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1994
文章和论文的区别:一、写作目的不同。1、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2、文章则是通过一系列精心选择、剪裁、并编织起来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最主要的思想和倾向(倾向就是对生活现实的憎爱情感或态度)。二、依据的材料不同。1、论文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2、一般文章材料是从生活中搜集、摄取以及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或论据。文艺类的材料不尽是“事实”(“事实”一般总是指对事物、现象、过程的直接反映,属于感性认识),也有与“事实”相对的“理念”(指思想观点,即理性认识)。三、类型结构不同。1、文章包括各种文体的著作、作品,如诗歌、戏剧、小说、科学论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等。文章的基本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是文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往各种写作论著论之甚详,但对其概念内涵的揭示似欠斟酌,定义并不严格。2、论文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不一样!征文:比如说学校要组织征文比赛,向学习征集作文,叫征文;而论文,就是议论文,论证某个论题!
光阴似水,不知不觉中便在指尖流逝。又是一年除夕到来。有别于往年,今年的除夕夜是在城里租的房里度过。天黑了,夜色中,云遮住了星星。城市里的灯光亮了起来,但从空中俯瞰,便可找到一片与其他地方格格不入之地。那里没有光,没有灯,或是说有,但太少,看不见罢了。我家在那里,亮着灯,灯光透出了窗纱极力向外逃去,可却依旧挣脱不了那厚厚的云。它似找到了同伴,就在那三岔路口,那也有盏灯,是路灯,灯光略显灰暗,略显孤独,但在这夜色里,它们却是唯一的光明了。我站在窗台,望着路灯那孤独的光,心里也缭绕着几丝孤寂。邻居们都回家过年了,就剩我和母亲,还守在这小房子的灯光下。我多想回家过年啊!昏暗的夜,让那原本的咫尺变为了天涯。“妈,我们什么时候回家啊?都天黑了啊。”我反过身问母亲。脑子里尽是往年老家团聚的画面,不知今年是怎样一番景象。奶奶煮了饺子妈?堂哥堂姐放假回家了吗?大伯的腰还痛吗?呵呵,不知道叔叔会给我多少压岁钱呢?爸爸说不定还在厨房做饭吧?越想心中便越是急切,于是便又问了一句“到底什么时候回家啊?”“这……今天太晚了,没有车了,你看,天都黑了,今天还是不要回去吧。”母亲回答到。“这怎么行,今天是年三十啊!”我听了顿时抗议,“要不我们走路回去吧?”我说“好吧,那就收拾收拾走吧。”母亲答应了。过年谁不想回家?收拾了东西,我和妈妈便踏上了回家的路。天色更阴沉了,刮起了风,冬天的风格外的冷,不知何时,天空中滴起了雨。“哎呀,怎么下雨了?”我惊呼道,“这可怎么办啊!”雨越下越大,凛冽的风也吹的人发寒。“唉,回去吧,现在离老家还远呢。”妈妈说到。无奈,我们只能返回。回到家,我坐在窗边,痴痴地望着外面。外面的行人很少,只有那密密的苦雨,还有那盏寂寞的灯。“家……唉,这该死的雨,我想回家啊!”我轻声的呢喃。末了,我关上了窗,在书桌前静静的坐着,脑海里不由浮出了这样的画面:家人们正吃着奶奶做的饺子,大伯正在轻揉着腰,叔叔正在准备着红包……多热闹啊,而这里,多冷清啊……想着想着,眼泪不知何时便流出了眼眶……已经很晚了,带着一种莫名的情绪,正准备入睡,却听到敲门声。“谁啊,年三十的,这么晚了还敲门。”我想。打开了门,我呆住了“爸!”我惊呼到“你怎么来了?”爸爸的发丝还带着雨,身体湿了半边,可他却从电动车箱里提出了一个饭盒,滴雨未沾。“这是你奶奶做的饺子,我见你们没回来,就给你送来了,我知道你想着呢,快拿进去吧”“嗯!”我激动的满脸通红。“妈,爸爸回来了!”一进房我就对着妈妈大叫。随后,爸爸放好车进来了,手中提了一个大饭盒“这是你奶奶做的菜,热一热就吃吧,年夜饭!”“好好好,我去热热。”妈妈高兴的会答。不多久,厨房便传来了诱人的香,这是幸福的味道。“爸,这饺子可好吃了。”“那是当然,这可是你奶奶亲自包的……”这是个幸福的除夕夜,三个人,便是一个家。房里的灯光,点亮了黑暗,带着这幸福与温暖,穿过纱窗,传的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