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丶木子
千世界,生命乃贵重之至。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世界亦因生命而繁华。余忆童稚时,以乐为生命之精华;数年前,因深受学习之苦,以自由为生命之精华;然如今,我以世界之和谐为精华。生命之多姿多彩,并非取决于一人之乐,大家之乐乃世界之乐,亦乃生命之乐乎。追念古人,先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后有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舒畅。陶潜的悠然自得在于自由,远离官场与世间的繁华,使他心灵愈发纯洁,他亦冀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样,享受平静安宁之生活。遂得“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白居易则是从另一方面来表达自己的心愿。有人以为《钱塘湖春行》乃写景诗。余莫之许也。我认为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的美景来表达作者对世间不平事能够改变的企盼之情。他希望世间没有战争,没有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人人都能欣赏着美好河山。这样美好河山才会愈显得有价值。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