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45

gonght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卫星的议论文素材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袁慧丽

已采纳
第一篇: 9月25日晚,神舟七号发射升空,在这又一历史时刻,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这是我国航天史上首次实施太空行走,必将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又一个里程碑。 从1999年“神一”到今天的“神七”,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几代人薪火相传的前进脚印,激励着我们大学生振兴中华科技文化实力的民族进取心,共同推进世界航空事业壮大的雄心壮志。虽然作为一个医学生,但是仍旧可以在自己的领域为祖国的的发展与振兴做出贡献。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七”的太空遨游,历数着中国谱写自我文明进步与向世界学习的坚定决心。 古老而浪漫的神话故事“嫦娥飞天”不知在多少中国人的心中播下过漫游太空的美丽梦想。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随着“神一”到“神六”的顺利升空,中国人这一世世代代的梦想正以惊人的速度实现着。 2008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百年奥运梦想实现的一年,“神舟七号”宇宙飞船的升空又将作为人类太空求索的新起点,向全世界展示这千年古国不可磨灭的魅力。此次神七的发射,中国航天员将历史性地出舱太空漫步,这是整个人类航天史的进步与胜利,也预示着人类终将把美丽的祝福带给深邃的宇宙。 我们敬佩并祝福有梦想的人,我们更为身处一个有梦想的国家而骄傲。有梦想就有铸造精彩可能,仰观苍穹,心底不禁传来阵阵:神七加油!中国加油! 第二篇: 载着13亿中国人的期盼,迎着世界关注的目光,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这是中国在2008这个不平凡年份送给世界的又一个惊叹,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又一次绽放出的光芒。 刚刚进入2008年,我国南方局部地区就遭遇了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挥下,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战胜了困难。这场灾难刚刚退去,汶川大地震又让整个国家和民族遭遇了历史上空前的挑战,灾区美丽家园瞬间被毁,数万同胞被夺去生命,重重困难摆在我们面前。正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再一次让我们挺起不屈的脊梁,谱写了一部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英雄史诗。 人们至今难忘,北京“鸟巢”上空熊熊燃烧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火炬,点亮了世界感受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灯塔,吸引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走到一起。各国运动员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得到了新的升华,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交相辉映,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和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公文大全收集整理〕 此刻,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航天员准备实施太空行走。3名宇航员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吸引着全世界凝望。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业绩,来自中国几代航天人50多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也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出的丰硕成果。 从抗震救灾、北京奥运成功到神七飞天,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得到一个相同的回答,那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建立在民族精神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发展与创新。 第三篇: 今天晚上我早早的就守在了电视机前,等着看神舟发射直播。晚上21点10分,我国的神舟7号点火升空。过了一会儿,指挥大厅里的工作人员宣布神舟7号发射成功!这时我心情非常激动。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的太空事业又一个新的高度。这次宇航员也要走出飞船,到太空里行走。这是中国历史从未有过的壮举。 这次成功的发射,是由好多人一起努力工作的结晶。现在的技术也真是发达了,在飞船正常入轨后,航天员在飞船里一举一动就立刻显示到电视屏幕上来了。三名宇航员在几乎是0重力的情况下开始了自己的独特的庆祝。他们把手中的飞行记录本扔起来,把手中的笔也扔了起来。在0重力下。这些小物体在飞船中漂浮着,并不会急速降落下来。真好玩。 我是一名在校的学生,我看到这样的情景,真的好开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向神七航天员乘组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叔叔学习,学习他们努力工作的精神,学习他们刻苦训练的精神。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在我们这一代的肩膀上。我们只有向这些叔叔们好好学习,才能成为新一代的人才。 看着神舟七号成功发射,我默默的许下心愿,我一定好好学习,我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增光填彩!

关于卫星的议论文素材

139 评论(14)

ann20040705

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
137 评论(12)

赵文杰

引用胡正磊的回答:卫星(绕行星运行的单个天体)编辑[wèi xīng] 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卫星是个兴旺的家族,如果按用途分,它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科学卫星是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主要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用来研究高层大气,地球辐射带,地球磁层,宇宙线,太阳辐射等,并可以观测其他星体。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随后美国、法国、日本都相继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6产业规划编辑《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将对产业发展形成很强的推动作用,而在卫星导航产业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将成为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日益提升,卫星导航产业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规 划》已经国务院同意,并予以印发。《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 4000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 到60%,重要应用领域达到80%以上,在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此前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也指出,到2015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年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人民币,其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陆路交通应用年市场销售额将超过65亿元。观研天下分析师还表示,4000亿元的产业规模将使卫星导航产业成为接下来新的投资的热点行业。包括卫星导航设备、汽车应用、相关原材料生产和供应商都将因此获益。随着《规划》的落实,对于相关板块的上市公司的中长期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3]对 于海外市场的开拓,《规划》指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境外应用推广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研发中心和营销服务网络,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同时鼓励国外企业开发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构建完善产业国际化发展支撑体系,提升全球化发展服务保障能力。详细请参考/subview/22556/htm?fr=aladdin#9
119 评论(14)

682581338

人造卫星它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科学卫星是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主要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用来研究某星球的大气、辐射带、磁层、宇宙线、太阳辐射等,并可以观测其他星体,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造卫星为人造地球卫星,另外有人造火星卫星等。
314 评论(12)

liu7531

什么是人造地球卫星?(artificialearthsatellite)  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5、什么是空间探测器(spaceprobe)对月球和月球以外远的天体和空间进行探测的无人航天器,又称深空探测器。包括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探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太阳系的起源、演变和现状;通过对太阳系内的各主要行星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了解太阳系的变化历史;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变。空间探测器实现了对月球和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探测,开创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内天体的新阶段。6、依据卫星重量区分:大型卫星(大于3000kg)>3吨中型卫星(小于3000kg)<3吨小型卫星(小于1000kg)<1吨迷你型卫星(150kg)微卫星(50kg)7、人造卫星按运行轨道区分法从理论上说;卫星的轨道有无数条。①按运行的形状分,有近圆形和椭圆形两种。②按距离地面高度分有:低轨道(500千米以下)中轨道(500~2000千米)高轨道(2000千米以上)8、卫星飞行方向分类:卫星极轨道——轨道平面倾斜角为90度,通过地球南北极的运行轨道。在这种轨道上飞行的卫星可以经过地球上任何地区的上空。9、卫星静止轨道——轨道平面倾斜角为0度的轨道。离地面35786千米高度的赤道轨道叫地球静止轨道。在这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将“固定”在赤道上空的某一点上。10、卫星顺行轨道——轨道平面倾斜角小于90度。把卫星送入这种轨道,火箭要朝偏东方向发射,可利用地球自西向东转的部分速度,节省发射火箭的能量。卫星逆行轨道——轨道平面倾斜角大于90度。把卫星送入这种轨道,要增加火箭的负担,一般不使用。但有一种“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必须用逆行轨道。太阳同步轨道指的就是卫星的轨道平面和太阳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取向,轨道的倾角(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接近90度,卫星要在两极附近通过,因此又称之为近极地太阳同步卫星轨道。为使轨道平面始终与太阳保持固定的取向,因此轨道平面每天平均向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转动9856度(即360度/年)。太阳同步轨道是对地观测卫星用的比较多的。轨道离地球500多公里到1000多公里。11、人造卫星按用途分类法应用卫星占92%,科学试验和技术卫星占5%。
16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