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chang420
自己看饮食营养与健康之道 □叶永铁 老祖宗曾有说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以现在科学的说法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意即是要获得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必须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切忌吃荤不吃素或吃素不吃荤。同时,合理的搭配亦能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因为各种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甲蛋白质所缺乏的某种氨基酸恰为乙蛋白质所含有,乙蛋白质所缺乏的恰为甲蛋白质所含有。例如小麦、小米、黄豆、牛肉分别单独食用时,其生理价值分别为67、57、64、76,而混合食用时其生理价值可达89,大大提高了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反之未被利用的蛋白质则排出体外,劳而无功,颇似小时曾念过的课文《一个豆瓣的旅行》。实际上,我国北方地区主食以杂粮为主(南方以大米为主)撇开气候、水土等因素,就其摄取的蛋白质看已接近或达到完全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因此,北方人普遍体格健壮魁梧,脸庞红润。近来随着生活的富足,都市中有相当部分的儿童出现肥胖症,其症结都在于对某类食物超常的食欲感。由于对某种营养素超常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它与成年者出现的热能过剩、脂肪沉积出现肥胖有着本质的区别,应及时调整控制其膳食结构。 年轻时曾知晓一个人有怪癖,他常常吞食一些墙土,让人费解,其实从饮食营养学角度看,皆因其胃酸过多,无意中发现掺有石灰的墙土吞食之后人体感到舒服,达到酸碱中和的目的。而现在只要几片苏打片就可解决的问题,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人体自身的修补与对环境的适应性,令人叹为观止。而今环境条件越好,人类机体自我适应、自我完善的意识已逐渐褪化减弱,但并非消失。例如一个不会吃辣椒的人,长期在四川生活并经常吃一点辣,则就有可能会喜欢吃辣椒。一个长期吃较多肉的人,其体内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的酶的活力会升高。一个长期吃素者,其消化液中的淀粉酶活性会升高,其蛋白质酶和脂肪酶活性则降低。因此,中枢神经在参与机体对营养素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避免进餐时精神忧郁、阅读书报或考虑其它问题。有条件可在进餐前听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在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中,布置优雅的餐厅就餐,则更为快事。 还有自己 
少食者健 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知道,饮食比正常小鼠低三分之一热量的小鼠,寿命要延长40%,这个结论也适用于其他哺乳动物。南美厄瓜多尔比尔曼村人口不满一千人,但超过百岁的达九人之多。他们饮食少、且为粗茶淡饭,一天摄取1200卡的热量,不吃肉或蛋,饮食内容多是小麦、玉蜀黍、马铃薯、秋蕉、葡萄等谷菜果食。 少食者长寿,确是有依据的。吃得愈少活得愈久一项研究表明,实验室里的老鼠摄取的热量愈少,活得愈久,即使年纪大了才减少热量摄取也不例外。研究显示,减少老鼠摄取的热量,可以收到立即良好成果,不但老鼠寿命延长六个月,其罹患癌症的比率也降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刊登的研究报告也显示,即便得了癌症,减少热量摄取也可以减缓肿瘤的成长。比如减少热量摄取的结果,老鼠的肿瘤死亡率从80%减少到67%。洛杉矶加州大学科学家席宾德勒说,年龄大的老鼠减少热量摄取,对肝脏基因产生的效果,和小老鼠节食所产生的效果相同。一些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延长寿命的秘诀之一,是人只吃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而热量低的饮食,也就是说,饮食上保持营养适度低下(但不是营养不良)。这办法经实验室证明非常成功。以这种方式实验的老鼠,原先只有两年左右的寿命,现在可以活到四年以上,并且还维持著青壮年的行为与外貌。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节食是如何让动物长寿的,但研究发现,节食的动物体内线粒体的基因突变较少,一些组织中的细胞死亡也较少。因此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节食延缓衰老的主要机理之一。下决心管住嘴巴吃得太多常有几种原因,一是有些生活条件不错的人,不懂得惜福,不考虑营养、而只顾自己的嗜好,看到美食就忍不住。第二种是想摄取充分的营养而勉强地多吃的人。有的人因为活动激烈,生理上需要多量的热量。但为了营养而大吃是愚昧的。多余的营养决不能为身体所吸收,反而会成为肝、肾中毒的因素。吃得太多的人肝脏常肥大,这是因为不调合地吃了多量东西,而胃肠需要把它消化而借力于肝脏。排泄量愈多,肝脏的负担也愈重。而肾脏也因为吃得太多太好的原因,同样地处于不健康的状态。许多疾病都是源于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日本横尾医学博士在其所著「快食、快便、快眠」一书中,有如下一节:「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长年的过食、过饮美食,而使胰脏中的内分泌器官发生故障,因而引起的。因此糖尿病的预防方法是不要肉食、美食,平常不可暴饮、暴食。大食以后,胃肠因过分地膨大,致使通过它后侧的大动脉受到压迫,血液的循环受到了抵抗,而促使血压高涨。血压高是脑出血的直接原因。」许多疑难杂症的起因,也在于摄取饮食的方法不当。放任食欲造成饮食过量,再加上寻求不到正确的疗法,才会变成疑难杂症。而有心者即使不实行任何一种健康方法,只要肯维持少量饮食,就能够毫无病痛地活到八、九十岁,这类长寿者大有人在。精神状况得到改善吃得太饱,总会想打瞌睡,这是多人曾有过的经验。如果适当节食,少食者的体质一旦产生变化,睡眠时间多半也会缩短,本来每天要睡八小时的人,只需睡五、六个小时就足够。其实,身体若真是非常健康,一、二天空腹也是稀松平常的事。一、二餐不吃就产生虚脱感的人,很可能是胃下垂或潜在性糖尿病等疾病的征兆。真正健康的人,一、二餐不吃,绝对不会觉得没有力气,或是冒冷汗,头晕目眩。「吃得愈少,身体愈健康。身体愈健康,就愈轻盈。身体愈轻巧,身心就愈清爽,心身爽朗,智慧就愈开明,愈有智慧,才能愈发灵巧。」这是一些少食主义者的体会。一些少食实践者说,最初肚子饿的时候,会出现异常的虚弱感,或是头晕目眩,心悸亢进、头疼等症状,但经过这时期以后,身体会突然转变得清爽起来,虽然空腹也还是精神奕奕,工作也充满了活力。即使稍微工作过度,也不会觉得疲劳。一旦养成少食的习惯,睡眠时间不但会缩短,身心都会感到愉快,不易疲劳,头脑清晰,比别人有加倍的体力工作。吃得多,身体愈笨重,人也愈懒散,心情就愈黯淡。智慧会不开,才能就笨拙。而一些有识之士虽然身份富贵,却不片面追求口舌之欲,过著粗茶淡饭的生活,尽享天年。长寿两理论互相关联人的寿命长短,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行为方式也极为重要。这方面有两种长期被关注的理论。一是吃七八分饱更长寿,二是体温较低能增加寿命。前一个理论得到较多的研究结果证实,而第二个理论也得到验证,两者之间且有密切联系。正常人的体温平均是摄氏37度,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就寿命而言,摄氏5度可能更好。把小鼠的正常体温降低5摄氏度,它们的预期寿命最高可增加20%,这相当于人增加了7到8年的寿命。这个结果提示,人的血液温度低一些可能延长寿命。另一方面,饮食中的热量少三分之一的小鼠或哺乳动物的体温,又会下降5摄氏度或更多。是低体温有助于延缓衰老,还是低热量饮食导致了低体温呢?为了找到其中的奥秘,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降低小鼠的体温。他们把一种基因植入小鼠大脑下丘脑和靠近该区域感知和控制体温的一群脑细胞中,让大脑误以为身体温度较高而发出降温指令,使得小鼠的身体降温3~5摄氏度。降温后雌鼠的预期寿命延长20%,而雄鼠延长12%。这个研究证明,限制饮食的抗衰老效果是与低体温相联系的。其中的原理可能是,低体温延缓了新陈代谢和身体其他副产品的产生,如自由基。而自由基是损害细胞和促使细胞衰老的元凶。由此,也使得细胞的寿命延长,因而增加了寿命。
嗯哼~ 糖精钠在食品中使用依然普遍 糖精钠属于非营养型人工合成甜味剂,其稀溶液的甜度是蔗糖的300~500倍,后味微苦,与蔗糖相同甜度的重量所产生的热量不能蔗糖产生热量的2%,在食品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因为20世纪70年代有人发现糖精钠含量达到5%~5%时,用来喂养的动物的膀胱癌发病率与糖精钠的摄入量明显相关,所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曾提出禁止使用糖精钠但也有学者认为上述实验与实际饮食中的摄入量有极大的差异,而且流行病学研究并未发现糖精钠的使用与膀胱癌的关联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了糖精钠的使用限量,同时对其使用范围加以限制我国有关部门也曾为关于糖精钠等高倍甜味剂的生产使用下发通知,要求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在规定范围内限量使用。 小心餐桌上的变异食品 食品添加剂-- 健康的人吃的和你不一样 可以说,今天的人们,只要一天离不开食品,就一天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时间就是金钱,食品加工的价值就在于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但食物的营养价值常常因此丢失。事实上,添加剂所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从苏丹红到日落黄、对位红、漂白剂、防腐剂……食品添加剂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一直让我们担忧。 食品添加剂,是天使还是魔鬼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共分22大类,包括1600多个品种,绝大多数从植物中提取,部分由人工合成。 据了解,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包括: ⑴为增强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的营养强化剂; ⑵为保持食品新鲜度而加入的,如防腐剂、抗氧剂、保鲜剂等; ⑶为改善品质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粉、增味剂、甜味剂、疏松剂、抗结块剂和品质改良剂等; ⑷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消泡剂、脱膜剂、乳化剂、稳定剂等。 食品添加剂的存在对于食品生产商来说是必要的,如果一种食品不香、不甜、不好看,有谁会去买?而食品添加剂恰恰弥补了加工食品的缺陷。 当然,尽管添加剂在加工食品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过量或违规使用无疑给食品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 很多我们喜欢的食品的味道,其实是许多食品添加剂制造出来的味道。食品加工的信息没有被公开,很多人天真地相信“一流厂家生产的东西没问题”、“大型超市销售的东西不会有错”,我们的舌头正在被食品添加剂破坏着还不自知,这实在是很可悲。 纯天然的就一定好吗? 出于对“添加剂”的恐惧,追求所谓纯天然就成为很多人选购食品时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不含防腐剂”、“无任何添加剂”等一时成为广为使用的食品宣传用语。 然而,“纯天然”食品也有诸多的潜在隐患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如不含抗氧化剂的食品可能出现氧化反应,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氧化物质,而又不易被察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潜在危害;一些不含防腐剂的食品,因不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在保存过程中可能腐败变质。因此,对于所谓纯天然食品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滥用食品添加剂,性命堪忧 曾经有这么一个笑话:一个顾客问香肠店老板,他已经连续7年都在这里买香肠,能否给他优惠的价格。“7年!”肉食店老板转过身惊讶地说:“你现在怎么还活着?” 这个笑话告诉我们什么呢?它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提醒我们小心滥用食品添加剂之害。食品添加剂问题其实非常值得我们忧虑,因为它们可能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甚至是一种致癌物。 理想的食品添加剂应是有益而无害的物质,但有些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往往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合标准,那么它就会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当然,食品添加剂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或剂量水平,才显示出毒害作用。 香喷喷的卤鸭、晶莹剔透的粉丝、鲜嫩的野山菌,市场上花花绿绿的食品以其色、香、味时刻挑逗着我们的食欲。您可能没有想到,这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可能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 为了使卤味看上去色泽鲜艳,加入双氧水、亚硝酸钠、工业片碱、胭脂红等;为了使瓜子更好看,放进了大量的明矾、工业盐、石蜡、黑色素,还有泔水油;为了使野山菌看上去更加鲜嫩可口,将菌菇放在防腐剂、漂白剂里浸泡加工……人工合成色素在合成过程中,有的可能混入杂质如砷、汞等物质,具有致癌性,对人特别是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健康危害更大;防腐剂、漂白剂都含有硫磺成分,跟水发生作用后就会产生二氧化硫,是一种致癌物质。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研究人员早在2000年就调查了食品添加剂食用情况,结果发现食品添加剂对儿童行为有不良影响,导致儿童易怒、注意力差、多动和过敏等多种反应,这份研究被称为“怀特岛研究”。 据近年来食品安全方面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20万人食物中毒,也就是说这些问题食品平均每天能毒倒500人!这其中有的发病急,症状明显、严重,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有的发病慢,毒素反复损伤肌体组织而发生慢性病变或癌变。在患癌症的人中,有一半左右是食品污染造成的,而其中的一些污染的根源就是食品添加剂。由于滥用食品添加剂,食物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在人体内形成慢性积累,从而引发癌症、软骨病等多种以前闻所未闻的疾病,也难怪现在的怪病越来越多。 睁大眼睛看这五种食品添加剂 消费者应注意食品添加剂有五种: ⑴漂白剂 用病死的母猪肉做肉松,为改变肉制品的色泽,就加入大量双氧水使死猪肉变色;用氧化漂白剂掩盖肉类、海产的腐败变质外观;将含甲醛成分的致癌的工业用品“吊白块”添加到米粉、腐竹等食品中去。 ⑵着色剂 滥用柠檬黄等加工情人梅;水果罐头中超量使用日落黄,使其看上去颜色鲜艳,不褪色;以添加一种名为加丽素红的色素类饲料喂养鸡,使其产出颜色偏红的鸡蛋。 ⑶防腐剂 这在某些腐竹、米面制品中经常被使用。 (4)香精、香料 相当一部分企业私自生产、经销、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的食品香料,或使用低质、违规原料,以牟取暴利。冷饮、糖果、烘焙食品、膨化食品、乳制品、肉制品等都可能含有过量的香精。 (5)甜味剂 过量使用糖精钠的现象很常见,特别是在某些劣质饮料、蜜饯和果脯中。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