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QY805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1、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2、它与狮虎同族,却时而一副媚态;3、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4、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扩展资料:《朝花夕拾》的作品影响:《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对亲人和师友的缅怀、眷念,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这是一般的回忆散文所不可企及的。因为这些散文中习见的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纯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澜;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点也看不到身外涌动的时代风云和飘散的炮火硝烟。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了解某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 
有些著作,热衷于记述“秘闻”,“内幕”,“野史”,随意选用道听途说的传闻,甚至迎合读者猎奇心理捏造事实,胡编乱造,内容严重失实。《毛泽东之子——毛岸龙》一书,就是明显的典型。此书涉及的党和国家许多高层领导人的情况,都纯属子虚乌有。所谓“毛岸龙”也是冒充的。1992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之谜》一书,借释谜之名,大量叙述没有任何根据的迷信传闻,不仅失实处甚多,而且有严重的政治错误。1993年2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的晚年生活》一书,违反国家出版管理规定,书中的记述严重损害毛泽东的形象,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 毛泽东的长儿媳刘思齐对这种严重违反出版管理规定,无中生有,随意编造事实、歪曲丑化毛泽东形象的行为非常气愤。她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谈话说:“我从1938年与主席相识,直到70年代初离开他老人家,作为主席家庭成员,对一些所谓‘纪实’闻所未闻,甚感惊诧。有的作者甚至大段编造主席的所谓内心独白,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文学的角度,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有的著作,违背历史真实,大肆宣扬封建迷信,通过“算命先生”之口,以生辰“八字”,来证明毛泽东是“真龙天子”。甚至说.毛泽东打仗取胜全靠《周易》,因精通“奇门”而使北平和平解放。1993年3月,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巨人之谜——神秘的毛泽东与中国古代智慧》一书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此书记述说,按照精心研究《周易》的人得出的结论,南京在周易中属于“死门”,是“溃败枯竭之地”,因此不能居住和前往。毛泽东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所以一生从未去过南京。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毛泽东早在1920年四五月间,就曾到南京游览。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先后10多次到南京。 阅读有关毛泽东的家世,轶事和人际关系的图书,可明显看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互抄袭的现象,不仅重现原书中的差错,而且还抄出了新的差错。特别是一些不法书商见利志义,为了牟取暴利大肆盗印曲版物。更为恶劣的是,还擅自编印一些胡乱编造的,以讹传讹的图书,因而造成很坏的影响。 上述种种,应当引起出版界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