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中国科技创新的论文摘要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5

晓强320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科技创新的论文摘要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CLXN

已采纳
废电池的危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电池被人们广泛应用,它为我们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电池产品可分一次干电池(普通干电池)、二次干电池(可充电电池,主要用于移动电话、计算机)、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三大类。但是,所有的电池都有一定的有效期,那么报废的电池应当如何处理呢?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呢? 通过我查阅的一些资料显示,如果我们对废旧电池处理不当,会有非常大的危害,电池主要含铁、锌、锰等,此外还含有微量的汞,汞是有毒的。你看,我自己做了两个小小的实验来验证吧! 第一个实验的材料有:小白菜的种子、一节家庭用的报废干电池、一些土壤和肥料。 我们先把废电池埋在花盆里的土壤中,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把小白菜的种子撒下去,再定期浇肥和洒水,保证种子能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几天过后,你会发现种子在土壤里根本发不出芽来,因为这些土壤被废电池渗透入有害的成分,失去了利用的价值。 第二个实验材料有:一个小鱼缸、一条鱼、一节废电池、水。 首先在鱼缸里放上水,然后把废电池放进去,紧接着把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放进去,结果你都已经想到了吧,不一会,那条小鱼已经奄奄一息了。为什么小鱼在有废电池的水中不能生存呢?因为废电池中的有害成分已经渗透到了水中,所以小鱼就会中毒。 从上面两个有意思的小实验来总结,废电池真是有危害的,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并且保证不乱丢废电池,让废电池找到一个属于它们的“家”。 据统计,一节普通的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全球50亿人,假如每人每月丢一颗电池,一年就有600亿颗废电池分布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那么对地球是多么大的杀伤力呀! 我觉得,虽然废电池有非常大的危害,但是我们也不必为此过于担心,我见到不少的小区都设置了专门回收废电池的垃圾桶,回收的电池可以得到充分的再次利用。如果你的小区暂时没有这样的垃圾桶,你可以把它们积攒下来,到时统一交到有关部门处理。 我国是电池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所以必须从不要乱扔废电池开始做起,热爱生命,支持环保,从我做起!

中国科技创新的论文摘要

286 评论(14)

yuqingyang

要是会写他们还会在这里玩百度知道回答问题,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了。就算知道也是在百度里查的
188 评论(9)

狼汐阿门11

落、回’三个阶段。而科学目标是否符合国际发展潮流,是否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这都需要进行科学且复杂的论证过程。”欧阳自远说。 谈论到这10年的酝酿,中国探月办公室刘建忠研究员告诉记者,包括欧阳自远院士在内的很多专家,除了搞研究,10年中做的最多的工作是四处游说和呼吁。 “这项工作很费心,只要逮住机会,他们就会向决策者、科技界和公众阐述月球探测的重要性,灌输中国开展探月的必要性。”刘直言不讳地说,“毕竟10多亿元的科研投资不是个小数目,大家都很谨慎。不过如果没有热心科学家的这些外围努力和攻关,中国启动探月计划可能还会要推迟。” 就在争论中,科学界的一些行动已在悄然地推动着中国探月计划的前进。上世纪90年代初,航天领域首席科学家闵桂荣院士提出了中国也要搞月球卫星的建议。1997年4月7日至10日,中国科学院的杨嘉墀、王大珩、陈芳允三位院士以“863”计划的名义发表了《我国月球探测技术发展的建议》。1998年,总装863航天领域办公室组织了杨嘉墀等航天专家对清华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国防科大、中国科技大学的“月球车”项目申请报告进行评审,通过了由清华大学牵头的“月球探测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分解”的立项研究,揭开了我国月球车研究的序幕。2000年5月,清华大学组织了“月球探测技术研讨会”,反响强烈。 2000年10月5日在京召开的首届“世界空间周”庆祝大会上,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作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航天》专题发言,“我国将在无人实验飞船成功飞行的基础上,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空间探测方面,将实现月球探测,并积极参与国际火星探测活动,使我国的空间探测技术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是中国高层首次公开表明探月决心。 2000年11月22日,我国政府首次公布航天白皮书—《中国的航天》,明确了近期发展目标中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7年的游说和呼吁终于有了结果。2001年,由欧阳自远院士牵头制定的‘发射绕月卫星’第一期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配置终于通过了国家评审。2001-2002年间,孙家栋院士组织全国各方面力量,对首期目标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综合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科学目标明确、先进,技术能够实现,没有颠覆性的技术问题。2003年9月,中央最终同意并批准了这个计划。 中国探月计划科学探测设备进入最后联试
175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