猜 文献来自: 当代学生 2004年 第Z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信封上注明“奥运知识竞猜”字样,2004年8月29日截止。本刊将从优胜者中抽出纪念奖20名,寄上精美礼品一份。奥运知识竞猜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奥运小知识 卢小莉 文献来自: 今日中学生 2005年 第Z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奥运会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停奥运小知识@卢小莉<正>大家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那么,你知道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地和时间吗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奥运小知识 小竹 文献来自: 初中生 2004年 第Z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奥运会因第玲届t1944年)奥运会因第次世界大战而停办奥运小知识@小竹<正> 大家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那么,你知道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地和时间吗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奥运知识一束 文献来自: 乡镇论坛 1996年 第0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有利于扩大奥运会的影响,传播奥林匹克的精神,以后的奥运会一直沿用此法。奥运知识一束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奥运知识小链接 文献来自: 小星星(作文100分) 2003年 第18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奥运知识小链接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奥运知识小链接 文献来自: 小星星(作文100分) 2003年 第20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奥运知识小链接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奥运知识竞猜获奖名单 文献来自: 当代学生 2004年 第1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中学上海市登瀛中学上海市崇明中学顾宏艳李敏蒋成龙杨茜茜钱佳景顾思瑜徐冉施春欢叶 慧顾雯雯奥运知识竞猜获奖名单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大学生奥运知识大赛落幕 记者 郑红深 源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10/13 CAJ下载 PDF下载 “2006全国大学生奥运知识、文明礼仪大赛”是由外交学院发起,全国20所高校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大型奥运宣传活动。与往届不同,本届大赛除知识题、演讲题、情景题等常规现场比赛外,新增加了“社会实践题”。参赛选手充分发挥想象力,用4个月的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搜奥运 的学术趋势 翻译 奥运知识 搜索相关数字 病人知识知晓率 知识工程经费 居民知识掌握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参考资料:中国知网 奥运的由来: 希腊人于公元前776年规定每4年在奥林匹亚举办一次运动会。 运动会举行期间,全希腊选手及附近黎民百姓相聚于奥林匹亚这个希腊南部的风景秀丽的小镇。 公元前776年在这里举行第一届奥运会时,多利亚人克洛斯在27 米短跑比赛中取得冠军。他成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荣获第一个项目的第一个桂冠的人。后来,古希腊运动会的规模逐渐扩大,并成为显示民族精神的盛会。比赛的优胜者获得月桂、野橄榄和棕榈编织的花环等。从公元前776年开始,到公元394年止,历经1170年,共举行了293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公元394年被罗马皇帝禁止。 1875~1881年,德国库蒂乌斯人在奥林匹克遗址发掘了出土文物, 引起了全世界的兴趣。为此,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认为,恢复古希腊奥运会的传统,对促进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他的倡导与积极奔走下,1894年6月,在巴黎举行了首次国际体育大会。国际体育大会决定把世界性的综合体育运动会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1896年4月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以4年一次,轮流在各会员国举行。到1992年,已经举行了25届奥运会。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基本上是每四年举行一次,这一周期被称为“奥林匹亚德”。按此周期算,则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间共应举办293届;但实际上召开的次数要少得多。不过,古代奥运会有规定,一个奥林匹亚德为一届,不管举行与否次数照算。 古奥运会初期,竞赛项目不多,所以前22届时间仅一天。后来随着比赛项目的增加,又延长为两天。从第37届增加少年比赛项目后,时间又延长到5天。其中第一天是开幕式,举行献祭和宣誓仪式,第二、三四天是比赛的具体内容,第五天是闭幕式,进行发奖和敬神活动。 目前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有(未含冬奥会项目):田径、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射击、举重、自行车、射箭、篮球、排球、足球、手球、曲棍球、体操(含艺术体操)、击剑、国际式摔跤(自由式和古典式)、拳击、柔道、赛艇、皮艇和划艇、帆船(含帆板)、马术、现代五项、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棒球等。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论从发展规模,还是从发展水平上来看,都已为举世所瞩目。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播。人们看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奥林匹克主义以竞技的形式,将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社会活动,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体育现象,奥运会是人类探索体能极限的最引人入胜的赛场,奥运会纪录、奖牌成为运动员追求的崇高目标,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参与国家和地区众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项全球性活动。 奥运标志的介绍: 奥运会会旗是一个有五个圆环的白色无边旗,五环相套,白左至右分别为:蓝、黄、黑、绿、红。 奥运会会旗是根据顾拜旦男爵的建议和构思制作成的。 1914年7月,这旗帜首次出现在巴黎庆祝奥运会成立二十周年的大会上。1920年,比利时奥委会把一面绣有五环的绸缎会旗赠送给国际奥运会,在安特卫普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升起来。在一般情况下,每届奥运会开幕时,上届奥运会城市代表将这面旗移交给该届奥运会城市市长,但第二十三届奥运会是在闭幕式上,将会旗移交给下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飘扬在奥运会主体运动场上空的会旗是复制品。 奥运会会徽的含义 奥运会的会徽就是五个相套的、不同颜色的圆环。对奥运会五个圆环的含义,曾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认为每一个环的颜色代表一个大洲。1979年6月国际奥委会出版的《奥林匹克杂志》第一百四十期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根据奥林匹克宪章,五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每届奥运会都有不同的会徽,但所有会徽都带有五环图案,然后再衬之以反映东道国特点或民族风俗的图案。如第十七届奥运会于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时,就以罗马的城徽作为会徽,即一只母狼哺育两个婴儿的图案。又如十九届奥运会1968年在墨西哥城举行,选择了墨西哥城最著名的出土文物——二十四吨重的历石作为会徽。日本设计的第十八届奥运会会徽是以本国国旗为图案的,苏联为第二十二届奥运会设计的会徽,是以运动场跑道绘成的克里姆林宫建筑。 奥运会奖章的演变 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法国艺术家儒勒·夏普朗设计了一种分别为银、铜质的奖章和橄榄枝冠,奖给各运动项目的第一、二名运动员。第二届奥运会给每个运动员发一枚长形的勇士手执橄榄枝的纪念章。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颁发了一种由法国人里沃设计的画面上有球、滑雪板等各类运动器材的古色古香的奖章。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奖章由意大利艺术家朱塞佩·卡西奥里设计,图案是手抱橄榄枝的女塑像。从该届奥运会之后,各届奖章正面图案不再变更,只是把举办地名与届数作相应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