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遥想
隋唐时期民风开放,书生习武,尚武精神尚存,对外包容,是中国历代最开放之时代。且唐时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期的唐朝是中国历代王朝中唯一个国富民亦富的时期。这一时期,诗风盛行。宋元时期,中国经济发达,且宋抑商之风并不突出,使得宋时期中国经济空前发达,一度占世界GDP总额85%以上。元统治时期,采取重商主义,蒙古人受西征时期被征服各文化区域的影响,使其成为了中国历代中最重商的朝代,但因蒙古人横征暴敛,这一时期经济上的成就远比不是宋时。宋时流行词,元时流行曲。程朱理学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儒家统治地位。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与人的和谐。中国哲学向来不认为人与自然是敌对的关系,而认为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更应互助合作。强调群体牺牲精神,强调以义生利,勤劳敬业。义利观构成了儒家经济论理在生产行为方面的价值取向。与以义生利相衬托的是人们的工作态度,早在源点时代一勤劳敬业精神就是令人赞赏的美德,并衍生化为社会共识,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儒家文化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感化,追求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很少强调私利,这就形成了追求群体的和谐和有效率的发展,表现出比个人主义文化的更大的优势。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一旦与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相结合,特别是同体现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西方观念相结合,就可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这方面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证,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处于中华文化辐射圈内,都与中国文化有不解之缘。
各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先秦散文,汉赋,魏晋南北朝古体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三代(夏商周):中国古代文化的雏形开始形成,可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与这个源头联系比较密切的文化热点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仅就中国文化“源头”看,重点掌握三个方面:一是记录和传播文化的载体趋向成熟-汉字(甲骨文),形成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二是创立了记录时间的方法干支,纪日法,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明确的时间观念。三是形成了认识世界的哲学方法一一《易》。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统- -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的文化体现了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之初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度。 突出代表: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长城精神)、威武气派的秦始皇兵马俑和贯通古今的《史记》,思想上的大一统。尤其是《汉武大帝》的热播,与之有关的内容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文化高潮过去后的平淡”,相对于前一个阶段,少了些气势,多了些平淡与细腻。具体表现:文化科技继续进步,思想方面儒、道、释开始互相渗透,佛教盛行、艺术异彩纷呈。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发展促使了古代文化的全面辉煌。兼收并蓄、全面辉煌、泽被后人、影响周边,世界领先、地位突出(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代表。 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传统科技的代表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在这个阶段,商品经济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凸显,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新现象,应引起重视。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尾声,承古萌新,西学东渐。明清两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承古萌新,是这一个时期文化的特点。承古: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撰大型图书成就突出,体现民族文化的博大气象。萌新,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西学东渐。拓展资料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大放异彩的原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决定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 政治上,虽然这一时期的民族矛盾十分激烈,但各族人民逐渐走向和睦相处,出现了民族大融合。当时,进入中原的各个少数民族,同汉族杂居,互相学习,不断融合。 经济上,北方经济恢复发展,江南经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得到了开发。 这一时期社会思想也异常活跃,各种学说并兴,这是继战国“百家争鸣”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社会思想和学术文化的相对自由及多样化,有力的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