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12138
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中国近代史分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与基本定型的历史。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结束,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可将其分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时期。中文名近代史时间范围1840-1949反侵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变法运动、五四运动阶段划分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更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1]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了改变贸易入超的状况,向中国偷运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禁烟。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三元里人民进行了英勇战斗。但由于清政府奉行妥协方针,终于导致战争的失败。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中,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惊醒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了。这便是“洋务运动”。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侵华战争。美、俄坐收渔人之利。四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它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屈辱,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及深远的影响,间接促生了洋务运动。圆明园圆明园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长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经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毁于大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贪生怕死。听起来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侵略、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被外国所欺凌。太平天国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0年天京变乱,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引发的天京事变大伤了太平天国的元气;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勇敢地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太平天国清朝后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危机的加深。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从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既有革命性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40年代,早于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者,具有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性。 
中国的近现代史, 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 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是中国的现代史。这个定义极其重要, 它解决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学科范围这个学界长期讨论、并未完全取得共识的问题。1、了解国史国情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能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懂得中国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充分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是无论是地主阶级“自救”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试图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理想社会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做的努力,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历史的发展要求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让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充分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以我们应该更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拥护党的领导;3、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深刻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联系建国社会主义改造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认识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牢固确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文本框: ●举例说明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4、为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提供相关的历史基础知识。
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建议可以从这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不要生搬硬套: (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总之,意义和目的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据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近代史,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意义是深远的,我们应该细细的品味这些,好好的了解这些历史的内容。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就其社会性质来说,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现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就其主流上来说,是代代中华儿女探索强国之路的过程;就其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为一个较为繁荣强盛的新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近现代史,多少风云际会,多少风流人物,谱写了一页又一页壮丽的史诗篇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格物之学使人深沉,道德哲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重视对于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也是大学生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也只有充分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了解中国的今天,还要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其内在的规律性,才能在看待问题时站在一个高度上,从而客观全面地了解我们的国家,继承优良传统,摒弃陈旧弊端,有利于中华民族进步,有助于中国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开创美好未来。“正如哲学是研究他人误解的学问,历史是研究他人错误的学问”。历史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的客观与真实,不容得半点虚假。任何所谓“胜利者的历史”都只能算是一种文学或政治杜撰罢了。历史学是科学。它的科学性的一般根据有二:一是它的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历史学研究的对象——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历史运动事实和过程,——作为历史存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它不以历史认识者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一是它所承担的任务。历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世界各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点,历史研究是一种旨在探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特殊规律的认识活动。因而,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个人层面来说,可以满足人们的求知欲,让人真实客观地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研究掌握历史发展规律。从民族国家层面来说,可以让一个国家的国民及其领导人充分了解一个国家发展的轨迹,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因此,历史的真实性,从历史的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上来说,都是必要的。对于我个人来说,对于历史的学习也是颇为感触的。从儿时的上下五千年,到初中高中时候的中国通史以及各种历史课本,我从中了解了许多曾经的中国文化、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的知识,领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钦佩中华儿女的满腔热血,赞叹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延续不绝。可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确很自豪。到了大学,了解历史的渠道更为广泛,特别是网络博客以及一些百科类网站,更提供了一些书本上看不到的独到见解。其中,的确有些片面偏激甚至是诽谤的言论,作为一个大学生,自然要有良好甄别真伪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从,让一些妄图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目的的人得手。即便如此,网络上的文章依然是我们形成自己独立完整思想的良好参考。正所谓正史野史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留给人们的工作就是选择性地吸收罢了。不过,在现如今的社会,某些人企图掩盖某些事实的做法,无非是欲盖弥彰的丑剧而已,只会被人们唾弃,被历史的潮流淹没。经验和一系列事实证明,历史在岁月的洗礼之后只会抛弃其伪装,显露其本来面目。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人也无法阻挡。所以,现在的我们,不应该只是一味维护前人设下的桎梏,继续在枷锁中思考。诚然,前人的做法的确有其必要之处。可是多年以后,这种做法是否依然值得提倡是值得商榷的。其实我们早就该翻一翻前人写下的历史,对其中某些不恰当的及时加以修正,因为有的事物应满足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需要而存在。也许只有这样,尊重历史,尊重每一个人的知情权,尊重自由,也许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面对历史,也许才能真正问心无愧。当然,历史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拥有前辈那样满腔的热情,更多的是教会我们理性思考问题,对待任何重大事件,不仅是国家领导人,更有我们广大国人,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上,谨慎处理,万不可图一时之快。历史给予我们的智慧是无穷尽的。对于前几天炒得很热的黄岩岛争端,菲律宾起初的毫不让步的确让我国的外交很难堪。当然,黄岩岛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往年提,它只是中国在南海困局的一个缩影,由于早年提倡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我国在南海地区一直采取的是韬光养晦策略。但是我国的退让并没有让南海周边各国满足,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气焰,进而提出更多的无理要求。不过这次政府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也表明了国家捍卫主权的决心,而且这也有助于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上树立一个样板工程,震慑一些其他妄图提类似要求的国家。这样以来,黄岩岛事件反而有利于保护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逐步摆脱南海资源被各国蚕食的局面。如此看来,历史遗留的问题,往往不能短时间内解决,但是却能利用历史给我们的智慧,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总之,学习中国近代史对于当代大学生认知当今社会关系的意义是明显而积极的,它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生活,也让大学生变得成熟稳重,思考问题更有深度。
首先纲领性把握两者区别:目的——重在阐述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即为什么选这样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论述出什么东西。意义——重在表明论文选题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在明确两部分的区别之后可以对选题的相关领域进行搜索,明确当下该选题有哪些研究成果,还有哪些部分是你的选题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对选题的价值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最后进入实战部分:可以先简单叙述该课题的起源或者发展状况,然后阐明选题着重解决哪些问题(讨论范围)。最后对你的选题进行价值性评估,说清楚这篇论文将对理论产生哪些推动作用,或者对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就可以了。PS目的和意义可以分开写,也可以合并写,看个人爱好以及资料的详实程度。希望对你有帮助~祝论文顺利 O(∩_∩)O
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同时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对于创作上的问题可以来职称驿站网看看。
开题报告一般要总结意图,主要运用什么理论,要达到的目的。 说明主题选择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介绍应该简短而简洁,围绕主题。说明调查的原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过程和方法以及工作人员的构成,从中引出核心问题或基本结果。 明确调查目标的时代背景、总体发展趋势、实际情况、关键考试成绩、突出情况等基本情况,明确提出核心问题或主要意见;直接总结调查结果,如肯定实践、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解释中心内容等。序言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应简洁总结,直接切割主题。 论文主题选择的关键取决于澄清论文主题选择对理论基础研究的贡献,或对实践活动的帮助和具体指导。简要描述问题的起源和未来的发展,然后显示主题应该处理什么问题,即讨论的范围。最后,对您的主题选择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估,以显示本文对基础理论的基本促进作用和具体指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