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ato886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是由魏晋开始流传,书体架构严谨、端正整齐。楷书书写重纵势,要善于利用毛笔丰富的弹性、锋芒,才能表现出点墨的优美;其碑帖众多,自魏晋以来,历代名家都有佳作,除了在民间普遍使用外,更是官家文书的标准。所以初学书法宜从平稳的楷书下手,立下基础,再求其他的变化。人们习惯上将横平竖直.互不相连,字字独立的字体,称做“楷书”。这一名称由来已久且习闻常见.似无可疑义。又由此派生出“大楷”、“小楷”之类的名称。 
其实在我们宋朝的时候,就已经受到王羲之的影响,去不断的讲解我们的文字形式,开创字迹工整的书写。到了唐朝这些文字就会又被进行简化,而且还被设计的特别的优美流畅。
楷书最早是由隶书转变过来的,在南北朝时期正式形成,直到现在,楷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字体。
1楷书形成于汉末、魏晋,全盛于隋唐。它吸收了隶书结构匀称明晰的优点,把隶书笔画的“波折”改为“平直”,把隶书形体的扁平改为方正,书写时更为方便,一直沿用至今。据史书记载,最早的楷书由王次仲所创造,经过钟繇、王羲之的改造而成熟,到唐代达到鼎盛。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
两汉的社会进步,推动着文化艺术的昌盛。日益繁忙的信息交流已使得书写较篆书简便的隶书不敷日常应用,虽然有应运而生的章草可以趋急,但是在庄严的场合还需要有—种更为简洁规范的字体来为王政和经济服务。在社会实践的长期孕育下,一种新的汉字书体——楷书,在汉末诞生了。这种新的书体以其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活力,历经魏、晋、南北朝的成长壮大到隋、唐极盛,成为占据汉字主导地位且应用范围最广、使用历史最长的现代汉字书体,在汉字实用领域与书法创作领域放射着夺目的光芒。 第一节 起源与形成时期 正、草之变一直是书体演变的诱因,而。两汉文化艺术的发达,促进着汉字书法的繁荣,专职书法家与民间书手在不同的领域进行着同样的汉字进化实践与艺术创造实践。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帛书残片中就可看出,早在西汉有些字如“文、信”等即已见楷书笔法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