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论文摘要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23

孙康孙康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论文摘要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ngruiying

已采纳
人工智能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海康威视(002415)、科大讯飞(002230)、赛为智能(300044)、东杰智能(300486)、闻泰科技(600745)、中兴通讯(000063)、恒生电子(600570)等本文核心数据:人工智能市场规模 各层次企业分布 企业技术分布 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占比等1、市场规模: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人工智能产业是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其他智能科技产品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下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根据中国信通院数研中心测算,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30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速超过全球。注:中国信通院的市场规模根据IDC数据测算,统计口径与IDC一致,即包括软件、硬件与服务市场。2、竞争格局: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布在应用层 占比超过80%——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全产业链布局完善我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较好的地区,无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还是人工智能的硬件产品、软件产品及服务,我国企业都有涉及。在国内,除去讯飞等垂直类企业,真正在人工智能有所长进的巨头依然是百度、阿里、腾讯这三家。——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布在应用层,占比超过80%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2021年5月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1)》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布局侧重在应用层和技术层。其中,应用层人工智能企业数占比最高,达到05%;其次是技术层企业数,占比为65%;基础层企业数占比最低,为30%。应用层企业占比高说明中国的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主要以应用需求为牵引。3、技术分布: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核心布局的技术主要为大数据和云计算从人工智能企业核心技术分布看,大数据和云计算占比最高,达到13%;其次是硬件、机器学习和推荐、服务机器人,占比分别为64%、81%、64%;紧随其后,物联网、工业机器人、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图形图像识别技术的占比依次为55%、47%、76%、72%。4、细分领域:深度神经网络领域为中国AI研究热门根据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与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1-2020》,2011-2020年十大AI研究热点分别为深度神经网络、特征抽取、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表示学习、生成对抗网络、语义网络、协同过滤和机器翻译。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论文摘要

101 评论(9)

king198909

未来人工智能的就业和发展前景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智能化是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相关技术会陆续普及应用,在这个大背景下,智能化必然是发展趋势之一。2、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将首先在互联网行业开始应用,然后陆续普及到其他行业。所以,从大的发展前景来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二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人工智能的发展。1、互联网当前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发展,产业互联网将综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来赋能广大传统行业。2、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必然会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就业岗位。三是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职场人的必备技能之一。1、随着智能体逐渐走进生产环境,未来职场人在工作过程中将会频繁的与大量的智能体进行交流和合作,这对于职场人提出了新的要求。2、未来需要掌握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相关技能的教育市场也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四是人工智能取代人力,对全球的经济产生影响1、说到人工智能,大多数人都是比较期待的,当然也有少数人会怀着担忧的心态看到它,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的高效和服从。2、在未来,当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阶段,它是不是就能够取代现在一些行业所需要的人工劳动呢?如果是的话,那么将会有大面积的失业问题出现。3、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量产,这样就会有很多人下岗,对全球的经济和社会来说,影响都是巨大的。在人工智能研究的过程中,机器学习是行业研究的核心,也是人工智能目标实现的最根本途径,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瓶颈。有关于机器学习问题的研究是行业研究的重点,无论是融资金额,还是公司的数量都明显超过其他研究内容。人工智能属于全世界科研发展的前沿技术,发展过程中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密切相关,对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要认真、深刻地研究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304 评论(9)

嘿,亲

人工智能助力辅助诊断事实上,国外早已有科学家和医生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来从海量数据,比如电子健康记录、影像诊断、处方、基因组分析、保险记录甚至是可穿戴设备所产生的数据中来提取有用信息,来为特定的一类人群而不是特定疾病来制定合理的卫生保健计划。最为知名的当属IBM的“Waston”医生。人的大脑的记忆容量和时间是有限的,难以记住并理解日新月异的医学研究论文和上万种疾病。但人工智能不同,它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可以不间断从大量医学书籍、电子病历等完善自己。然后通过认知分析技术,凭借从各种渠道搜集的海量数据,迅速给出“意见”,指导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并且不会因为人的各情绪导致缺诊或误诊,同时患者能够更快速地获得医疗服务,而医疗机构也可节省成本。对于医生来说,通过人工智能可以辅助诊断,减少筛选对比病例的时间,为患者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来说,可以更快速的完成健康检查,获得更为精准的诊断建议,节省大量的时间、金钱成本;对于医疗来讲,深度学习可以提高准备效率,同进系统性降低医疗成本。基因分析和精准医疗当然,人工智能不仅仅只在辅助诊疗方面发光发热,它在基因分析和精准医疗方面更能展现自己的优势。精准医疗要想实现精准一定是建立在数据之上的,主要的是基因数据。对于很多疾病,尤其是罕见病来说,找到基因上微小的变化就很可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但这同样也意味着巨大的计算量。在没有深度学习之前,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随着深度学习的出现,像IBM Waston、Google大脑、百度大脑这些应用深度学习的计算处理系统,他们能够不断的通过已有数据进行训练,在“黑盒”中得出规则,并完成一些罕见病的早发现、早诊断。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还有效地推动更多精准治疗新药的出现,让我们攻克现有的一些疑难杂症,比如癌症、艾滋病等一些当前医疗水平较难处理的疾病。在美国像AtomWise、Flatiron Health等公司已经在尝试这方面的创新。人工智能仍然代替不了医生虽然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人工智能终究不能代替医生。人工智能这项技术,其最大的作用在于整合海量的信息,从之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是作为医生诊断的辅助。而到真正的治疗阶段,则更多需要医生对患者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而患者也更需要医生亲切的关怀,是有血有肉的交流方式,而不是机器冷冰冰的问答。
94 评论(15)

双子微尘

目前,AI可以应用在医疗领域的各个方面,商业化前景很好,具体如下:病人视角当患者走进医院时,通常会问最外面的导诊,该去挂哪个科,未来可以由导诊机器人来做或者下载相应的导诊软件,帮助你挂号。当因某些原因不能去医院时,可以远程与医生沟通或者询问智能化医学助理,解决小病困惑。医生视角 医疗图像辅助诊断系统所有涉及到医学图像的均有应用潜能。首先是放射科(医学影像),比如你去医院拍的X片,CT,这个可以进行辅助诊断。另外就是病理科和检验科,医学上根据病理图像对疾病进行最准确的诊断,被誉为“金标准”。通过标注病灶区域,提取图像特征,构建分类模型。此类产品可以初期应用的话定位在辅助医生诊断,提高筛查效率。国内外都有很多公司在做这个,如google AI,IBM沃森,deepcare等。2 语音电子病历可以将语音自动转化为电子病历,节省医生手动录入电子病历的时间或者医生在进行手术时,不方便随时用手记录进展,可以用语音电子病例随时记录相关情况。医院视角构建大数据监测平台,提供一体化信息管理综合管理患者的数据,并对患者出院后进行有效的跟踪随访。患者出院后的管理其实一直都是难题和痛点,随访质量差对疾病的跟踪和流行病学调查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可以构建一个大数据监测平台,不仅能维护患者健康,还能促进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发展,这样医院也就更愿意和你合作了。
94 评论(14)

jcifox

人工智能将会是人类历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社会的到来,是历史的必然。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将是人工智能的典型特征。人工智能可以使人们在享受医疗服务时,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实现看病便捷、自由,并让我们获得更长寿的生命自由。。人工智能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服务医疗行业带来影响:1)智能诊疗系统;2)医疗机器人;3)基于人工智能的药物研发。
306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