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军赫
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涉及诸多方面,但归根结蒂,不外乎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客观因素的影响 客观因素是指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和教育观念的因素等。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观念、思想和行为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各种思潮、观念在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大学生面临的正是一个情绪飞扬的世界。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带来经济的繁荣、商品的极大丰富,物质、金钱的诱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价值观显现出多元的状态人们以往那种上了大学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的想法正逐步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竞争的加剧和压力的增大,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心理负担剧增,心理上容易出现疲惫迷茫和困惑。 (2)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家庭的情趣氛围和家庭的教养态度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的情趣氛围是大学生良好心理健康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员间的语言及人际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对于处在个性形成期的大学生的影响更具有特殊意义。父母的教养态度、教养方法和人格气质类型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心理,潜移默化而非一味宠爱的、开明的而非专制的、民主平等而非居高临下的命令式的家庭教育才能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学校环境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招生并轨、交费上学、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弹性学制、主辅修制、自主择业等改革方案的实施在大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了较大影响。求学、择业过程中选择机会的增多,以及选择难度的增大,会使大学生产生更多的焦虑、不安、失落、无所适从。而择业过程中,人才市场的不规范更深刻地刺激着他们的心理,学生既希望参与竞争又害怕失利;既希望有更多的机遇,又担心失去原有的保障,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过量的心理压力是产生心理障碍引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 (4)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过去曾经片面理解了人类健康的涵义,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过度强调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而忽略心理素质,只重视生理平衡而忽视心理稳定,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另一方面,在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没有注意优化主体心理过程要素,缺乏完善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发展机制,没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组织控制机制,这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无疑是很有影响的。 
■李晓丽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摘要][关键词]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方法:本研究用SCL-90自评量表对河南省部分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并通过个别访谈深入了解。结果: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952名大学生中患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有197人,总阳性发生率为69%,而且9项心理症状比正常成人严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偏执。结论:通过分析,本研究认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一、对“健康”的认识欠缺;二、学业困扰;三、人际交往障碍;四、情感的困扰。心理健康学业人际交往情感有全文与我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