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50

小蛙蛙2015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论文与职称挂钩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yjdagg

已采纳
医学论文和职称晋升挂钩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对医学界的职称认定需要对医学界有突破性的贡献和学识认知,若任何医生都依靠临床实例来作为职称晋升的依据,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且很多医生都能够达到。所以,只能通过发表创新学术论文来获得职称的晋升。 其实这个制度的本意是对的,越高职称的医者对医术的见解会比一般的医者强,他们研究的领域更广和更深一些,所以他们理所应当要比其他一般的医生有一个等级的差别,职称就是以这样的目的存在的制度。 但是,学术论文渐渐成为一些医生提僧职称的工具,在日渐浮躁的医学界,很多人甚至并没有亲自完成论文,将论文交给其他人来完成,再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只要在论文审核的环节通过就可以了,一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提升职称。这就导致了职称和论文之间并没有了实际的关联意义,只是流于形式的程序,甚至成为学术论文界的腐败现象。 我想的是,是否可以将展现医学新理念的方法在论文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职称提升的门槛。也既就是说,未来医学的职称提升不能只依靠学术论文,而是要把学术论文中的相关理论给实践出来,看到研究成果才能评定职称。这样就不会导致一些学术论文空有理论文字,却毫无实际的意义和成果。这样,学术论文就沦为一种书面报告,我们看的是最实在的成果,论文就不会成为职称的敲门砖了。或者将学术论文与职称升级完全分割开,以另外一种万无一失的方式来评定职称。

论文与职称挂钩

202 评论(13)

liu753

要有。材料清单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两份)、附件表(一式一份);正表中主要工作业绩一栏要填写详细、具体。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专业论文要求:1、必须亲自撰写,不得抄袭。2、要结合本人工作和岗位实际。3、字数不少于 3000 字。业务工作总结要求:1、要把自己工作的经历写清楚。2、要把负责或参与的主要项目写清楚。3、要把发表的论文或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奖励写清楚。4、字数不少于 1500 字。5、交验毕业证、初级职称证原件。《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一寸彩照6张,身份证,学历证复印件各两份。凡不按上述要求备齐相关材料的,概不受理。扩展资料:评审条件申报条件助理级: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3、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4、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5、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员级职务。中级: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⑵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2、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3、初中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高级: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称评审
223 评论(9)

bxpp

职称最重要的一个评价体系自然不应该落在论文的身上!可以这么说,之前做的,才真正落到实处的地方,也是经验飞速增长的地方,而之后的论文的作用不过是总结一下你所做过的那些事件并且从中获得的经验而已,那么很显然现在的一些评审要求本末倒置了!把总结看的非常重要,却忽略了平时那些真正能够干实事的工作者,这里当然不仅仅是说医生了,还有更多的工作者,因为不会“说”,不会“抄”,不会溜须拍马而导致不能够获得真正的奖项和应得的酬劳。所以作为论文,我倒是觉得应该就有个论文的样子,而不是为了获得什么而去瞎编乱造,莫须有的东西写上去不仅对自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甚至于对于广大的读者来说就是有害的。就如同一篇看似非常营养的“鸡汤文”,可是里面实际上是没有一句真话,没有一点实在的东西,那么这样的文章你看了真的会有收获吗?或许当时你可以得到心灵的慰藉,那么之后反而会在你的为人处事上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那么对于“是否挂钩”这个问题,我可以这么说,我赞成论文对评定有指导作用,不过前提是论文必须真实可信,必须是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也是一个工作者身上能够体现这样的经验,而非口空白话,只是停留在纸上。其实吧,靠嘴的职业也有很多,像那些小编,还有媒体人等等,这样的职业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停留在嘴上的比较多,但是也并非没有实践,很多东西还是需要认真的,本质的去参透,去考察才能够获得更好的素材,所以论文的表达作用不能够成为“致胜的法宝”,实践才是王道!
254 评论(9)

869143896

职称评定的现行体系沿用多年,虽然存在诸多弊端,但也不是随便就能够变更的,尤其是在医学领域,医生的价值本该体现在艺术上,可医务工作者在职称评定中,如果学术论文达不到一定的标准,就无法通过评定而晋升职称,迫于无奈的医务工作者必然会将主要精力放到医学论文的创作上,如此一来便形成了千台手术不如一篇论文有价值的奇葩现象,虽然在业内争论颇大,但整个职称评定体系牵扯方方面面,不可能因为这方面备受诟病而做出颠覆性的改变,所以说即使论文和职称晋升不应该钩挂,在短时间内也是无法改变的。严格来说,医生的职称晋升应该与手术能力和论文水平同等重要,毕竟理论与实践是不能脱节的,但在实际的职称评定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已经成为了几位普遍的社会现象,医护人员在无力改变这一局面的情况下,选择重视论文也就成为了无奈之举。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性质是非常独特的,毕竟这是关系到生命安全的职业,如果将论文创作这样的理论水平作为衡量医生能力和水平的标准,无疑会对医生的动手能力产生较大影响,毕竟手术也是需要熟练和经验才能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完成,由此可见,晋升职称将论文作为硬性指标缺乏合理性。说到论文对医生的重要性,在影视剧《外科风云》中有着比较形象的体现,胸外科医生陆晨曦,手术水平堪称全科前列,但因为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手术以及相关工作的准备中,导致学术论文的创作就没有精力去完成,也正是因为论文指标无法完成,才导致十余年的从业经历依然是主治医生。反观同科室医生刘长河,则因为深谙溜须拍马的技巧和策略,才会通过东拼西凑的方式创作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且很快就晋升到了副主任医师,但其无论是诊断还是手术都是能力极差的,这两位影视角色的遭遇,就是医疗行业千台手术不如一篇论文的形象表述,也充分说明了论文和职称晋升挂钩是极不合理的。
206 评论(11)

angin

目前大学评职称的话看以下几个标准:课题级别与数量、论文发表质量与数量、教学课时量、科研奖项、教学奖项。
19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