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K_98
不知不觉间,我们13应用化学“曦阳”社会实践队已经在徐闻县龙门小学进行了两天的三下乡活动了。两天以来,可谓感受颇多。这里没有我们学校那样有齐全的生活设施,但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出各种简易实用的晾衣设施等;这里没有太多的娱乐工具,但我们队员们可以在饭后围在一起闲聊,增进彼此间的感情。虽然这里缺少很多,但基地学校领导老师的悉心照顾,朴素的村民们的热情问候,队员们之间的默契和互帮互助,让初到乡村的我们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我是支教队伍里的一名小老师。最初我进去支教组是想通过站在三尺讲台上面给小孩子们授课锻炼一下自己。但看到他们每个人都活蹦乱跳,我开始担心我们的计划是否能够安然有序的进行了。果然第一堂课就知道我们的顾虑不是多余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个一个稚嫩可笑的问题让我们在课堂上被问得晕乎乎的。但是在我们强调了一些纪律以后,小朋友们都很听话的遵守课堂的纪律了。在第二天的早读课上,我被他们朗朗的读书声震撼了。他们用尽力气朗读,甚至还有小朋友颈上都露出了那几条青筋。我不由自主的想起我的小学生活,霎那间,我也为自己上小学时没有他们那种对知识的热情感到羞愧,心里默默的享受着这朗朗的读书声。这两天的适应期里,虽然每天都在忙着各种事情而很累,但是每当看到活泼的小孩子们,总有一股激情涌上心头,支撑着我。我相信,在往后短暂的日子里,我们一定会有精彩的回忆! 
纸上谈兵的赵括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