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nwu
浅析物流配送开题报告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二、 1、 2、 3、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15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2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3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5 第二章 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 15-48 2.1 物流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 15-24 2.1.1 关于物流概念的认识 15-16 2.1.2 物流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16-18 2.1.3 物流业的概念及其组成 18-19 2.1.4 物流的复兴 19-21 2.1.5 物流的发展过程 21-24 2.2 物流与其他领域的关系 24-29 2.2.1 物流与流通、商流的关系 24-26 2.2.2 物流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26-27 2.2.3 物流与运输的关系 27-29 2.3 物流的全球化 29-40 2.3.1 全球化物流的动力 31-36 2.3.2 全球物流壁垒 36-40 2.3.3 全球性挑战 40 2.4 现代物流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40-48 2.4.1 现代物流的特征 40-43 2.4.2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43-48 第三章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48-66 3.1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48-51 3.1.1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物流发展 48 3.1.2 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48-49 3.1.3 物流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49-50 3.1.4 物流需求不断增加,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 50 3.1.5 物流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50-51 3.1.6 物流仓储业快速发展 51 3.1.7 企业物流致力于物流合理化 51 3.2 我国物流业系统层次构成及发展的特点 51-56 3.2.1 物流系统层次的构成 51-52 3.2.2 物流业发展的特点 52-56 3.3 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6-61 3.3.1 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物流发展战略 57 3.3.2 物流需求不断扩大,物流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 57-58 3.3.3 社会物流总成本偏高,物流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58-59 3.3.4 企业经营方式落后,物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59-60 3.3.5 物流基础设施尚待进一步完善 60 3.3.6 物流技术装备比较落后 60-61 3.3.7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阻碍了物流发展 61 3.3.8 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 61 3.4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机遇与前景 61-66 3.4.1 我国物流业发展潜力分析 61-63 3.4.2 国民经济发展呼唤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63-64 3.4.3 加入WTO将促使物流企业走向成熟 64 3.4.4 北京奥运会为物流发展提供机遇 64-65 3.4.5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物流业的发展 65-66 第四章 国外发达国家运输与物流发展战略借鉴 66-82 4.1 美国运输部2000~2005年发展战略 66-68 4.1.1 价值取向 66 4.1.2 发展战略要点 66-68 4.2 英国2000~2010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68-70 4.2.1 英国运输新政 68-69 4.2.2 英国的运输战略 69-70 4.3 21世纪初澳大利亚运输与物流发展战略 70-72 4.3.1 澳联邦运输部的任务 70 4.3.2 运输与物流的主要战略 70-71 4.3.3 物流业行动议程 71 4.3.4 澳大利亚综合物流网络 71-72 4.4 日本的物流发展及其发展战略 72-73 4.4.1 物流的变革 72-73 4.4.2 物流发展战略 73 4.5 国外发达国家物流发展战略的特点 73-75 4.5.1 政府在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73-75 4.5.2 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高 75 4.5.3 物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 75 4.6 经验的总结及其借鉴意义 75-82 4.6.1 政府决策机构设置的一体化 76 4.6.2 重视政府的规划与指导作用 76 4.6.3 适时调整产业政策 76 4.6.4 更新观念,实现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的转变 76-77 4.6.5 注意解决运输与物流发展中的社会问题 77 4.6.6 正确认识物流社会化与物流企业规模 77-79 4.6.7 注意解决运输合理化问题,降低运输成本 79-81 4.6.8 我国的物流发展应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81 4.6.9 尽快研究和制定我国物流战略 81-82 第五章 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构想 82-107 5.1 物流战略概念及层次结构 82-84 5.1.1 物流战略的概念及特征 82-83 5.1.2 物流战略的层次结构 83-84 5.2 物流环境的SWOT分析 84-87 5.2.1 SWOT分析概述 84-86 5.2.2 我国物流业环境的SWOT分析 86-87 5.3 我国物流业的使命及战略目标 87-90 5.3.1 物流业的使命 87-88 5.3.2 物流业战略目标 88-90 5.4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战略 90-107 5.4.1 一体化物流战略 90-91 5.4.2 绿色物流战略 91-95 5.4.3 国际化物流战略 95-96 5.4.4 供应链一体化战略 96-102 5.4.5 电子商务物流战略 102-104 5.4.6 企业物流战略 104-107 第六章 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措施 107-123 6.1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物流一元化管理 107-110 6.1.1 尽快建立一元化的物流管理体制 107-108 6.1.2 明确政府管理职能,强化物流行政管理 108-109 6.1.3 探索企业物流管理组织形式 109-110 6.2 研究制定物流产业政策,确保物流业健康发展 110-112 6.2.1 建立统一的现代物流体系方面的政策 110-111 6.2.2 打破地区与部门封锁,创造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方面的政策 111 6.2.3 大力推进物流技术进步方面的政策 111 6.2.4 进一步扩大物流业的对外开放方面的政策 111 6.2.5 鼓励物流发展制度创新方面的政策 111-112 6.2.6 实现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市场化方面的政策 112 6.3 建立和完善物流市场法规体系,加强物流市场调控 112-114 6.3.1 加快立法适应物流市场发展的需要 112-113 6.3.2 以法律保护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 113 6.3.3 了解WTO的有关规则,争取有利的发展条件 113 6.3.4 在WTO机制和框架下寻求合理司法保护 113-114 6.3.5 及时制定和调整、修改有关物流法规 114 6.4 加快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促进物流的标准化、规范化 114-116 6.4.1 物流大系统配合性、统一性标准 114-115 6.4.2 物流分系统技术标准 115-116 6.4.3 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 116 6.5 推动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发展,积极培育物流市场 116-117 6.5.1 引导企业构建一体化物流战略 116 6.5.2 推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116-117 6.5.3 鼓励企业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 117 6.5.4 促进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117 6.6 大力推进物流技术进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117-119 6.6.1 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117 6.6.2 推动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117-118 6.6.3 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118 6.6.4 建立物流统计信息系统 118-119 6.7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提高物流效率 119-120 6.7.1 合理规划、科学引导 119 6.7.2 抓好中心物流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119 6.7.3 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 119-120 6.7.4 解放思想,开拓筹集资金的新渠道 120 6.8 加强物流理论研究,培养物流人才 120-123 6.8.1 大力推进物流理论研究 120-121 6.8.2 注重物流知识普及与舆论导向 121 6.8.3 实施物流人才培养工程战略 121 6.8.4 加强物流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21-123 第七章 总结 123-127 7.1 主要结论 123-124 7.2 本文的创新点 124-125 7.3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25-127 参考文献 127-130 致谢 130
基于个性化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框架设计摘要】文中阐述了个性化技术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传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个性化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最后对框架的实现技术进行了说明。【关键词】个性化;物流信息系统;数据挖掘现代物流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然而,随着网络物流资源的日趋丰富,人们要从浩瀚的信息之海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越来越困难。传统的“人找信息”的服务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网络发展的要求,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根据用户的特点自动组织和调整信息的服务模式。于是个性化物流服务应运而生。1个性化技术概述1个性化概念及特点个性化服务是指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服务内容的服务模式[1]。个性化服务具有主动性,可定制性,智能性等特点。主动性是指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或基于用户的学科、偏好等个人特征,主动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可定制性是指用户可以定制自己的兴趣爱好,呈现布局等。智能性是指个性化服务中使用了一些智能技术,如数据挖掘,聚类分析等,它能够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来更新用户的兴趣模型。2个性化技术简介推荐系统是个性化技术中最普遍的应用之一,根据用户行为和用户偏好自动地过滤用户不感兴趣的东西、预测用户感兴趣的东西。目前,常用的推荐技术有三类:基于内容的推荐技术、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技术和协同过滤技术。①基于内容的推荐技术通过比较信息资源与用户的兴趣模型之间的相似性来推荐信息,它是信息过滤技术的延续与发展[2]。项目或者对象通过相关特征的属性来定义,系统基于用户评价对象的特征学习用户的兴趣,依据用户资源与待预测项目的匹配程度进行推荐。②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Association Rule-basedRecommendation)是以关联规则理论为基础,把已购商品作为规则头,把推荐对象作为规则体的一种推荐技术[2]。它可以发现不同商品在销售过程中的相关性。③协同过滤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推荐技术,它利用相似的行为和特征来进行个性化推荐。协同过滤技术基于历史用户数据找到与当前用户相似的用户群,并基于相似用户群的喜好向当前用户提供推荐。表1对以上三种推荐技术进行了简单的比较。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2传统物流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随着Internet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量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物流信息系统暴露出以下问题。1信息量大,查全不易当前的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量越来越庞大且动态变化、形式多种多样。在这个海量仓库里有配送、运输、仓库、物流广告等内部或外部信息,这些信息严重超载。因此,网络使得用户面临从信息不足逐渐过度到选择过多的问题上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