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9

kjjrc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议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harlescjw

已采纳
自强不息 大爱无疆 ——记爱心传递使者发起人江华 成熟、稳重、自信、勇敢,男人的风范;真诚、善良、豁达、开朗,男人的味道;这就是爱心传递使者发起人江华。 他,现在是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四学子,在大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经历了12次大小创业,做了42份兼职,看了几百本书籍,创业队伍最多达到48人。他的业务拓展到恩施、利川、重庆等地,做到最高的职务是总经理助理,薪金达到每月9000元。湖北民族学院院报专题报道了这位爱心传递使者《扬起生命的华章之帆——聚焦我们身边的创业者:江华》。曾在湖北民族学院瞭望社主办的大学生讲坛担任以《一路走来——办培训班的心得体会》为题的主讲,在湖北民族学院营销策划协会主办的营销第一论坛担任以《做业务员是成功的起点》,担任中国移动恩施分公司主办的“我的移动动感梦想”关于组织行为学和消费心理学的主讲。并利用课余时间到各地去传递孝和爱,影响并帮助了无数的人拥有了孝心和爱心,增强了无数人的自信心。 我们不禁会问,他的童年生活和现在生活是什么样的?他的成长经历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又是怎样获得这些成就的呢?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江华的童年是灰色的、艰苦的。江华出生在利川柏杨的一个小山村,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一家人也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上天就是要考验这个小孩,不到八岁的他,就相继失去了奶奶、外公外婆和母亲。这让他的童年失去了很多亲情的关爱,被人欺负、嘲笑、看不起也成了家常便饭。这并没有让江华消极下去,他每天总是快快乐乐的,在他的脸上总是可以看到灿烂的笑容。江华有两个哥和一个妹妹。他大哥为了两弟有读书的机会,做起了小生意,却被人诬陷,父亲在外当搬运工、爷爷要忙农活,没有过多的关爱,但小小的江华特别懂事,什么家务事都做,把妹妹也照顾得很好。 在学校住读时,家里没有菜带,也没有钱买食堂的饭菜,他只能挖野菜来吃。他家因为穷买不起新衣服,一件衣服往往要穿好几年,这被别人瞧不起。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卑,他暗暗的发誓:“我不会被你们瞧不起,我会考上大学,将来我一定比你们有出息。”小小的他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从小就树立了要考上大学的理想,他奋发向上,刻苦努力,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他的二哥为了他读书也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江华默默下决心:“我必须对得起家人,我会刻苦努力学习,一定不辜负家人的厚望。”在镇上读初中,竞争对手更加强大,江华学习也更认真了。他给自己树立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不断的提高自己,不断的超越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成绩在镇上的学校也同样优秀。 这就是江华的童年,一个和大家不一样的童年。突然袭击致命打击 在江华读初一的时候,他的父亲离开了人世。当得知噩耗时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从镇上拼命地跑回家,当他看到家门口的棺材时,他整个人倒了下去。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唯一的父亲就这样离开了?那一刻他无泪了,失声了,他静静地抚摸父亲的双手,冰凉的感觉让他知道父亲真的走了。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的整个世界都倒坍了,他的世界一片黑暗。回到学校后,江华不再说话,不再看书学习,不再听课,一个人经常发呆。夜里他无法睡觉,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自己又该何去何从,他找不到活下去的勇气。他想过死,想过逃避一切,但他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强者是不会向命运低头的,强者是不会被压垮的。 什么让他有勇气告别这样的折磨呢?在《写在爱心传递使者校园行启动仪式之前》中这样写道: “生我者,父母也;养我者,哥嫂也;助我者,好心人也!以前别人提到我的父母在干什么时,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变得坚强了,我不再流泪,因为我长大了,有些不是泪水能表达的。 虽然失去父母对幼小的我可以说是一种致命打击,但是在哥嫂的关爱的下,我幸福的成长,慢慢地习惯了没父母的日子。因为能有哥嫂的爱,我感到特别的幸福,母亲离开我17年了,父亲离开我9年了。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大哥大嫂,二哥二嫂用父母般的爱呵护我成长,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试问世上那个能有我幸福。” 是他哥嫂的爱感化了他,哥嫂给了他心灵的港湾,给了他精神的后盾。当这种爱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时,什么困难都阻挡不了前进的路,每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一想起哥嫂的艰辛,他就没了再给自己退缩的理由。唯有前进,才能不负哥嫂的关爱。坚定信念为踏入象牙塔而奋斗 由于受到巨大的打击,江华的成绩落下了,但是清醒后的他,成了生命的巨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经过艰辛的奋斗,初三的时候,他成绩排名年级前十,高考以高分考入利川五中。 他到底是怎么取得这样的成绩呢? 每天晚上学习到12点,早上5点起来。他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安排得满满的。这样他的脑海中只要学习,没有其他杂念。给自己定目标,通过不同的路径学习。坚定自己的梦想,心怀感恩,把哥嫂的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江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利川五中。他成了全村人的骄傲,成了他哥嫂的骄傲。这就是江华,一个觉醒了的江华,在哥嫂的培育下,成为众多人学习的榜样。成长的过程需要爱,他没有了父母的爱,但他有哥嫂满满的爱,有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关心,所以他成功的告别了以前那个自己。 江华考上了重点高中,但是他没有去重点高中学习,而是去了另一所普通高中,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他的日志《逐梦一》中可以找到答案。 “我的成绩虽然达到了重点高中的分数线,但是那高额的学费令我感到无语。我的哥嫂想方设法帮我筹集学费,然后我拿着他们为积攒下来的血汗钱。 来到计财处我真的不忍心去把这个钱就这么交给他们。于是我想放弃读书,于是我就回到了我的母校——利川三中,恰巧遇见龙船调文学社社长陈修竹,他了解了具体情况。他劝我不要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后来在他的支持下,我们去找万运书校长,他了解我的情况后,根据我的成绩为我每学期减少100元,另外学校还会设立奖学金。 我想了很久,要想改变家族的命运,为了不让哥嫂失望伤心,我必须认真读书。我坚信环境只是外在的,成就在于自己去努力。学校没有好差,只看是什么心态去面对。 刚开始上高中时,我的英语特别差,每次考试都是蒙,每次考试都只有50几分。但是我不甘心,于是我给自己要求每天必须做两篇阅读,听一篇听力,记10个单词。这样到高二时,我的成绩得到了突破,最高可以考120分。感觉自己特别有成就感。我的成绩一直保持班上第一名,年级前三名。可谓是“矮子中的将军”。每学期我都是“学习标兵”。每次把奖状带回家中,哥嫂他们都会感到特别高兴。 在读高二时,我的大哥的肾炎复发,身体浮肿,我无法在学校学习,回到家中看到大哥全身浮肿,我的心如刀绞。大哥由于劳累而导致肾炎复发。每每想起大哥他们的辛酸,我的心就会很痛。 我请假回到家中,不想去学校了。 哥嫂看我在家,不去学校。哥哥发火了,那是我大哥第一次发火。哥哥要求我必须到学校去学习,看到哥哥生气时身体不断地颤抖,我的心十分的纠结。 于是我每天都认真地在学习,争分夺秒。 哥嫂的爱给了我勇气,哥嫂的爱给了动力,哥嫂的爱给了我力量。他们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支持我实现梦想。所以我必须得努力。” 在高中里,江华的成绩一直很优异,但是高考他失利了。他的家人并没有没有放弃对他的希望,而是一如既往的支持、鼓励他。于是他读了一年预科,想通过一年的学习正式进入一所好大学深造。因为他知道要改变命运需要知识来武装头脑,他选择了预科,他后来的成功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读预科时的江华,就给自己定下梦想,大学毕业时,自己创办一家公司。他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努力着,拼搏着。他一边学习,一边做兼职,积累知识和经验,也增加自己的人脉。 江华总结出一句话“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是改变命运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运用知识的人。”,他说出了这样的话,他也做到了。他特别喜欢读书学习,喜欢看课外书籍,他也能够把书中学到的知识恰到好处地运用到实际中去了。 他实现了他的财富自由,实现了他的梦想。据了解,他在大学期间财富值达50万。心中有大爱 将爱传递 江华的成功远不止这些,他最大的成功在于他是一位爱心传递使者,他是爱心传递使者团队创始人之一。爱心传递使者团队为学校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更值得佩服的是江华因致力于爱心传递公益事业,他辞掉了一份特别好的工作。下面我们来通过他的一篇《我要用我全身心的爱去感谢社会》的日志来看看他的选择。原文如下:此刻已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心中有很多想说的话,心中也有很多想法,想一一表达。我觉得爱需要不断地传递,不断地传递!我今后会用实际行动将爱不断的传递下去,不断的传递下去。我要用我全身心的爱去感谢社会!刚刚上网时,一位以前一起做事的同事给我发消息问我:“兄弟,你为什么要辞去那份工作?”“我有一件比挣钱更为有意义的事情要去做。”“什么事能让你如此投入?”“帮助亿万学生拥有自信,拥有孝心,拥有爱心;告别恐惧,走向公众,走向成功。”“听起来不错,可是太具有挑战性了。”“我也深知这是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件事,但我觉得这是件非常具有意义的一件事。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与挫折,我也会坚定的走下去。”“为你加油!永远顶你。”“谢谢!” 说句心里话,作为在校大学生能做到总经理助理这个位置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同时也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特别是底薪2400元,再加奖金津贴什么的一月最高可以拿到9000,最低也可以拿到6000元。而且我所带领的队员都是社会上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作为在校大学生,我可以自信的说,我在读大学期间能做到这份上,的确是非常棒。有很多人还生活在比较艰难的环境中,我无法用物质将他们解救出来,那么我可以用我的爱将他们感化出来;有很多人还处在对自己父母不孝道的阶段,那么我可以用自己力量去感化他们,让他们做一个有孝心的人;有很多人还处在网络虚拟的游戏之中,那么我用我的行动将他们解救出来;有很多很想走出人生的第一步,那是他们没找到他们需要的平台,那么我应该去给他们创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展现自我,找到真我。我们生活如此美好的社会里,我觉得我们应该用我们全身心的爱去享受。只要心态是美好的,那么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永远都是有意义的。我想通过演讲的方式去帮助亿万学生拥有孝心,拥有爱心,拥有信心;告别恐惧,走向公众,走向成功。通过建立基金的形式帮助失去父母的儿童,表彰帮助过孤儿的好心人。”他的这篇文章被很多人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跟他一起传递爱的另一兄弟陈国明在传递爱的过程中,每次都会读这篇文章,以此激励自己。如今他成立的爱心传递使者团队影响力越来越广,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江华的空间里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们这样把爱心传递,把传递爱当作我们的使命,把孝和爱当作我们人生的信仰,将爱不断的传递下去,不断地传递下去,直到世界充满爱。”他也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着。他一个人在传递爱,同时他也在召集更多的人从事爱心传递事业。如今,爱心传递使者团队越来越强大,爱心传递事业也越做越好。中国民族宗教网,恩施州教育局网,湖北民族学院新闻网,民院青年网等权威网站对他们进行了跟踪报道。目前中南民族大学,三峡大学,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学子受到江华的影响正在筹备爱心传递使者分会。正如江华在爱心传递使者校园行启动仪式上说的那样:“孝,人之本也;爱,人之根也。无孝无爱,何为人乎?做一个有孝心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让孝和爱成为社会的常态,成为社会的风气。”“为实现爱心传递使者高校联盟而努力奋斗!让我们一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属于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的爱不是喊口号,而是用实际行动去诠释什么叫爱。他到各地去演讲,是因为他要传递爱。当他收到一条条感激的短信时,他觉得尽管很累但也值得。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能够帮助到别人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他们传递爱的行为得到了广大人们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好评。传递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业,这让很多人都希望能加入爱心传递使者团队。他们成为正式队员后,感觉到这个团队的与众不同。江华曾经说过:“常听别人说,大学交到知心的朋友很难,因为大学生不再像初高中那样单纯。但我真是幸运的,因为我在大学里结识很多多志同道合充满爱心的朋友。传递爱是一个艰辛、恒久的过程,但不管有多少痛苦要承受,我都愿意跟团队的兄弟姐妹一起走下去,把爱一直传递下去。” 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这样一个江华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们同样可以成为传递爱使者的一份子,把爱不断地传递下去。让我们和江华一起努力将爱传递到世界各地,传递世界每一个角落。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议论文

338 评论(11)

潘贞

今天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视频,看完他们的事迹后,我心中涌起的感动无以言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一直在我眼前闪现,挥之不去。他们每个人带给我的震撼和能量都让我一生受用无穷。  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这个像山一样刚强的男子,有着如海一样博深的胸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奉献了一切。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还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他一遍一遍地认真重复着枯燥的数据,作为核潜艇总设计师,他甚至冒险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在他不分日夜地努力研究下,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我想:他真的爱祖国,大概,这样的他,祖国也是引以为傲的吧!  黄旭华青丝化作白发,以身许国的情怀不禁令作为祖国新一代接班人的我汗颜。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的我,不禁没有他那样的魄力和胆识,而且文化知识还相差甚远。有这样的榜样相比较,我碌碌无为的生活就是在虚度青春。我想,我找到照亮我人生的灯塔了。向着目标前进,我对自己说:加油!  高龄拾荒老人刘盛兰拖着病弱的身躯,却有着高贵的心灵,这位九十多岁的“五保”老人用他那苍老的手汇出了一叠叠的“问卷”,他在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上课,无声的教育,却胜过千言万语。他的这份执着,这份爱心,深深地撼动着我们的内心深处,在心的海洋上掀起阵阵波浪。  试问,在这样诚挚、朴实、无私、执着的爱心面前,你还能无动于衷吗?  段爱平——一位住在百姓心窝子里的人。“村委会主任可能是中国最小的官,段爱平的当法,是把身家性命都捆一起为村民做事。”这样的官,让我们怎能不爱?在现社会腐败现象频繁出现的报道下,虽然有整顿措施出台,现状也有所改观,但我们心里都明白,不贪不腐不代表真心关爱,真正像段爱平这样心系百姓的官又有多少?她把心都掏给了她所守护的百姓,百姓们当然也愿意倾心相待,因为他们知道,有这样的官在的地方,就有希望。  那些和段爱平一样的人,就是我们的希望,就是我们振兴繁荣祖国的底气!  看完守墓老兵陈俊贵的故事,我的脑海里突然就蹦出了关羽的身影。我记得当时我看《三国》时,关羽的义薄云天的形象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当看到英雄死去的时候,对着电视屏幕的我哭的一塌糊涂。今天看到陈俊贵为风雪之夜的一次生死相托而守护了一生,一种异样的情愫瞬间涌了出来,是对英雄失去战友那悲痛心情的感知和对英雄执着守护友情的敬重、崇拜。  我怀揣着淡淡的忧伤再次向伟大的战友致敬!向心比金坚的守墓英雄致敬!向那些曾经为了祖国而战斗的英雄们——坚定而庄重地致敬!  有梦的地方就有希望。“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35年的追梦路,走得异常艰辛,却也异常坚定。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让这一对农民父子前赴后继地为之奉献一生。因为他们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即使他们没有专业的知识分析、没有专业的测量仪器、也没有任何人的支持,但父子俩却依然固执地用肉眼观察,全凭记录总结规律,最终获得成功。  “路,也许走得慢,但只要不停下来,总是会有前进的。”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悬崖边上的护梦人格桑德吉把培养学生、关爱学生当做自己一生的追求。她广阔的胸襟,无私的爱心无不在诠释着老师崇高的师德。为了西藏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为了山区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她却甘愿走进大山,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甚至不顾有着身孕的不便身体,冒着大雪封山、过冰河、溜铁索的危险坚持给学生上课,并把他们安全送回家。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门巴族的“护梦人”的她,倾其一颗心、一个家,奉献于一个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信念。  也许,“桃李满天下”才是对向格桑德吉一样的老师们最好的回报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母爱总是伟大的,不求回报的。绝症母亲姚厚芝为孩子缝补梦想的良苦用心再一次向我们展现了母爱的坚韧,病可以压垮身体,但唯独不能摧毁母爱。我们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祈祷上天能多宽容些时限给这位坚强的母亲,让这美好的愿望和浓浓的祝福伴着她牵挂的孩子成长,滋润着天下所有儿女的心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虔诚地祝福吧,祝福天下的父母健康长寿,平安快乐!  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佩兰的出现,无疑是患者心灵的一剂灵丹妙药,她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生活节俭的她却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在接受现场采访时胡佩兰这样说:“医生应该是不爱金钱的职业,它需要对病人的情感投入,想发财就不要当医生。看到病人痛苦的来,快乐的去,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我只要活一天,就要给病人看一天病。”句句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我明白了,只有真正的白衣天使才有这样的顿悟啊!  在当下“扶不扶摔倒的人”的热议中,方俊明说:“当灾难来临那一刻,我是出于本能要去这样做,没想那么多。出事后这么多年,饱受委屈,却无怨无悔。一句“无怨无悔”彰显了善良在方俊明心中坚定的分量,同时也拷问着我们对委屈与人性的抉择!  龚全珍,一位90岁高龄、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一生简单而美好,忙碌而充实、无私而伟大。所有赞美的词汇用在她身上都不为过,这样一位心中充满人间真情、头脑装满天下道理的将军夫人、革命达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  他们每个人都是平凡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只是——缘于爱。  做个有爱的人,做个有上进心的人,让我们的爱温暖着身边的人,如和煦的春风、如灿烂的阳光、如甘甜的泉水、如醉人的花香,给人以前进的力量、向上的勇气。  感动之余,我、我们,是否应该做点什么?
346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