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孤客6
佛教,是从印度流传到中国的唐三藏西天取经人人皆知,但其真名为玄奘,大唐人士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有佛陀释迦牟尼的故乡,佛陀原是一国的王子,20几便为苦行僧四处行走在菩提树下悟道····· 
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诲,即古印度净饭王子释迦牟尼,为解脱一切世间生老病死和万千烦恼,而提出的教法。佛教主张一切快乐和痛苦,根源于行善与作恶。认为只有止恶修善,才能离苦得乐。佛教有着庞大复杂的理论体系,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思想、道德、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方面,影响深刻。
佛教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壮大的。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佛教教义所发挥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水平飞速发展,人类精神领域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佛教此时正好充分发挥其心理辅导和治疗方面的功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现代社会中,有的人对佛教深信不疑,也有很多人认为佛教是迷信。那么不管信不信佛的人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佛教的含义呢?世人凡事都想图个捷径,既想得到好处,又不想付出辛苦。什么是捷径呢?于是大家想起了佛祖释迦摩尼。既然他老人家佛法无边,就一定能保佑我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于是现在有一种时髦就是烧香拜佛。朋友们若有时间不妨到寺庙走一走,看一看。一到那里就会发现,不管什么时候,总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热闹。烧香的、上供的、拜佛的、求签的。有想请佛保佑去病驱灾的;有想请佛保佑永结良缘的;有想请佛保佑升官发财的,甚至贪官也想求佛保佑免除牢狱之苦,永保荣华富贵的。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我想佛祖释迦牟尼在西天灵鹫峰上见到此情此景也会哭笑不得!佛不是神仙,佛也不是救世主。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解救人们脱离苦海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与生俱来的那颗智慧的本心。佛是什么?佛是觉悟了的人;佛是明白了宇宙人生真理的人;佛是心明眼亮具有大智慧的人。佛是人们的良师益友;佛是人们的慈父和兄长。佛是你;佛是我;佛是他;佛是我们大家。 佛和我们一起思考人生;佛和我们一起探索宇宙的真理。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如果说学佛有什么秘诀,学佛的秘诀就是实践。读破万卷佛经,不如在普通的生活中为一位需要帮助的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做一件小小的善事。切莫因善小而不为。切莫口是而心非。切莫空谈而不去实践。佛不在天上,佛不在寺庙里,佛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什么是佛教信徒:所谓“信佛”的人又有两大误区:一些人认为烧香、拜佛、磕头、念经,在供桌上供个鲜花、供点水果,跪到那里让佛菩萨保佑这个那个没有个完,这就是他们心里认为的佛教。另一种人认定的佛教,则是艰深难懂的经、律、论,在门外的人,觉得深奥不易亲近,在门内的人则因能研读经论,而觉得自己智慧过人,说起话来咬文嚼字,内心贡高我慢。 其实修行的内容,既包括礼佛、念经、念佛、供养、打坐等等,也包括研读深奥的经、律、论,但这都只是部分的内容。佛教修行的精髓,在于如何修心、断除烦恼。没有烦恼的产生,就不会有恶业的造作,而能使内心常保清净,更坦然地面对人生,这才是佛教修行的真谛。佛并没有教导我们:只要你们拿香拜我,买水果供我,我就保佑你们平安健康、财运、官运亨通。佛只告诉我们,人生的好坏与否,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供养、礼拜固然有功德,然而在做这些事时,内心的动机不纯净,或只为沽名钓誉,那么这些作为非但不能添福添寿,反而可能有减损的作用。如果,修行真正目的是希望能断除烦恼、寻求内心清净,那么修行和工作就不但没有冲突,反而有结合的必要。我们不是常说“红尘处处好修行”吗?我们每天面对的生活,就是修行的最好场所。佛不是什么救世主、大救星之类的无聊玩意 许多人之信佛,实出于有求于佛,希望借助于神佛保佑能顺遂夙愿,心想事成。此皆出于私心,与佛道相去甚远。特别是对于一些人通过烧香叩头,上供许愿,求神拜佛,以求保佑富贵平安,升官发财,婚姻如意,子孙昌盛之做法,有类于行贿受贿之嫌,更不能认同!释迦牟尼佛不是宗教教主,也不是救世主。佛法也不是教人得福升天之法。释迦牟尼是思想家,教育家,他教人皈依佛门,修习佛法,不是为了得道升天成佛成仙,而是为了求得自身的完善,精神的解脱,从痛苦中的完全解放。但是,为求得自身灵魂的超脱,不在于求佛而在于修己。世间没有救世主,没有大救星。只要心存善念,即为佛在心中;只要身有善行,即为佛在身上。善心即是佛心,只要身心俱善,广结善缘,与人为善,即可立地成佛,获取正果。真正的佛不在天上,也不在庙中,佛在人间,佛在心中,所谓天堂地狱,神佛鬼怪,皆在人世间!
无始无终!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佛说八大人觉经》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音拿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