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666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论文格式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有很多呀~你去参考下(地球科学前沿)、(环境保护前沿)、(气候变化研究快报)等等这类期刊,文献都是免费下载查阅的
发表于 07-03-21 | 查看所有发帖 收藏 1 字体大小 今年3月22日是第十五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应对水短缺”。经研究确定,2007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 [attachment]1[/attachment]“世界水日”的来历 为了缓解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目”。 各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在这一天举办一些具体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节水意识。“世界水日”的宗旨 一、应对与饮用水供应有关的问题 二、增进公众对保护水资源和饮用水供应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通过组织世界水日活动加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和私营部门的参与和合作“世界水日”的历届主题 ·1995年的主题是:“妇女和水”(women and water); ·1996年的主题是:“为干渴的城市供水”(water for thirsty cities); ·1997年的主题是:“水的短缺”(water scarce); ·1998年的主题是:“地下水--看不见的资源”(ground water -- invisible resource); ·1999年的主题是:“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缺水状态之中”(everyone lives downstream); ·2000年的主题是:“卫生用水”(water and health) ·2001年的主题是:“21世纪的水”(wa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2年的主题是:“水与发展”(water for development) ·2003年的主题是:“水——人类的未来”(water for the future) ·2004年的主题是: “水与灾害”(water and damage) ·2005年的主题是: “生命之水”(the water of life) ·2006年的主题是: “水与文化”(water and culture)世界水资源介绍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由于海水难以直接利用,因而我们所说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陆地上的淡水得以不断更新、补充,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 事实上,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总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而且大部分是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的固体冰川。虽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冰川的利用方法,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大规模利用。除此之外,地下水的淡水储量也很大,但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少。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这些淡水储量只占全部淡水的0.3%,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000立方千米。 陆地水体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以河流水最为重要,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河流水具有更新快,循环周期短的特点。科学家们又据此把水资源分为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静态水资源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一旦污染,短期内不易恢复。动态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循环快、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即可恢复。 所以,人类开发水资源时,一定要根据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充分地利用水资源。只有促进水资源的更新,人人爱惜水资源,才能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水资源分布不均,人类面临的大难题 地球上的水资源有97%被盐化,仅有5%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在这些淡水中又有2/3为冰川和积雪,1/3存在于含水层,潮湿的土壤和空气中。就是这有限的淡水,分配又极不平衡世界每年约有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中,而占世界总人口40%的80个国家却严重缺水。水源最丰富的地方是拉丁美洲和北美、而在非洲、亚洲、欧洲人均拥有的淡水资源就少得多。 中东是一个严重的缺水的地区,其主要的水源是约旦河。与该河相关的国家有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些国家几乎没有其他可以代替的水源,因此,缺水问题极为严重。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在这个流域一直存在着极其严重的水资源争端。1967年爆发的中东战争的一个直接因素就是阿拉伯联盟的成员国在60年代初,企图改变约旦河的河道,使之远离以色列引起的。当时的以色列总统列维宣称,水是以色列的生命,以色列将用行动来确保河水继续供给。于是以色列以武力占领了约旦河流域的大部地区,使自己有了比较可靠的水源供应。其实有关水资源的争端不仅仅发生在中东地区,在欧洲,曾发生过围绕多瑙河的政治争执。在南亚大陆,关于恒河水分配问题的分歧至今也未缓和,而在非洲,争夺尼罗河流域水的冲突更为激烈。该流域包括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9个世界上干旱最严重的国家。如果上游国家用水增加,就会使埃及用水减少,并加剧干旱。 经济的发展使水质污染也日趋严重。欧洲著名的莱茵河曾因工业污染使河中鱼类消失殆尽;伏尔加河沿岸75%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中;亚洲的大部分河流被污染,成了世界上退化最严重的河流。欧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欧洲,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比预计的要严重得多,从现在起50年内,6万平方千米的含水层将受到这种污染。 据世界银行统计:在发展中国家大城市饮用水的一半透过裂缝渗入了土壤。我国每年自来水漏失量就达10亿多吨。 马林福马肯马克曾提出了一个衡量缺水状况的人均标准,即所谓水关卡。按照这一标准,每人每年应有可用淡水1000立方米,低落于这个标准,现代社会就会受到制约。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目前许多国家都低于这个标准。如肯尼亚每人每年只有600立方米,约旦仅有300立方米,埃及仅有20立方米。联合国认到2025年,将有一大批国家年人均水量低1000立方米。其中科威特、利比亚、约旦、沙特、也门等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年用水有可能低于100立方米。 有人估计到2025年,世界人口达到83亿,人们可能耗尽所有的储备水………… 地球水资源分布状况 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21世纪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主要特点是: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 m3,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 水是生命之源,在外星探测中,科学家判定一个星球是否具有生命的重要依据是看是否有水的存在。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覆盖地球表面71%的面积,但是,地球上的水有约98%是既不能供人饮用,也无法灌溉农田的海水,淡不不足3%。而在这少得可怜的淡水中,87%左右存在于冰川冰盖及大气和土壤深层,人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利用的淡不资源仅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03%。 本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全球淡水用量飞快增长。从1900-1975年,世界农业量增加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加了20倍,并且近几十年来,用水量正以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加,淡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不是神话。 陆地淡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由于地球水资源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衡,使得有的国家洪灾不断,有的却干旱无雨。世界上至少有80个国家属于干旱半干旱国家,约40%的世界人口受到同期性干旱的影响。大气变暖加剧了干旱的程序,而干旱使越来越多的人离开祖辈繁衍生息的地方,成为“环境难民”。 在水资源短缺越发突出的同时,人们又在大规模污染水源,导致水质恶化。水资源污染主要来自人类所有制造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把治理污水放在心上,而放任污水横流,甚至把大江小河当作城市“清洁器”,只望一江春水向东流,带走垃圾和废物。全世界目前每年排放污水约为4260亿吨,造成55000亿立方米的水体受到污染,约占全球径流量的14%以上。另扰联合国调查统计,全球河流的稳定流量的40%左右已被污染。 水污染不仅对淡水,而且海洋污染的情况也是令人震惊的。海洋的浩瀚无边与自动净化能力,使人类一直把海洋当作最好最大的天然垃圾坑,倾废是人类利用海洋的主要方式。各国特别是工业国家每年都向海洋倾倒大量废物,如下水污泥、工业废物、疏浚污泥、放射性废物等。在各种倾废中,倾倒放射性废物尤为令人关注,因为这相当于在人们四周放置了一个又一个失控的核弹,一旦废物产生泄漏,其产生的生态灾难远远超过二战日本广岛核爆的程度。尽管如此,海上倾废至今仍然为一些国家所乐衷。 此外,海上石油污染也是海洋污染的凶手。石油污染形成海面油膜,影响海水复氧和海洋生物的生存,石油中所含的有毒成份又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危害不易忽视。我国水资源情况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约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因人口基数大,人均淡水占有量仅2220立方米,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加拿大的1/48,并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400多个城市缺水,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我国江河湖泊的污染状况令人堪忧:我国80%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70%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由于对水环境缺乏严格有效的保护,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监测表明,我国城市地下水已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受到较重污染的城市占64%;轻污染的城市占33%最后,水资源的浪费相当严重。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城市公共供水系统(自来水)的管网漏损率平均达5%,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更在100亿立方米以上。 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和有效利用率低:我国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有45%,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远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率一般只有25%至40%以上因素决定了被视为“生命之源”、人们一天也离不开的水,已越来越宝贵。水资源是稀缺并不可替代的资源,虽然可以再生,但很多人为因素会严重影响水的循环和再生,如过度开采水资源、水污染、水工程老化失修、臭氧层的破坏、环境的日益恶化等等。因此,人们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和防止浪费。做好节水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市政建设方面,要通过定期检查和修缮供水管道设施,防止和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并重视搞好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回用,有效防治水污染。在居民日常生活方面,要通过开发和采用节水型家用设备,减少水资源浪费。 在政策支持方面,要鼓励实施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和雨水利用等,可以将洗澡水、洗衣机排水以及其他生活排水集中到一块,通过生物、化学或物理等方式进行处理、净化之后,再用来冲洗厕所、洗车、路面洒水等。在工业用水方面,要采用和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并采取坚决有效措施防止水污染。在农业用水方面,要抓好农业节水,农业生产现在用水量最大而且水的利用效率较低,节水的潜力还很大。在宣传导向方面,要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大力倡导节约用水,树立节水意识。只有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才能让人类的生活延续,才不至于使人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