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u0113
科研论文中的示意图好多都画的非常生动形象,不少初入门的小菜们望尘莫及。下面根据不同情况,给出以下解决方案:1、低配版:业余选手+简单阐述(人群:有时间+要求低+画图小白,东拼西凑自成一体)使用Office系列软件,化腐朽为巧妙。PPT 功能还是非常强大的,自带有各种图形和效果,而且还可以另外安装插件,如ScienceSlides等工具网页链接。如果希望画(二维或三维)图表,Excel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线图、饼状图、柱状图自行选择即可。2、升级版:初级选手+基本阐述(人群:时间充裕+要求高+自学的画图小渣渣,在科研圈混些日子的)基于专业工具,浅尝基本功能。熟悉Origin、Chem Draw等的使用,了解AI、Photoshop等基本操作。Origin相比Excel有很多提升,画图的种类效果更为丰富。Chem Draw里有很多素材,比如仪器、化学式等,非常适合花一些基础的示意图。AI、Photoshop的使用要看个人功夫了。3、高手篇:高级选手+炫技虐人(适应人群:时间充裕+要求高+土豪+较多画图,科研圈文艺圈老油条)所谓的高手,精通于3DMax,AI, Photoshop, CAD等作图软件,十年磨一剑(找专业的公司,花血本,参加培训班系统学习。一般每月都有培训班,学两个月左右吧,比自学要效率高,自行咨询),方能达到看见就能仿出,想到就能画出的境界。4、必杀技:无论什么级别,秒变高大上,请人代打!!!(适合人群:没时间+要求高+较少画图)其实,国外的大牛牛主要专注的还是科研,文章示意图还是请外援的,这就是你赶不上他们的原因。大牛组资金充裕,找专业的公司自然高大上。如若预算一般且没时间自学,就找万能的淘宝吧,请大神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相比较自己从零开始花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很合得来的,还避免了来回请人帮忙的尴尬,尤其是紧急情况。以免鱼龙混杂,就推荐个让大家放心的吧,艺轩设计网页链接自行联系就好了。读到此处,相信你心中已有答案。 
word中是图片格式导致不能编辑为啥呢?因为很多人写论文都是网上找的素材,有的根本就没有数据,可能只是一张图而已。直接拿来用,肯定是不符合老师要求的。这时候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图上可以看出源数据的比如有数据标签啊,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数值重新做一遍啦。另外一种就是看不出来源数据的(如上右图)很大几率上你是不可能找到源数据出处的。难道这个就死翘翘没得救了么?非也非也,我们可以大致模拟出来,反正图上不需要标注实际数据(who cares?),我们只需要将图表在word中做出来即可,怎么处理?可以参照我以前的一篇头条分享文章——《 如何依葫芦画瓢?论无数据源图表的制作》word中的图表可以编辑,但是修改不了源数据如下图所示: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word并不是'凶案'的第一发生地,即图表可能是在excel或者PPT中完成后复制到word中去的(office三件套很多功能是相通的),这个并不足以造成不可编辑,还有一步就是word文件发生了传递,而源文件却并没有同步传递。何以见得?其实word中可以查看图表的源数据的。Tips:所以碰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是在其他工具里面作图的,最后复制后,我们最好把源文件和目标word文件打包一起传递,这样源数据不至于丢失。虽然不能编辑源数据,但是图表还在,修改格式什么的还是可以做到的。那么,今天的实战案例来了,对下面的图,如何去掉0值标签以及0和8之间的线条以及0对应的点和线, 即达到下面的效果:思路:假如我们知道数据从头开始做,这个问题就so easy,我们只需要:1)将前面几个数据留空即可,设置一下显示2)或者将前面几个数据设置为NA#,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直接在图上改造,我们应该怎么做?制作步骤:去掉0?删除数据标签双击定位单个数据标签后,按delete键即可自定义格式这招独辟蹊径,我们这里只是要不显示0而已,如果我懒得一个个点击删除,我可以一次性设置。将数据标签设置自定义格式为0;0;这个设置的意思是正、负数正常显示,不显示0值,关于自定义格式不属于我们这里要展开的知识点,大家可以私底下去复习了解一下这个机理。设置0的标签值字体颜色为背景白色去掉数据标记和线条?这里我们用的方法就是设置色彩为无或者不显示,原理很简单,大家直接看图。操作的诀窍就是双击选中某个点,然后设置线条为无以及标记点为无即可(也可以设置颜色为白色背景色,欺骗眼睛假装它不存在),每个点影响其本身的数据标记符号以及前面的一小段线的控制范围
正好刷到这个内容了,挺有感触,不请自来。Word强大是因为他不仅可以用来写论文。以前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也有过这个想法,那时候愤青,觉得都是形式,干嘛非要拘泥于这些东西。后来硕士博士,慢慢的会发现其实这种外观上的形式真的很重要。字体大小,格式,行间距,中英文符号等等真的规范统一了以后读起来才会更有感觉。这里插一段,据我所认识的或者听说的数学家或者数学老师里,绝大部分推算都喜欢自己在黑板上算,为啥,因为有感觉,就像你听数学课或者物理课时推导一样,老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来,就是比在PPT里给你点一下点一下出来的效果要好。另外,每个学科的论文格式其实是不一样的,或者说不完全一样,不说别的,至少我知道的很多期刊投稿要求参考文献的格式就不一样。最后,说下到底为什么不去开发一个专门的软件,反正我觉得,是因为word太通用了,而且最关键是真的不难啊,格式不会调的话哪里不会就去百度谷歌一下,弄两次就记住了啊。觉大部分人都觉得可以没必要的事情,就不会有人专门去为了少部分人开发新的东西了(除了那些残疾人用品)
论文是有基本格式的,你把格式列出来的框架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