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danliang
我的择业观 对于职业的选择,每一个人,尤其是对初涉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都应该是一个谨慎的选择。因为职业关系到一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关系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许多人将自己定位得太高,非所谓“崇高”的职业不做,认为最基层的工作没有发展前景,只能庸碌的过活这一生。但我认为不然,一个人如果起初就拥有一份不错的职业,就容易产生膨胀的心理,对自己的能力估量得太高,在遇到困难时,就会摔得越重,也越容易一蹶不振。而起初选择一份比较基层的工作,心理上就会感觉更淡然些,凭自己的能力一点点向高层靠拢,一点点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这样过后得到的高席位就更有苦尽甘来的美感,而且自然就会用更平和更感恩的心去对待工作,对待下属,因为自己有过干基层的经历,也就更体谅员工的不易,而理解往往对于员工来说就是最有效果的“拉拢”,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就自然不言而喻。 有些人或许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不想与一些背地里蝇营狗苟的“伪君子”争名夺利,对于他们来说,高官不意味着权力与至尊,而意味着囚牢与束缚。想想也是这样,位置越高或许心里就会越不安,天天担心是不是有人想顶替自己,那些善意的笑脸或许有时也会被曲解为“笑里藏刀”,生活在这样的压力下,这样的猜忌中,人心善良的本性或许会被扭曲吧。 其实无论是做领导集团的“首脑”也好,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罢,只要能对自己的工作保持一份热忱心态,对自己的同事多一分理解和忍让,对自己多一点尊敬和期许,任何职业都是光荣而伟大的。老话说得好:“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或许你不适合做舞蹈演员,但你适合设计舞台;或许你不适合做销售总监,但你适合做人事主管;或许你不适合领导制人,但你适合在别人的领导下同样傲然做出成绩…… 有人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我想说:心有多大,工作就有多崇高。 
毕业后是否马上参加工作,已经成为毕业生开始考虑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就业时并不急于“落实就业计划”,而是根据本人情况另有打算,出现了“毕业不就业”的新趋势。有人选择在国内国外考研继续深造,另有5%左右的毕业生考虑成为自由职业者和自己开公司-“自己给自己打工,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这样的工作。不就业并非是找不到工作单位,而是部分毕业生想通过进一步深造或自主择业,更大限度地掌握就业主动权,以谋求更大的发展。重实惠,更重发展 据调查,毕业生择业中考虑最重要的因素依次是:能否发挥自身专长、经济收入、单位前景、工作环境;希望就业单位提供的最重要条件:发展机会、深造机会、工资待遇。“发挥自身才能”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这说明大学生求职观念更加灵活,择业不再一味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而是更注重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的发挥和事业的发展。大学生择业最注重发展前景。发展前景好的职业最易博得青睐。在跳槽的人员中有半数以上的人跳槽首要原因是寻求自身更大的发展。据调查,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是毕业生择业的唯一标准。这说明如今的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观念上已将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自身的发展机会结合起来,更加注重事业发展的长期性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追求长远的人生发展目标。择业地点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