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写一篇论文题目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0

疯魔天地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写一篇论文题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y850807

已采纳
文学批评并不是日常生活中所谓的批评,而是对文学作品的优点的褒奖和缺点的指出,主要侧重在褒奖文学作品好在哪里,褒奖指的是一个大致的方向,具体来说要想解剖一样对作品分析。写文学批评最忌杂糅太多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受,因为批评最重要的是讲究客观细致的分析评价;换句话来说,就是不能写的和读后感一样,字里行间不能有诸如”我觉得“、”我认为“之类的字眼。写文学批评要有明确的切入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思想等都可以作为批评的内容。一个大的切入点下面再细分成小的观点便于分析讲述。作为初学者,我个人建议其实不用太拘泥于所谓书上各种的文学批评方法,还是应该以对作品的感觉为主,但不能直接把主观感觉写在纸上,要把它客观化。怎么做到客观化呢,首先提出一个观点,再引用名家话语、其他批评著作里的话,如《文心雕龙》、历史故事、作家自己的话等等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批评方法的学习运用并非一朝一夕这是网上的批评方法,具体方法中西方还有很多。1) 伦理批评:伦理道德为标准;“美善相乐”或“寓教于乐”2) 社会历史批评:社会根源与社会意义;“知人论世”“种族、环境、时代”3) 审美批评:情感体验与美感价值;印象主义4) 心理批评:作家心理,人物心理,形式心理的论析5) 语言批评:语言本体论,语言本文结构论,语言艺术技巧论2、 文学活动与批评途径(方法、范式)1)文学与世界——社会文化批评——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 本质论2)文学与作家——创造主体批评——心理批评、女性批评 创造论3)文学作品 ——艺术本体论 ——语言批评、结构主义 作品论4)文学与读者——接受反应批评——审美批评、结束美学 接受论 文学活动 基本范式 具体方法

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写一篇论文题目

333 评论(9)

张meng

这是我的文学概论作业, 你修修改改一下,可以凑合着冒充一下文学批评得了  《以文本层次分析<江南春>》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于杜牧的《江南春》的审美结构层次和内在审美形态,我们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来分析,即文学的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  意蕴层面三个方面。  一、言语层面。首先,它具有文学的言语内指性。这就涉及了艺术真实和客观真实的问题。诗中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中, “四百八十寺”所说的是具体的事物,它想表现的就是南朝的四百八十座寺庙吗?当然不是,表层谚语潜在的指向是当时佛教盛行的社会一种现象。其次,中国诗歌大都“缘情而发”, 陆机在《文赋》里也说:“诗缘情而绮靡。”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就是情与境结合自然。从文学语言具有的心理蕴含性来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开头两句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自然山水中,酒旗招摇,一派恬然,我们可以透过文字感受到诗人此时的怡然之情。但是后来笔锋一转:“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拿到平时看最平常不过,但在特定的情境下被诗人赋予了特定的感情,面对佛教劳民伤财的现状,诗人饱含的忧虑便从这平常字句中漫溢而出,而这最后两句也恰恰是从全诗抓住诗人感情的关键。此诗语句通顺流畅,在文学语言的阻拒性上我们不作分析了。  二、文学形象层面。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之一便是其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是客观的自然物象,“水村山郭酒旗风”却是极富市井气息的主观物象。“烟雨”是客观物象,而“楼台”又是主观物象。绝妙的是,杜牧将市井的主观物象置于客观的自然环境中,使两者结合,主客观统一,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其次,很多人初读这首诗会觉得“四百八十寺”说的不可靠,但这正是诗人将假定与真实统一来极言当世的寺庙之多,并非真是有这个数目的寺庙。这就是文学形象假定与真实的统一。除此以外,整幅画面紧紧抓住题目“江南春”这三个字,杜牧用中国画的写意笔法入诗,塑造了一系列很具画意的意象——“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淡淡几笔扫过,一系列的江南春天里常见的意象在诗人笔下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形象。举重若轻,很好地达到了文学形象的个别和一般的统一以及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三、文学意蕴层面。这首绝句之所以为人格外看重,除了它娴熟的写景抒情的手法使诗句富有清新明丽的审美意蕴,更为重要的是它背后具有特殊的历史内容层,诗人虽言“南朝”,实则为我们展现了晚唐一个鲜活的历史横截面,诗人通过“南朝四百八十寺”这表层言语塑造形象,实则是想在最后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对上位者的警醒。  整首《江南春》从言语、形象乃至意蕴方面都值得推敲,综观全诗,诗人以佳句绘美景,却能以美景道忧情,不得不让人叹服!
170 评论(12)

刘德华的练习

并非我会那么狂妄,会以但丁的天才乃其伟大成就自比,而是以但丁的立身处境自况。但丁的心中?�这段话可以说是《我与我的世界》的一个小小缩影。 这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了一个现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矛盾与挣扎的心灵历程。曹聚仁曾认为鲁迅的《孔乙己》“象征知识分子的没落;从这面镜子中照见了自己的灵魂"[29],他的《我与我的世界》,也是一本能照见作者自己灵魂,能象征“站在热闹的斗争的边缘上"观察、思考的自由知识分子艰难求索,终而走向孤独与落寞的书。在这个意义上,《我与我的世界》是研究中国现代自由知识分子思想与生活的重要史料。 因为在三十年代与朋友创办《涛声周刊》,提倡“乌鸦主义"(即理性主义批判),曹聚仁被人讥为“乌鸦"。他认为讲别人不中听的话没什么不好,也就承认了下来。疏离中心,立足潮流之外的人是孤独的,然而承受得住这种孤独的人又终将得到补偿。曹聚仁一生著述甚丰。文学批评值得一提的还有《人事新语》和《现代中国剧曲影艺集成》,主要是现代中国传统戏曲经典作品和表演大师的批评,也包括一些现代话剧经典作品的评论。特别是《现代中国剧曲影艺集成》一书,收有两千多幅图片、剧照,二十多万字的介绍和评论,可说是图文并茂,蔚为大观。它在1971年出版,可视为作者对“文革"文化专制主义的自觉抗争。此外,作为学者和年轻时就为章太炎记录、整理过《国学概论》的人,中国古代和近代学术思想的研究也有他独特的贡献。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晚年在香港《晶报》上连载(1970年1月2日——1970年9月15日)的“听涛室随笔",它在曹聚仁逝世后更名为《国学十二讲——中国学术思想》出版。这是一部以随笔形式叙述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著作;作者自称“是有所见的书,不仅是有所知的书,窃愿藏之名山以待后世的知者"[30]的书,可谓自视甚高,但也称之无愧。
276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