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9

da395396393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北斗卫星的议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瑜路允皓

已采纳
回答 您的问题已收到,打字需要一点时间,还请稍等一下,请不要结束咨询哦,您也可以提供更多有效信息,以便我更好为您解答。 战略意义一: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载体。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不仅需要雄厚的技术实力为依托,同时,还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保障。也就是说,有技术没钱或有钱没技术,都是无法实施如此宏大的航天工程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世界上仅有三大卫星导航系统,为什么欧洲“伽利略”系统举步艰难的原因了。我国建设独立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展示了综合国力和技术实力,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战略意义二: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促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卫星导航系统是服务于众多国民经济领域,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助推器”。比如,在金融和贸易工作中,时间的一致性极其重要,往往是差之分秒,损失无数。因此,在金融和贸易这种特殊的领域,时间的掌握必须由我们国家自己的系统来保障,仅此一点,就不难理解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卫星导航系统产业的应用效益看,卫星导航系统的广泛应用正在向人们提供这样的信息,卫星导航产业已成为继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全球第三个发展最快的电子信息产业,正在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如果没有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其中的利润也将拱手送人。战略意义三: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用信息化推动产业化、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建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卫星导航系统越来越渗透到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之中,如果没有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系统,国家信息安全将缺少可靠的保障。

关于北斗卫星的议论文

218 评论(14)

wang1890

航天事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指标。它,体现出这个国家的强与弱,富有或贫穷。在我国航天事业中,不管是火箭,卫星,飞船的制造,还是发射到运行,再到返回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科学技术提供的技术支持。托举神舟七号上天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与几年前送“神六”上天的那枚相比,有了36项技术改变,可靠性评估值从原来的97提升到98,航天员生命安全指标达到997,乘坐舒适性也得到进一步改善。但是,不管执行任务的是哪个型号的火箭,要实现火箭成功发射,必须符合一定的速度计量标准。卫星进入轨道的过程中要摆脱地球引力,其速度必须达到每秒2公里;要使卫星可以绕地球运转,卫星的速度必须达到每秒9千米。“神七”的成功发射,当然要符合速度计量标准。而最为载人航天器,它必须要有逃逸装置。同嫦娥二号的运载火箭相比,“神七”比它高了约四米。这就是航天员的逃逸舱。它位于火箭的顶端,像一个避雷针,还配有四个火焰喷射器和对应的四组发动机,以及一个减速伞和主伞。当然,还有载人舱。庆幸的是,在我国载人航天史上,它的主伞从未有机会拉出。在卫星进入轨道之前,必然会出现偏离轨道的现象。这时,就需要地面测控中心对卫星轨迹以及飞行姿态进行调整。在今年发射的“北斗星”卫星导航系统中,西安测控中心便对其进行调整,使其不偏离轨道,与其他卫星相撞。飞船在降落时,将以每秒数千米的速度进入大气层。在大气阻力的作用下,速度会迅速下降。离地面约15公里时,飞船下降速度约为每秒200米。当下降至10公里的高度时,返回舱可自动打开伞舱盖,拉出引导伞,引导伞再拉出减速伞。在减速伞工作16秒时,减速伞自动与返回舱分离,同时拉出主伞,主伞可使返回舱速度降至每秒8至10米。飞船若以每秒8米的速度着陆,其冲击力可能会把航天员的脊椎震断。所以,在飞船距离地面一米的时候,反推火箭发动机点燃,向地面喷出气体,使返回舱下降速度减至每秒2米以内,航天员便可安全着陆。为了提高轨道精度,我国自创了一套航天测控轨道计量方法,精度可控制在米量级,使我国航天器返回舱准确度由10公里缩小到1公里以内;且采用改进了的卫星定位模型,使我国卫星姿态精确达到1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可以对飞船着陆前5-7天浅层风力做出预报,且准确度可达85%以上。这在国际上是罕见的一项成就。因此,我国以国际领先水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中国从当初的两眼一抹黑,发展成为一个跻身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一定会发展为一个科技强国!
246 评论(9)

图图突击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开通,标志着中国北斗在国际上开始正式和美国GPS争抢全球定位市场的“大蛋糕”,北斗要开始和美国“抢客户”了。全世界全球定位系统的蛋糕有多大?1500亿军事上中国具备了精确“斩首”的能力,拥有了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能力,使中国在军事上拥有了很大北斗使中国的经济长出了自己的双眼,全世界的中国人不会再迷路,对经济安全和发展利益有了重要北斗的建立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不但提高了中国的硬实力,也增强了中国的软实
107 评论(11)

CoCo4987

覆盖范围  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一140°,北纬5°一55°。gps是覆盖全球的全天候导航系统。能够确保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能同时观测到6-9颗卫星(实际上最多能观测到11颗)。基本数据  北斗导航系统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设置2颗地球同步卫星颗卫星的赤道角距约60°。gps是在6个轨道平面上设置24颗卫星,轨道赤道倾角55°,轨道面赤道角距60°。航卫星为准同步轨道,绕地球一周11小时58分。定位原理北斗导航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gps是被动式伪码单向测距三维导航。由用户设备独立解算自己三维定位数据。“北斗一号”的这种工作原理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用户定位的同时失去了无线电隐蔽性,这在军事上相当不利,另一方面由于设备必须包含发射机,因此在体积、重量上、价格和功耗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定位精度  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用户容量北斗导航系统由于是主动双向测距的询问--应答系统,用户设备与地球同步卫星之间不仅要接收地面中心控制系统的询问信号,还要求用户设备向同步卫星发射应答信号,这样,系统的用户容量取决于用户允许的信道阻塞率、询问信号速率和用户的响应频率。因此,北斗导航系统的用户设备容量是有限的。gps是单向测距系统,用户设备只要接收导航卫星发出的导航电文即可进行测距定位,因此gps的用户设备容量是无限的。生存能力  和所有导航定位卫星系统一样,“北斗一号”基于中心控制系统和卫星的工作,但是“北斗一号”对中心控制系统的依赖性明显要大很多,因为定位解算在那里而不是由用户设备完成的。为了弥补这种系统易损性,gps正在发展星际横向数据链技术,使万一主控站被毁后gps卫星可以独立运行。而“北斗一号”系统从原理上排除了这种可能。客观分析  “北斗一号”用户的定位申请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解算出用户的三维位置数据之后再发回用户,其间要经过地球静止卫星走一个来回,再加上卫星转发,中心控制系统的处理,时间延迟就更长了,因此对于高速运动体,就加大了定位的误差。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其具备的短信通讯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备的。卫星总结  综上所述,北斗导航系统具有卫星数量少、投资小、用户设备简单价廉、能实现一定区域的导航定位、通讯等多用途,可满足当前我国陆、海、空运输导航定位的需求。没看到原文,第一段文字的作用说不清,无非是承上启下,过渡等
350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