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3

波单于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家乡历史文化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anbaruo

已采纳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宝鸡,在关中平原两端。秦岭是它的南部屏障,群山环绕,渭河水从城市中间流过。从我查的资料中知道它的总面积是18202平方公里,人口有372万,1994年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1995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2005年又一次获得了“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光荣称号。我真为自己的家乡自豪! 宝鸡是炎帝古里,是秦文化的发祥地。西周礼乐,秦汉法度,大唐雄风,宋代风韵,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生动的印痕。历史沉淀深厚,文化遗存繁荣,人文景观星罗棋布,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家乡真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城市。 在这儿有国内外驰名的法门寺;有我们的祖先神农氏--炎帝的陵墓;有秦王陵墓;有国家级太白森林公园;有太公姜子牙的垂钓遗址--钓鱼台。每年有许多国内外的游客前来祭拜神农氏炎帝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舍俐指,场面宏伟而壮观,热闹极了。 现在的宝鸡马路宽广,高楼林立,路旁种着许多树木和花草,连每座桥上两边都摆放着许多盆景,色彩鲜艳,赏心悦目。特别是到了夜晚,霓虹灯闪烁在大街小巷,这座城市如同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各大超市和集贸市场,穿的,用的,吃的真是看不够也看不完。从清晨到傍晚,人山人海,人潮涌动,从每个人微笑的脸上足以表现出人们幸福满足的心情。

关于家乡历史文化的论文

175 评论(9)

o0o0o00

“贞观之治”历史论文贞观之治,关键在于“作为之治”,即是有所作为,而且是积极作为。而更重要的是,这种作为的方向不是奉己,也不是一方阶级之利,而是天下百姓受益。这一点尤为值得中国的今天汲取,同时也必须让全球化的中国人好好总结和学习(以便中国能够积极参加到全球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建设大业中去)。贞观之初,国家犹在战乱之余,到处千疮百孔,人民流离失所,然而经过太宗与群臣和各地官员的精心治理后,不到几年,就出现了社会景况的迅速好转:流散者回归家乡,土地再度获得耕耘,农业连年丰收,当时的米粟每斗不过三四钱,出现了“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的盛世景象。社会治安、人民温饱、政府吏治、商贸发展等等,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景象,就连行旅在外的商贾和奔考科学的学生们,往来各地间都可以不带粮食,可以取给于途,这样的景象,就是在今天的中国,也是鲜见的。盛世繁荣,人民幸福,在1380年前,中国就是啊。 对于自我检省和体察,太宗也有着惊人的客观角度,以致使许多良臣敢于直谏。他通过谏言而进行自我对照,时时修正检点,这种襟怀犹为可贵。如前所说的那个大夫魏征,有时直谏到当众冒犯篾君的程度,令太宗甚为恼怒,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想杀了魏征(这一点可见封建制度的不宽容),然而终于还是被国家大义所止怒,魏征去世时,太宗不禁大哭。在对魏征的评价上,太宗结合自己与国家经略,这样说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太宗对待良臣的态度和客观体己的真诚。 对于历史尊重可以表现出一个国家的积极态度和深度思考力。这一点,以世界各国在各自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上而明确表明了出来。这种历史尊重并不是一味追忆和迷信,也不是对过去历史的全然忘却,而是从历史的汲取出其文明的精萃,予以继承和发扬光大。所以,尊重历史首先将得益于学习历史,而学习历史则将得益于方法,方法的取舍则得益于我们对于历史的态度。因为尊重,所以学习,这是一个好态度。唐太宗对于历史,就有一个很好的态度,他的“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是很好的范例。我们今天的许多人,忙于经济也忙于企业,而其本质并非是真正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更多情况下是失去了判断。失去历史的判断,其结果就是皮毛的货色了。一个社会如果只是仅存皮毛,其利必不长久。
284 评论(13)

xdpeter

对家乡宜宾文化建设的一项建议 笔者是宜宾人,1963年离开家乡到西安求学,然后定居西安,45年了。在岷江边长大,在金沙江畔受教,对家乡的两条河流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终身记忆。1981年,从广播里听到国务院宣布宜宾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笔者为家乡高兴,也为自己是一个宜宾人而自豪。 在笔者的记忆里,原来合江门起坎的石头台阶旁石头壁上,刻有“一九三一年洪水位”、“一九五四年洪水位”的标记,那是宜宾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给世界留下的直观的长江上游洪水信息;然而,现在丢失了…… 在岷江河口的左岸,有一道很大的临江石坂(不是“板”字;坂,应是指面积很大的斜坡),记忆里叫“二郎嘴”吧,就在白塔山的脚下江边。儿时的记忆里,那块石坂上有黑白油漆相间标示的水位标尺,隔河在原东门的河坝里能清楚看见。现在,向家乡的政府和水文部门建议,能否从2008年起在二郎嘴的那块石坂上刻出每一年的最高水位线和最低水位线,每年坚持下去,为宜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积累新时代的文化历史资料,同时也是科技资料。 涪陵城在乌江流入长江的地方,涪陵的白鹤梁是中国和世界有名的长江枯水水位题刻资料库,随着三峡工程的蓄水发电,涪陵的白鹤梁永远埋入了长江底。这条消息使笔者想到了在宜宾二郎嘴积累长江上游水位线石刻标志的建议,这是基于下列考虑:1,记录长江水位。 白鹤梁石刻埋入江底了;由于三峡大坝这一巨大的人工因素,今后重庆以下至长江口都不会有长江的自然水位这种概念。那么,在宜宾,在长江的起点,在三峡大坝因素影响不到的上游,还会有长江的自然水位的意义。当然,如果今后在金沙江的干流上也要修建水库大坝,那么今后宜宾段的长江水位也不会是真正的自然水位了,为此,二郎嘴石坂的水位标记石刻,在多大程度上能反映出长江干流的自然水位,请家乡的水文专家们论证。 退一步说,即使将来金沙江干流建造的水库对于金岷合流处的长江首水位有人工干预的影响,那么现在记录和积累下来的长江首自然水位线,与将来有人工因素干预的水位线刻在一坡石坂上,会给子孙后代一个鲜明直观的对比。笔者揣想,目前的中国可能还没有积累着河道原自然水位线与有水库调节后,人工调控水位线的对比石刻。故而,笔者更觉得宜宾应立即抓紧时机,着手刻记目前长江首的自然水位线。2,为历史文化名城进一步积累文化资源。 笔者少年时代在宜宾时,每年春夏往往是金沙江先涨水,提高的水位把岷江水堵住而跟着“涨”起来,这时浑黄的金沙江与碧绿的岷江水有一道清楚的交汇线,以岷江和金沙江丰沛的水量这比成语里的“泾渭分明”还要壮观的多。反过来,要是岷江比金沙江先涨水,则岷江水浑浊下流就没有这种清浊交汇的景观。不论是金河先涨水还是府河先涨,在岷江河口刻记每一年的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都是可靠的长江起点干流水位。逐年地勒刻记录积累,百十年之后,就是一项可观的历史文化资料。宜宾的先人为宜宾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使宜宾成为历史文化名城,那么现在的宜宾人也要自觉地为今后的子孙创造和积累进一步的历史文化资料。3,为宜宾白塔景区增加景观。 上述所说的二郎嘴石坂,原来是紧邻宜宾城的东门渡口对岸渡口的边上,交通很方便。现在,人力渡口已停止使用,但白塔已成为宜宾一个旅游亮点;这个二郎嘴的水位标志石刻可以立即加入白塔风景区,增加宜宾现在的旅游资源。4,石刻操作的可行性分析。 记忆里,二郎嘴石坂是一块与江面成45~60度的斜面石坡,笔者记得小时候过江在等候渡船时,还能到石坂上玩耍,这种记忆说明如果要在石坂上刻石施工或者游客观看石刻水位线,都有现实的可行性。当然,对于游客,要增加安全保护围栏,这是另一类问题。石坂还有一道中脊刺入岷江水里,也就是说,这道石坂可以常年记录,不像涪陵白鹤梁只在长江枯水年份才露出水面,这是一处记录水位比涪陵白鹤梁的时限方面优越的地方。中脊以上(游)是迎水坡面,中脊以下是背水坡面,可以按涨水位 / 低水位 的方式分区刻石,也可以按年份区间分区刻石,总之,这是一块可供刊刻面很大的刻石“宝地”。 这项文化工程的 提议,请家乡的有关部门和人士斟酌,愿能尽快变成现实。
330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