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talflower
从内容方面来说,论文的创新性体现在材料、方法、观点和体系,作者要体现论文的创新性,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出发。 (一)材料的创新,顾名思义就是指材料比较新,是没有发现、运用过的,这是指论文的学术性主要体现为该论文以新的或未被发现、末被利用的材料为主要依据,并在材料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了较有深度的理论归纳。材料是服务于论文写作目的而搜集、整理出来的事实、理论或数据等信息。材料相当于论文的血肉,没有客观、典型材料的支持,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学术性也就无法实现。论文的论点往往是在大量、广泛收集资料并做出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新的材料的出现常常会改变论文论点的倾向和评价尺度。 (二)论文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研究者能够从一个新的、独特的角度去研究一种现象或问题,从而得出一个全新的、独到的诊断。方法是研究问题的视角、途径或媒介,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方法又不仅仅是船或桥,而是一种世界观,是一种思维方式。不同的理论研究方法带来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的观看,可以丰富对事物的认识。方法的创新也会带来观念的创新。 方法之间没有绝对的可比性,方法与研究对象之间有互选性,没有最好,只有适合。这也导致了理论研究没有绝对的正误之分。 (三)观点创新要求研究者在论文中提出独到、新颖的观点,或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既有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是论文学术价值最重要的方面。观点即论文中的论点,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与统帅,也是论者认识与评价最集中的体现,因此论点的学术价值是论文学术质量高低的最直接的体现。 (四)体系的创新是指论文的内容建构起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或逻辑体系。独立的理论体系以独立的研究问题、逻辑概念、逻辑起点、逻辑框架等为标志,体现出对一个研究问题或研究领域的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体系创新对研究者研究能力要求比较高,如果没有把握的一般不建设做此类的创新。 
1直接实践法就是直接深入到被研究的问题中去,了解它、体验它,从而通过调查和研究去掌握它。同时注意收集有关的学术信息,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业务交流。得到这些信息之后,要用自己的实践研究去检验它,从而可以发现现有的专业理论体系中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欠缺和不成熟的,哪些是错误的。这些欠缺和错误就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任务,这也为我们的研究找到了兴奋点。这种有针对性的研究往往事半功倍。2间接实践法这种方法即主要依靠阅读和研究现有资料为主的读书法。它要求研究者博览群书,博中有专,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博览有两种目的,一种是带着问题去读、去找答案;另一种是通过博览发现问题,进而进行研究。博览有两条捷径,一是按专题搜集资料进行阅读,这要求研究者善于使用工具期刊和工具书;二是把能见到的相关专业书刊目录都浏览一遍,从中得到启发,这也是鲁迅先生博览群书的经验之谈:“书在手上,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这对开阔思路会大有裨益。通过这些步骤,或者是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材料,或者是发现了问题,前者为解决已有的问题找到了途径,后者为研究者发现了“兴奋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筛选,再作精读,精读的方法是找出同一问题的几篇、十几篇、甚至几十篇材料(期刊中的论文或书籍中的有关章节)进行比较鉴别,找出异同点,发现分歧所在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进行质疑、商榷、修正以至在这个问题的全部或方法论上树立起自己的观点。需要强调的是,博览群书的同时,更要求勤于思考,正如古贤所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次是要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写作既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技巧。掌握上述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之后,即使是满腹经纶,如果不掌握科学的写作技巧,也不易用文字表达出来。犹如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但不懂教学法,不懂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同样不可能好的道理一样。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学会掌握这门技巧,也才能从中培养出写作的兴趣,有兴趣才能谈得上提高,以此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