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你知道吗
夸父追日,八仙过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叶公好龙,愚公移山,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神笔马良,仙山传说。 
红色“怪物”悟空脚踏五彩祥云,飘飘悠悠地下凡来。他在一片崇山峻岭上空停留住,定睛俯瞰。发现一条奇怪的路,路?两旁高,中间低,还横铺着一根根小木头,很长,一眼望不到头,“咿,这是什么路?以前可不是这样啊。”他正百思不得其解时,“呜——一”声怪响,只见一个长长的火红色“怪物”怒吼着,从远方飞奔而来。“妖怪!”悟空不假思索,在半空中举起金箍棒砸下去。只听“铛”的一声响,火星直冒。那“怪物”不躲不闪,毫发无损,依旧飞驰着。“啊,这是什么‘怪物’?待俺老孙靠上前去瞧个究竟。”他摇身一变,变成一只小小飞虫,贴近“怪物”,伸颈张望。“呀,呀,呀,这是什么呀?‘肚子’里竟装有那么多活人。待俺老孙进入他的肚中,救出这些人来。”说时迟,那时快,他立即化作一缕清风,顺着一条小缝隙,溜了进去。哇,这里的人好多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着打扮与从前的大唐人截然不同。只见他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吃零食,还有的手托薄薄的小盒子,不停地摆弄着。个个神情自若、谈笑风生,一点儿也不惊慌,半点儿也不沮丧。这是怎么回事?悟空纳闷了,他隐身在人群中穿来穿去,仔细地聆听大家的谈话。“大家请注意,本次列车马上就要进站了,到站旅客做好下车准备。”一个不知名的装置突然发出声音。人们骚动起来,不少人开始拎包离位,朝那关着的门靠近。聪明的悟空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怪物,而是一种交通工具——列车,相当于取经时的白马,是载人赶路的脚力。(纯原创)
依靠自己,方能成功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地神的儿子安泰和敌人格斗时,只有脚不离地,源源不断的从母亲那里汲取能量才能获胜。而在这个秘密被敌人发现后,他就被骗到空中,因得不到能量而被扼死。这个故事清晰的告诉我们:依靠自己,方能成功。自立,是成功的基石。如果海伦凯勒在失明失聪后,仅仅依靠父母和别人的帮助生活,那么她能学会说话,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吗?如果曾经沦为乞丐的朱元璋这一生都依靠别人的救助和施舍度日,那么他能成为真正的“诸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吗?如果安泰不是依靠母亲的力量,而是跟母亲刻苦学习本领,那么他也就不会落得一个被敌手扼死的命运了。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功,必先自立,然后自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辉煌!没有骨骼支撑的小蜗牛不像蚯蚓那样有大地的保护,也不像蝴蝶那样有天空的保护,所以它们有壳,正是那个有重有硬的壳,让它们能够在弱肉强食的大自然中生存。人不也是一样吗?百度,搜狐的CEO,耐克,安踏的创始人,哪一个不是白手起家?他们之所以昂首挺胸,是因为他们在依靠自己;而那些所谓的“富二代”,虽然拥有一时的得意,但在残酷激烈是竞争中,他们始终是要被淘汰的。所以说,父母所拥有的不是骄傲的资本,自己争取得到的才会持久。当大仲马闻名世界时,他的儿子小仲马却屡次投稿被退。这时的小仲马如果接受父亲的帮助,一时之间或许会顺利很多。但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小仲马永远被父亲的光辉所笼罩。于是他拒绝了,写了再退,退了再写,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一鸣惊人,著成了不朽的世界名著——《茶花女》。他的成就甚至超越了父亲,从而赢得了世界的肯定。
《鲁迅传》不盲从现成的结论,不追随流行的观念,而以事实为根据,将传主的经历、行状、思想、作品都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中加以考察,力图写出真实的鲁迅。鲁迅是一个顽强的战士,具有不屈不挠的性格,但却不是终日“横眉冷对”的无情者,他有自己的生活爱好、私人感情和家庭生活,是一个完整的人。《鲁迅传》从多角度进行观照,对于传主的各个生活侧面都作了充分的描述。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要了解中国的新文化和新文学,必须阅读鲁迅,认识鲁迅,否则就无从入手。正因为鲁迅与现代中国的文化思潮联系紧密,所以围绕着他的论争也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对于他,却常常有无意的误读或有意的曲解,这就离开了真实的鲁迅。 编辑推荐 《鲁迅传》代表着当代学人对鲁迅精神的最深刻理解。由《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两部著作合辑而成。许寿裳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与传记作家。 许寿裳是当之无愧的鲁迅精神的最深刻的理解者,他用真切的事实和朴实的理解迅速找到了鲁迅精神的闪光点。许广平当时在给许寿裳的信中说:“回忆之文,非师莫属!” 作者简介 许寿裳(1883—1948),字季薷,又作季芾,号上遂,绍兴人。现代著名教育家和传记作家。曾就读于绍郡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1902年以官费赴日留学,入弘文学院补习日文,与鲁迅相识,结成挚友。曾编辑《浙江潮》,后转入东京高等师范读书。曾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江西省教育厅厅长,教育部编审等职。1946年任台湾省编译馆馆长,后任台湾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 著有《鲁迅年谱》、《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章炳麟传》、《俞樾传》、《中国文字学》、《李越缦(秋梦记)本文考》,以及《传记研究》、《怎样学习国语与语文》、《考试制度述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