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3

LWWZ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蒙族舞蹈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ianhaikuo

已采纳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鄂尔多斯、筷子、安代、布利亚特婚祀、驯马手、小青马、盅碗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捷,都表现出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碗舞"、"挤奶员舞"、"鹰舞"、"牧民的喜悦"、"祝福""鼓舞"等。

蒙族舞蹈论文参考文献

131 评论(11)

jojop

蒙古族的舞蹈文化,同蒙古民族的社会发展历史一样长久。早在12世纪以前蒙古民族便已使用自己的语言确定了许多民族艺术的称谓。尔后,在继承发展,兼融并蓄的基础上,伴随着狩猎、畜牧生产生活,渐趋形成了富有纵深历史性和鲜明民族性的舞蹈美学特征。关于12世纪前后蒙古族舞蹈情况,蒙古史籍、诗词多有记载。其中,《蒙古秘史》所载:“蒙古之庆典,则舞蹈筵宴也,既举忽图剌为合罕,于豁尔豁纳黑川,绕蓬松茂树而舞蹈,直踏出没肋之蹊,没膝之尘矣。”是对蒙古民族在“俗无文籍,或约之以言,或刻木为契。”的古代,对全民性舞蹈现象的真实记载。在此之后,诗人的辞以情发,也为我们了解昔曰舞蹈的风采,提供了形象的依据。例如,“马乳新桶玉满瓶,沙羊黄鼠割来腥,踏歌尽醉营盘晚,鞭鼓声中按海青。”元朝建立后,蒙古族舞蹈得到进一步发展。除民间舞蹈依然在草原上呈现出活跃的姿态外,宫廷乐舞更显勃勃生机。 蒙古族舞蹈除了具备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四个要点外,由于蒙古族图腾多是凶猛的飞禽走兽,崇拜白颜色,所以蒙古族舞蹈更具有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
353 评论(11)

李李3456789

把蒙古族舞蹈和其他民族的舞蹈,比如汉族的舞蹈进行比较,其中注意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环境对舞蹈动作的影响。如果是本科的论文,这些就足够了
137 评论(11)

life考研人

揭示蒙古族宗教舞蹈的文化意义  蒙古族舞蹈本身具有深厚的宗教意蕴,正是蒙古族人民心灵深处那对于生命、对于自然的折射和独白,而这种意蕴由于蒙古民族能歌善舞的天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使得许多与宗教有关的蒙古族舞蹈在其流传的过程中渐渐淡化为民间舞蹈。萨满教在草原游牧民族中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蒙古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信奉萨满教的痕迹。民间舞蹈自然也要体现萨满教的内容。作者以实证调研为手段,对萨满舞蹈的社会功能、表现特征与审美属性作了详尽的阐述。作者还通过多次实地考察,详细考证查玛宗教舞蹈的传承嬗变,从神话传说到人物演绎,从内容情节到表演手法,从表现特征到社会功能,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蕴含其中的艺术元素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刻的挖掘。为了解蒙古族舞蹈的宗教意蕴,了解舞蹈与宗教的关系,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历史信息和形象佐证。从舞蹈的角度研究宗教的文化特征,从宗教的角度看舞蹈的发生演变正是该成果颇具匠心之所在,是在宗教研究领域作出的一次成功而崭新的尝试。  《中国蒙古族舞蹈艺术论》自觉地把蒙古族舞蹈放在草原文化的大背景下去研究,对中国北方原始社会舞蹈的发生、发展、嬗变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对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舞蹈的源流沿革、历史演进、文化内涵、基本形态、功能价值、时代特质、美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详实而有益的探索,阐明由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先民共同创造的独具草原文化特质的原始舞蹈形态及舞蹈艺术,犹如一道道流淌不息的血脉,既给中华民族的舞蹈艺术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发展输送了新鲜的文化血液,同时也促进了北方游牧民族舞蹈此起彼伏的可持续发展。
30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