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9

阿萌进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以家庭教育为主的论文范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后逸

已采纳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思考 记得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着国家的兴亡。21世纪是人类最关心教育的世纪。教育是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在内的“大教育系统工程”。那么学校、家庭、社会提供了怎样的生活空间?现在的教育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这是一名青年教师,在立足于教学工作之后,应该时时警醒的问题。 孩子们整天迷恋着上网,孩子们只追求穿品牌,孩子们只想着当明星,孩子们不好好学习,家长们经常向老师诉说此类烦恼。这些现象不仅使家长们痛心,也时刻困绕着教师的思绪。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以管理?现代教育中存在着怎样的弊病呢?这是教师、家长们时常思索的社会问题。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家庭中丰富的情感是学校教育所不及的。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这是提高青少年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孩子以健康的心理、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而良好的学校教育不仅能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对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着家庭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和学校教育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教育范围、角度不同,在教育的方法上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力补充。社会教育包括伦理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它寓于读书看报、观看电视、浏览祖国河山、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之中。家长应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关注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范围及交友诸方面的情况,尽量发挥社会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正面效应。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三个支柱,缺一不可。作为从事现代教育的工作者,以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为思考,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因此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时,力求寻找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三者的切入点,综合三者形成合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必须做到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1、三结合教育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以不同的时空占据着学生的整个生活。这三者无论哪个方面出现空白,都将使各种教育无法有机地衔接起来,如果学生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例如有些学生旷课或者频繁去网吧、游戏厅等场所。做为家长要掌握好学生的作息时间,尽可能地控制好子女的空余时间。社会应规范管理,禁止学生出入这些场所。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家庭有家长的督促,社会有良好的社会风尚的熏陶。因此,搞好三种教育的衔接,成为整体化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2、三结合教育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平时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思想教育,在校外常会被家长或朋友的几句话冲得一干二净。例如迟到了家长却帮学生找理由或自己包揽责任。如果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基本方向上不能保持高度的一致,那么,他们各自的作用不仅会互相抵消,还会给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混乱。随着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家长对子女溺爱的现象也日益突出,这些与家庭教育和社会不良风气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不断增强社会各方面的责任感,统一组织好社会教育的工作,提高家长的素质,从而切实地做好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在方向上的协调一致工作。 3、“三结合”教育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在时空上,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家庭教育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密血缘关系,在教育中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学校教育具有统一性、系统性等特点,它有利于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实用性、及时性和补偿性的特点,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这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也有利于他们发展不同兴趣爱好。 我们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义务呵护、培养下一代的成长。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是现代教育的任务。我们可以从这样三个渠道来突破,开辟出与时俱进的和谐教育网络途径。第一、学校有责任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经常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会议,班主任进行家访或通过多种联系手段,及时向家长们通报各项教育目的和要求,使家长们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意图,协调好教育的步调及要求,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提高教育的效果。第二、家长应主动与学校、班主任加强联系。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也希望家长到学校访问,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学校对学生当前的教育意图和要求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二者只有积极配合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效果。所以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第三、整个社会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只有努力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三结合”教育的推广与挖掘是全体社会成员团结起来开发现代教育最有效的武器。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有其深的影响,学校、家庭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与社会相结合对孩子进行全面教育,才能塑造具有优良素质的一代新人。诗人泰戈尔曾这样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如果孩子是一株新苗,学校就是孩子茁壮成长的沃土;我们热切期盼着各位家长、社会的倾情关注,愿意和大家一道共同探索孩子的成长之路,乘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成长空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以家庭教育为主的论文范文

201 评论(8)

songyu9

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 “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我家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对儿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 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二、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孩子。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亏老师及时与我们联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及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人父母者,欲子孙贤者,不染恶习。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奋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能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进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贪婪痴慢,人心堕落要因。一切时,一切事要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一切为公着想,要使其作到断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要做到爱一切的人事物,更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将来踏进社会,不为自己,为民造福。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教育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22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