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在同学love
根本没有“中国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会”这是一个非法的山寨组织,是没有在民政部注册备案的,同样举办的活动也是违法的,它的目的是为了圈钱,现在国家也在大力打压这种山寨组织,请大家不要上当受骗了。请去参加正规合法单位举办的比赛活动。如果让自己孩子参加的话,有可能没有帮到孩子,还连累他的诚信档案,大家不要被虚荣心蒙蔽了双眼。民政部社会组织查询:警惕!这些都是“山寨组织”,千万别上当!(附全名单)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04/20/content_htm 
科研概况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和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英文刊物《中国文学研究前沿》)、《学术月刊》、《读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等学术刊物、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出版专著八部,两次获天津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学术著作《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转型》2013年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清末民初乌托邦文学综论》《中国社会科学》2008、4 ,《新华文摘》2008年第19期转载。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卷 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Old State and New Mission:A Survey of Utopian Literature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N3, 2010,Sep ( 英文刊物《中国文学研究前沿》2010年第三期。) 《清末民初小说中“现代性”的起源、形态与文化特性》 《文学评论》2010年第5期。 《50年代公共写作与私人写作中的周作人》《新文学史料》2008、2 《余华小说创作中的后人道主义倾向及其对鲁迅启蒙话语的解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7、3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3 ,收入《余华研究资料》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乙种) ,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新浪漫派文学的黑夜情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2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同年全文转载。 《无名书的人文关怀及其对宇宙文化心灵的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4 《严复的《天演论》与斯宾塞《进化论与伦理学》 《文艺理论研究》 1997、6 《清末民初社会心理的变异与文学兴替》《学术月刊》2007、4。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同年全文转载。 《将信念与知识分开——从严复的<天演论>说开去》《读书》1999、3 《在平和幽默的另一面────重 读老舍先生的猫城记》 《博览群书》1997、4 收入《风雨敲书窗——<博览群书>百期精选》,武宁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追寻诗意 感悟人生》《文艺报》2007、1、11日第三版 《天演论的回声——清末民初知识群体的心态变异与价值翻转》《天津社会科学》2007、5 《民初“鸳蝴派”小说的文化心理考察》《广东社会科学》2008、1 《大理论的变革与现代文学研究观念的更新》《当代作家评论》1999、4 《艰难时世与文学的选择——20世纪文学一瞥》《文艺争鸣》2003、3 《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分格局与现代性语境》《南开学报》2003、2 《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化阐释》《山东社会科学》2002、4 《现代性的文学诉求——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特质考察》《厦门大学学报》2004、5 收入《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俞兆平编,广西师大出版社, 《理性至上主义话语的确立与浪漫主义的文学政治——晚清政治小说新论》《江汉论坛》2007、1 《二十世纪上半期文学史上民族主义理论的语境还原和语义分析》《华东师大学报》1997、4 人大复印资料《文学理论研究》1997、10 《张炜与俄苏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 》1995、3 《大动荡时代的个人性话语与时代话语-------20世纪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学》 《华东师大学报》2000、1《文学报》同年摘要。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起源》《华东师大学报》99、2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1999、6 《两种伟大与两种激情——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外国文学研究》2002、3 人大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卷》 2002、10转载,获2002年《外国文学研究》优秀论文奖。 《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民族国家叙事与文化认同》《齐鲁学刊》2002、3 《“新知培养转深沉”——『笨花』及其对现代中国小说乡村叙事的拓展》《天津师大学报》2 《在新与旧对峙的背后——晚清人林纾与“新青年派”代际文化心态的差异》《天津师大学报》2004、4 《扎根乡土的“革命叙事”——《<红旗谱>与20世纪乡土中国的革命》香港《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4、2 另见 《北方论丛》2004、6 《一个传奇与它背后的本事——格非[人面桃花]与历史乌托邦》《天津师大学报》2005、5 《精神与物质的牴牾: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精神至上与非物质主义倾向》《天津社会科学》2006、4 《开明的保守派:谴责小说作家群的文化性格考察》《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6 《周作人与古希腊罗马文学》《书屋》2006、7 《周作人附逆与现代性的伦理困境》《烟台大学学报》2006、3 《人心之变与文学之变——从『孽海花』和『广陵潮』看清末社会心理的变迁》《大连大学学报》2008、1 《新党、志士、洋场习气的嘲讽者——清末民初文学中政与教的脱纽与市民写作的反乌托邦倾向》 《烟台大学学报》2008、4 《后新时期文学的启动与八五新潮文学》 《烟师学报》1996、2,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1996、9 《试论萧乾小说创作中的心理距离》 《烟师学报》1992、1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1992、6 《梦和理想的差异--无名氏前期创作与时代主导文学的疏离》《天津师大学报》2001、4 《田仲济杂文的创作个性初探》 《百家论杂文》1994明天出版社 《新写实异于旧写实的新意探源》 《艺术广角》1997、4 《试论五四时期文学的历史进化观念的得与失》《烟师学报》1998、2 见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9 《以身体的代主体的写作——晚生代小说家的写作态度和立场》《理论和创作》1998年第3期 《当代都市生活中的'阴阳之道'》 《东方文化周刊》1998、7、29 《徐讦的晚年心境与精神归宿》《粤海风》1999年1期 《精英主义话语的兴起及其对西方的想象》 《 南开学报》2001、4 《一个审美主义者的时代关怀——徐訏四十年代创作新探》《天津师大学报》2002、3 人大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2002、8转载 《<无名书>的人文关怀及其对宇宙心灵的探索》上、下篇《展望》(台湾)2002、3、4 《我看<无名书>》《青年日报》(台湾)2002、 《追怀吾师田仲济先生》《博览群书》2002、10 《天地境界与忧患精神——论张玮小说近作的主题演进》《临沂师专学报》1995、4 《颠覆常识的艺术——余华小说中的反讽叙事与距离控制》《烟师学报》1993、3 《新时期民国史小说中的末代儒家形象》《烟师学报》1997、4 《自我·生命·文学——郁达夫生命文学创作的思想特征新探》,《烟师学报》1988、4 《文化心理失调导致的悲剧——周作人附逆原因考察》《天津文学》2009、10 《 郁达夫:“卢梭主义”与现代感性“自我”的镜像》《烟台大学学报》2010、2 《父亲缺位之后——从东西<耳光响亮>说起》《中国图书评论》2010、11 《红旗谱:出于时代的选择与超出时代的希望》《文学与文化》2010、、2 《清末民初乌托邦文学的类型源流与文化心理考察》《中山大学学报》2011、1 《“父之缺位与”时代孤儿的道德困境——东西<耳光响亮><后悔录>与后传统时代的寓言化写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1、2 《东西“情圣”的合流与“浪漫爱”的兴起——清末民初文学中的唯情主义乌托邦》 《学术交流》2011、4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 狂人 ” 形象的文化源流与五四新文学的文化气质》,《南京师大学报》2012年第1期。 《由“天地境界”到“功利境界”——从曾、李之别看近代中国的士风转移与文学之变》,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 《五四人的精神趋向——抽象化的文学政治与理性的激情化》,《天津社会科学》2013、2。 另有数十篇散文、随笔、评论等在《散文》月刊、《天津青年报》、《山东文学》、《东方文化周刊》、《济南时报》等报纸、刊物发表。
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7年第2期,新闻博客: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 2、《现代传播》(核心期刊)2007年第3期,大众文化语境下的电视媒介生存 3、《文艺理论与批评》(核心期刊)2007年第3期,简论文艺批评家的地位和作用 4、《名作欣赏》(核心期刊)2007年第7期,现代形态的诗性美学——宗白华的《艺境》及风格 5、《电影评介》(核心期刊)2007年第20期(10月下),电视风光类纪录片创作的一种新尝试——电视纪录片《中国侏罗纪公园》观感 6、《电影文学》(核心期刊)2008年第1期,黄会林:中国影视教育界的传奇人物 7、《当代电视》(核心期刊)2008年第4期,大师气象:别样的艺术人生――读解大型文献艺术片《又见梅兰芳》 8、《戏剧文学》(核心期刊)2008年第11期,论戏曲电视剧在戏剧传播中的价值 9、《电影评介》(核心期刊)2008年第23期(12月上),城市文献纪录片创作的新探索--解读文献纪录片《石破天惊》 10、《电影文学》(核心期刊)2008年第22期,谢晋时代:永恒的影像经典 11、《当代传播》(核心期刊)2009年第1期,纪录片“真实再现”之理性辨析 12、《传媒观察》(核心期刊)2009年第2期,“公民新闻”初探 13、《天津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09年第3期,流行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共谋”关系――以奥运报道之人文视角为例 14、《电影评介》(核心期刊)2009年第7期,中国商业电影大片沉思录 15、《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核心期刊)2009年第5期,电视体育类节目娱乐化之探析 16、《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核心期刊)2009年第9期,漫谈电视剧剧作的情节架构 17、《当代传播》(核心期刊)2010年第3期,组织议程设置模式与数据分析――以大堡礁招聘事件为例 18、《当代传播》(核心期刊)2010年第6期,中国电视在批评中建构――解读《批评与建构――聚焦中国电视》 19、新媒介时代之媒介素养教育, 被选入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创新·服务》(2010年天津学术文库),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20、《新闻爱好者》(核心期刊)2011年第2期(上半月),电视相亲交友节目从火爆到降温的思考 21、《现代传播》(核心期刊)2011年第4期,网络舆论生成的三要素——由“贾君鹏事件”引发的思考 22、《现代传播》(核心期刊)2011年第7期,“国际电视包装与品牌塑造推广”研讨会会议综述 23、《电影文学》(核心期刊)2011年23期,《黑鹰坠落》:近乎“完美”的坠落24、《新闻爱好者》(核心期刊)2011年19期,第二作者,纪录片故事化的利与弊25、《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核心期刊)2011年11期,第二作者,博客、微博发展共性与差异比较26、《天津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期刊)2012年第5期,第二作者,网络炒作文化现象批判27、《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核心期刊)2012年11期,微博的公共表达与文化意义
有的呀。“中国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会”挂靠在“中国校园文学先锋网”名下,以开出诱人的条件引诱师生参加她举办的“全国校园文学大赛”。比如:允诺交5篇的学生作品,可外带一篇教师的论文发表来引诱师生参加,学生的这5篇习作,每篇作品要收10元。一是给予评奖,二是结集出版,并给学生一本有自己获奖作品在里面的书。研究会组织结构:会长:主持全面工作,执行全体会员大会决议、落实活动执行情况。常务副会长:作为会长的副手,在会长因故不能理事时暂代会长负责协会日常工作。协管副会长:协助会长开展协会工作和分管部门工作,协调各部门活动的开展。办公室:协助会长综合负责本协会的活动和会议安排布置,会员出勤考核、档案管理和物资出纳管理。宣传部:负责利用校园的各种媒体、宣传方式开展本协会的宣传工作和信息采集工作,服务本协会,扩大协会影响力。外联部:负责本协会与学校其他社团、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联络和协调、沟通和交流,向相关企业和社会团体募集资金,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策划部:策划社团的发展方向、调动社员积极性、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等。实践部:主要负责物资的采购,组织内部各项活动工作的开展,布置会场以及维持会场秩序等。文秘部:负责拟写各种活动报告、总结、通知等文书,写活动通讯稿,并负责活动现场的拍照。
化学总复习资料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5H2O)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基本知识、理论: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94%,二氧化碳占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3%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6、课本P 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10、物质的结构: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2)化学符号的书写: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12、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和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间的关系:13、14、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固(+固)] [固+液]简易装置 [固+液]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15、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气体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药品 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固(+固)]或[固+液] 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固+液] 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固+液]反应原理 2KMnO4 == K2MnO4+MnO2+O2↑或2H2O2==== 2H2O+O2↑ 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 CaCO3+2HCl=CaCl2+H2O+CO2↑仪器装置 P36 图2-17(如14的A)或P 图6-10(14的B或C) P 图6-10(如14的B或C) P 图6-10(如14的B或C)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 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满(验纯) 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 <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放置 正放 倒放 正放注意事项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2%点燃会爆炸。)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16、一些重要常见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化学性质 用途氧气(O2)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①C + 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1、 供呼吸2、 炼钢3、 气焊(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②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③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 + 2O2 ==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氢气(H2)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① 可燃性:2H2 + O2 ==== 2H2O H2 + Cl2 ==== 2HCl 1、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2、合成氨、制盐酸3、气焊、气割(可燃性)4、提炼金属(还原性) ② 还原性:H2 + CuO === Cu + H2O3H2 + WO3 === W + 3H2O3H2 + Fe2O3 == 2Fe + 3H2O 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 CO2 + H2O ==H2CO3(酸性)(H2CO3 === H2O + CO2↑)(不稳定)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 + Ca(OH)2 ==CaCO3↓+H2O(鉴别CO2)CO2 +2NaOH==Na2CO3 + H2O 氧化性:CO2 + C == 2CO CaCO3 == CaO + CO2↑(工业制CO2)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①可燃性:2CO + O2 == 2CO2 (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1、 作燃料2、 冶炼金属 ②还原性:CO + CuO === Cu + CO23CO + WO3 === W + 3CO23CO + Fe2O3 == 2Fe + 3CO2 (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解题技巧和说明:一、 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2、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3、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①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② 蓝色沉淀:Cu(OH)2、CuCO3③ 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4、 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① 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SO2 + 2KOH == K2SO3 + H2OH2SO3 + 2KOH == K2SO3 + 2H2OSO3 + 2NaOH == Na2SO4 + H2O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② 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O2 + H20 == H2CO3 SO2 + H2O == H2SO3SO3 + H2O == H2SO4 N205 + H2O == 2HNO3(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5、 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① 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uO + 2HCl == CuCl2 + H2OCu(OH)2 + 2HCl == CuCl2 + 2H2OCaO + 2HCl == CaCl2 + H2OCa(OH)2 + 2HCl == CaCl2 + 2H2O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 BaO + H2O == Ba(OH)2 CaO + H2O == Ca(OH)2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 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 3H2O二、 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①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②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③ 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二)、实验注意的地方: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SO2、NO2用碱液吸收。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②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3冲洗;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 [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六)、自设计实验 1、 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 证明蜡烛有氢元素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蜡烛有碳元素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图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如图),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CO2 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 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三、解计算题: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 ╳ 100%(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100%(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五)、解题技巧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①设未知量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④列出比例式,求解⑤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