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80
在旧社会,教师被称为下九流,不被人尊重。新时期教师是受人尊重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先驱 
新时期,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是我们老师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努力的,适当转变教师这个角色,由过去一厢情愿式的好为人师,到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主成长的能力,是教师责任感的终极体现。一日为师,终生为友——我们一直在这样做。 师爱——心灵沟通的桥梁 爱,作为人的普通情感,是与人的需要相联系的,人与人的关系不同,爱的内涵也各不相同。例如:母爱的伟大在于深厚、细腻与无私;而师爱的伟大在于博大、理智与奉献。师爱不仅蕴含着对社会的责任、更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在多彩的百花园中耕耘,尤其要关注“弱苗”的成长,因为他们更需要来自老师爱的呵护与培养, 一、用爱的目光赏识孩子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赏识是激励孩子成才的动力;而教师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在一个集体中,孩子无论是聪明还是“愚笨”;无论是淘气还是“温顺”,他们总有各自的闪光之处,他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与赏识,以体验自身的价值。教师的赏识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作为人师,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做学生的赏识者。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期望会通过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自我观念,从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和一种爱,日积月累,学生就会产生力量和信心,就能自觉地实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当然,教师的期望要适时适度,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宜的期望目标,犹如在学生心头点燃了知识大厦阶梯上的一盏盏闪亮的明灯,促使他们不断前进,不断攀登。 二、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人总是在得不到时最想得到,轻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珍惜。如果一个孩子总没有渴望得到某个东西的机会,这该是多么不幸呀!孩子们的渴望并非金银财宝、山珍海味。有的想戴上一枚“雏鹰奖章”;有的想得到一张奖状;有的想在光荣册里记上自己的名字;有的只想佩戴胸卡当一天值日班长。面对孩子的渴望,老师切不可熟视无睹,更不可哧之以鼻,而要用心、用真挚的爱尽力满足他们的渴望,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奋进。爱的渴望带给孩子们的是快乐、是信心、是激励,是进步。从而使我体会到,教育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只有感化,才能转化。作为班主任,要想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是多给他们留一点“渴望”的余地吧! 三、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地方最宽阔!法国作家雨果回答:“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孩子的成长需要广阔的空间,而宽阔的心灵能够包容万物。哪怕是孩子的缺点,老师也要用爱的胸怀给予包容。天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包容,正如办霍姆林斯基所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教师要以爱的胸怀学会包容,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热爱学生,是广大教师用自己的心血总结出来的教育规律,使用“自尊心的原油,点燃自信心的火种,”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初级动力。我们要用毕生的精力在孩子的心中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从而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让师爱永远伴随孩子们茁壮成长! 爱,理解、包容学生,能走入学生的心灵,给孩子成长的翅膀,这是教学管理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什么事都有它特定的实施范围。特别是现在教学资源集中化,追逐名师名校,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象,名校的好学生扎堆,自律性较高,较好管理。而名校筛选后留下的学生呈现的情况是,基础较为薄弱,行为习惯较差,我校的情况属于后者。对这些学生除了用爱来激励他以外,还必须适当的结合“严”。 师严——成长的阶梯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转变: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以学生的为中心。一改传统的学生围绕老师转的课堂氛围,变为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有利于发觉学生本身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2:教学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注重过程遵循了学生学习知识时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揭示的是知识的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思维。3:由重模式转变为重个性。提倡个性教学,促进教师教学的创新,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二:教师自身的转变1:由课堂主宰者变为与学生平等融洽相处的角色。教师的平等角色有利于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引导者,更能成为学生的交流对象,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2:由学生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需要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给予学生动力,取代了指导者给予的压力。3:由学习过程中的提问者变为引导学生的提问者。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所以教师应从传统的提问者转变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人,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又是对教师知识的挑战,教学相长的良好循环可以促进学生教师共同进步。4:由信息源的角色转变为信息平台。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促进双方共同学习。总之,新课改要求老师做到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并且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创新。只有做到这些才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