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一年中最隆重的莫过于过年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 记得童年时,每逢过年,真乐呀!最爱听鞭炮响,最美的音乐;最爱看的礼花飞,最漂亮的画面。 少年时,再逢过年,那比谁家买的火鞭多,谁家买的大雷响,“新年到,新年到,姑娘爱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新毡帽”,这顺口溜谁说!小伙伴们口袋里看谁装得火鞭多,黄的、黑的火药染得口袋要多难看难看。我个火鞭迷,练得胆越来越大,用大雷顶盒子,“咚”――铁盒子飞上了天,接着是连蹦带跳的狂欢声;更过瘾手扔大雷,捻子越点越短,扔得越来越高,响声也越来越大!可那次刚点燃就炸了,没扔出去,右手中指连炸起血泡,疼呀,麻呀,真是钻心!又怕大人批评,躲到大庙场麦M垛下拾头打滚,那狼狈劲你体会去吧! 过年最美味的菜肴大桌子老大老大的大盆(家家),里面装得满满一盆白菜帮烩海带。从年夜饭开始,舀上半锅,放点丸子,火上一热,吃的了。我纳闷:的白菜光长帮,不长心呢?那海带咯咯吱吱煮不透呢?难怪乡下的小学生问老师:的干部还不天天吃丸子啊! 青年时,69年吧!生产队里冬季轮流站岗,除夕夜安排我与队长一班,队长当过海军,又是党员,干啥都,和我一班大概是看上我正直、单纯,又是曲阜市基干民兵团的民兵。再者,谁乐意大团聚的家呢!那夜俩就睡在羊圈里,羊圈棚子里在梁上有搭的吊铺,卸了耙齿的耙竖当梯子,躺在吊铺中听队长讲故事,羊膻味、羊屎味并没觉得难闻,半夜几次,手电,提着短棍巡逻,从生产队的仓库到牛栏院,全队的各个胡同,让全队社员过个平安年,真的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任北风吹,牙打颤,狗都怕,别说猫啦、鼠啦! 过年都兴贴春联,说我家也算个“书香门第”吧,曲师大最有名的书法家包备五先生曾为我家写过春联,隶书呢!“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大门上的一幅;着名的书画家许叶翎先生也为我家写过两年春联。等我能拿起毛笔,为家写春联的使命我是当仁了。妻子也常提起:“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贴在大门上,一写好几年,也不换换词,照她的话说,年年无难事,年年净难事,年年登攀,你不肯也得肯。横披“莺歌燕舞”了――一派大好! 中年过年,那担子就重了,上有老,下有小,啥都用钱又没钱。记得是77年吧,生产队里杀了一头病猪分食,每人9两,2斤7两病猪肉过的年。吃完肉染得圈里的两头猪患病,打针、吃药花了不少钱,真是越渴越给盐吃。 大翻身87年,为迎新年,一进腊月就为那八个垛的土坯屋糊报纸,那是第九层了吧,图的新。买了14寸黑白凯歌电视,结束了领着孩子去邻居家看电视的历史;买了两只凤阳沙发,让屁股也享受享受;是冬季,也买了金龙台扇,电气化进我家;春节,领着孩子,妻子进城逛逛,又在古楼门照像馆拍了一张全家福,那张黑白照片中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转眼,五十已挂四个零。富民好,社会发展快。过年呢那可今非昔比,吃、穿、住、用样样不愁,孩子皆已成人,女儿教书,是优秀教师;儿子在企业工作,是模范职工;小外孙一岁多,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常来看望,尽享天伦之乐。正逢鸡年大年将至,愿普天下老百姓鸡年大吉,过年快乐,身体康健,越过越好!不知道有没有2000字 不过我觉得差不多了 如果要给老师或家长看的话也不可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数吧 希望能帮助你 
吃饺子啰,吃饺子啰!”每年的正月初一,我们都要围坐在一起,吃奶奶亲手包的饺子。听奶奶说,过年吃饺子是俺山东老家的老规矩,在明清就很盛行。爷爷呢,一吃饺子,就要说说那我都能倒背如流的典故: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难怪每年的饺子宴是我家必不可少的一道“盛宴”,特别是今年春节的那次还添了一件新的乐事呢。 大年初一,又到了吃饺子的时间了,姑姑神秘地对我说:“矫键,今天奶奶的饺子可不一样哦。”“饺子有什么不一样的?”我好奇地问。“这次的饺子里有一个包着枣子,谁能吃到这个特殊的饺子,就一定能心想事成。所以呀,吃前每个人要写下自己的新年愿望。”听了姑姑的话,我高兴极了,迫不及待地抓起笔,拿起纸,刚想写“祝我学习进步”,可转念一想,爷爷刚开过刀,我应该祝爷爷身体健康。于是,我端端正正地写下了我的新年祝福。刚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谁知一个个都捂的紧紧的,看也看不见。 终于开始吃饺子了!先是爷爷吃。只见他漫不经心地夹了一个,刚准备咬,我情不自禁地叫道:“爷爷,你可千万别吃到那个呀!”大人们都笑了。爷爷故意只咬了一小口,我紧张地看着,啊!是菜的,我松了一口气。第二个是奶奶,她故作神秘地说:“这次饺子是我包的,我肯定知道是哪一个。”听了奶奶的话,我吓的心惊胆颤,生怕那个特殊的饺子被奶奶吃到。只见她胸有成竹地一下子就选中了一个,我心想:“这下完了,这个饺子肯定被她挑走了。”我正想看看到底是什么馅的,可她却放在碗里不吃。我焦急地说:“奶奶,你快吃呀!”“急什么呀,肯定是枣子。”“不行,不行,你快吃。”说着,我硬把这个饺子塞进奶奶的嘴里,啊!也是菜的。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连连拍胸,说:“还好,还好。”接着,爸爸、妈妈、姑姑,还有哥哥,他们一个个轮番上阵,可却都败下阵来,没有吃到那个特殊的“饺子”。终于轮到我了,我想:“加油,我一定要夹到这个狡猾的家伙。”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盘饺子,发觉就在我面前,有一个饺子看上去好像和其他饺子不一样,红红的,我断定就是它了。我迅速地伸出筷子,小心地夹了起来,轻轻地咬了一小口,往里一看,“哇!是枣子!”我刚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突然,一个念头从脑海中闪过:如果我帮助爷爷实现他的新年愿望,这多有意义呀!我便故作正经地对大家说:“我也是菜的。”看着大家失望的表情,我暗自好笑。趁着大人们不注意,我连忙把我的饺子和爷爷的饺子偷偷地换了一换,大叫:“爷爷,你的半个饺子还没吃呢,快来吃呀。”爷爷说:“好好,我来吃。”他刚想把饺子往嘴里送,却愣在那里,奇怪地说:“咦,这好像不是我的饺子呀!”我急忙说:“是你的,是你的,不能赖,不能赖。”我逼着爷爷吃,爷爷只好咬了一口。“爷爷吃到枣子馅啰!”我故作惊奇地说,“快读心愿,快读心愿。”爷爷笑眯眯地说:“好,我来读。”爷爷大声地读:“我祝矫键学业进步!”我张大嘴问:“爷爷,你的心愿怎么会是祝我呀?”爷爷说:“当然啰,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大家听了哈哈大笑,快乐的笑声洋溢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 这就是我家大年初一快乐的“饺子宴”!春节吃饺子已经成为了我家新年中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有机会也欢迎你一起来参加哦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佳节,比如舞龙舞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乎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人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进这小小的春联里。同学们,说起春联,还有一个故事呢!春联,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门板。据说,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因为世上的恶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二神,所以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鬼辟邪。后来,人们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两位神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驱恶。这种桃板就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有人在桃符上写字。一次,蜀国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学士在桃符板上写字,因看不清学士们所写的内容,孟昶索性自己书写“年年约余庆,嘉年号长春”。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副春联。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跟家人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旧时,人们把这叫做除夕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开心的是长辈会发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祟钱”因为岁与祟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年。过年了,少不了走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热闹的春节春节是怎么来的呢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经常在冬天欺负住在山里的人们,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赶走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人家里都遭到了袭击只有几户挂着红布帘,门外生着火堆或敲敲打打闹翻天的人家没有受到伤害,因此山里的人们知道了"年"怕三样东西当"年"再来的时候,人们用这三样东西把这个大怪物给赶走了,从此都不敢来伤害人们了以后代代相传,便形成了过年热闹的习俗我喜欢春节,每年的春节我都要去花市花市里人山人海可热闹了,店铺里的人在大声喊叫着卖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卖艳丽多彩,芬芳迷人的鲜花,有的卖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饮料,还有的卖各式各样的玩具近年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强大,各国的领导人也开始在春节的时候,发表讲话或文章向在本国的华人表示节日的祝贺,中国的春节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