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4

tianjinwhq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文艺理论论文题目有哪些特点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布丁萍

已采纳
在议论文复习应考中,如何拟题似乎还未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甚至被排除在了训练内容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高考作文的品格,对提升他们整体的写作能力也造成了不利影响。一般地说,下面两种拟题的情形是让人感到十分遗憾的:一是文章尚可,标题蹩脚;二是缺乏必要的文体感,非驴非马,不伦不类。之所以说“十分遗憾”,是因为这两种状况都是可以通过专项训练得到改变的,只是我们往往习惯于依据现成的资料和呆板的经验来构建复习系统,而不是通过有效的和鲜活的信息反馈来发现新的教学内容。我们不妨先看一看2015年本市的高三模拟考试写作题,并在议论文文体选择的话语情境下具体谈谈题目的价值和拟题的标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纳”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个完全相反的义项:既有“接受”之意,如接纳;也有“交付”之意,如纳税。你对此有何体验与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众所周知,题目自拟,是新材料作文的一般要求,也是学生写作能力的集中体现。好的议论文题目,不仅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还规范了写作的基本内容;不仅有提纲挈领之效,还有画龙点睛之功。也正因为如此,高明的阅卷者,常常能通过标题对文章的优劣高下作出大致的判断。上面的材料通过“纳”字的两个相反相成的义项,道出了一个辩证法和一种世界观,即完全对立的事物常常具有同一性,相互排斥而又相互依存,或者并行不悖,或者殊途同归。材料的落点当然不仅仅停留在“纳”的意义上,而是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让学生展开联想,表达各自的“体验与感悟”。那么,“取”和“予”,“舍”和“得”,“新”和“旧”,“福”和“祸”,“进”和“退”,“攻”和“守”,“强”和“弱”,“高”和“低”,“长”和“短”,“作”和“息”,“尊”和“卑”,“成”和“败”,“盛”和“衰”,“荣”和“辱”,“爱”和“恨”,“生”和“死”……所有对立统一的关系,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引爆点。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曾指出: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要看他的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处世行事。这就是著名的“托利得定理”。应该说,这道题所指引的,正是这样一种相对的概念、辩证的思维和圆融的智慧。毫无疑义,能够在一组关系或者多组关系中进行思辨性叩问,是切合题意的;如果只从某一侧面或某一角度展开,至多只是符合题意。这种审题立意上的区别也大致上能从题目上窥知一二。比方说,“祸福相倚,居安思危”“退步原来是向前”“付出是收获的另一个名字”“没有一种接纳理所当然”“左耳听雨,右耳沐光”“细数阳光的阴影”“最是平常,最是无常”“不纳风雨,何吐新枝”“淡极始知花更艳”“清风便好,浊浪何妨”等题目就准确地阐释了材料的内涵,同时也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主张。这些标题大都是关系型的,并且,无一例外都是采用的“论点式标题”而非“论题式标题”,直言事理而又干净生动,这对考场议论文而言,自然也就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而像“辩证地看待问题”“有入应有出”“失去成就下一次得到”“同一事物的相反两面”“正反相依”“收获与付出”“全面地看问题”“万物皆有两面”“千金散尽还复来”“在矛盾中生活”“塞翁失马”“相反亦相融”“角度”等题目,虽然照顾到了事物的两面性,但或者不能鲜明地表达观点,或者无法概括文章的要旨,或者缺乏必要的美感,都算不上好的标题。至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科技时代,忧喜交加”“虚心纳谏”“拿得起,放得下”“因地制宜”“正反面,矛盾综合体”“选择双面性”“苦难是把双刃剑”“海的容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长双明亮的眼睛”“独木不成林”“传承与发展”“一字双义”“心态”“谈中华文字的精深与迷失”“笑对人生”等,单从题目来看,就或者错误理解了材料内蕴,或者干脆另起炉灶自说自话,或者故弄玄虚大而无当,或者随意生涩俗不可耐,无不反映出学生思维的偏狭、表达的困窘和写作能力的贫弱。从对上面作文题目的分类解说中,我们不难理解标题是怎样影响着文章的品位,决定着文章的走向,也不难推断它又是怎样先声夺人地左右着阅卷的心理。标题重要,毋庸赘言,字字千钧,不可不慎。当然,我们也可以据此归纳出议论文好题的一般特征:一、简洁明确。不含糊,不缠绕,有思考力,单刀直入,一目了然,标题就是论点,也往往就是警句。这类标题比较适合文章学意义上的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二、新颖别致。标题要有陌生感,生动,醒目,独特,引人入胜,常常结合比喻、对比、双关、引用、仿拟、反问等修辞手法。这类标题比较适合杂感、评论和议论性的随笔。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故此,在我们的写作专项训练中,不妨将内容切分得更细一点,如何拟题,包括拟题的原则和技法,包括好题的欣赏揣摩和差题的改造升格,都应该进入老师们的复习视野。

文艺理论论文题目有哪些特点

325 评论(14)

蓝兰花

(一)论文题目的目的论文题目(title or topic of a paper)又称为论文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题目被人们比作论文的“眼睛”,它影响着读者,让读者明白论文研究的是什么主题。论文的英文题目是在国际化环境下进行文摘和文献检索以及国际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其英译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国际检索机构对论文的检索与收录,影响到作者科研成果的传播与交流。(二)论文题目的特点论文题目通常以立意新颖、简明扼要、生动明确、客观精炼、突出主题的文字来解释或浓缩整篇论文。根据国家标准和规范(GB7713-87)要求,论文题目的中文一般控制在20个汉字之内,英文实词不多于10个。因此,论文题目应该言简意赅。为符合这一规定,论文题目应选用最恰当、最精炼、能反映论文中最关键的基本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逻辑组合而成。题目中的每个词都不宜用繁琐、冗长的形容词或多余的虚词来修饰。为了使论文题目具有严密的科学性,题目中的每个词都应该规范化,而不应该使用陌生的外来语或缩写词。不过,“精炼”不是说论文题目含糊不清、令人无法明白主题是什么,一旦“精炼”与“明确”二者发生冲突,可以对论文题目进行高度的概括,或者适当增加“副标题”来达到明确。换句话说,论文题目不仅在专业内容上力求准确得体、简洁精炼、便于检索和易于解读,在语言规范上也要结构合理、选词恰当和语序正确。(三)论文题目注意事项题目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要旨,使读者易于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主要观点和主要结论。科学而不晦涩,准确而不繁琐,有利于检索、导读、关键词选择和论文类型识别。它不像文艺作品,不可很随意,甚至哗众取宠。要避免以偏概全、以全概偏、繁琐冗长、结构复杂、存在语病、类型不清。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外文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必要时可考虑加副标题。题目用语应严谨规范,避免使用含义笼统、一般化或非公知公用的词语,尽可能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此外,题目应明确、新颖、有亮点,吸引读者的眼球。
159 评论(12)

caishoulv

01准确性学术论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以客观性和真实性为基础的。从狭义来讲 ,是指用字用词、计量单位、公式等语言符号的准确、客观、真实。从广义上来说 ,则是指文本语言在整体上力求概念 明晰、判断准确、逻辑推理严密、语法合乎规范、结论鲜明 ,是对审美对象真实、客观的表达。所以就要求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抑或是作为审美客体的语言,能够正确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本质。语言用语具有独特性和主观性 ,其语言对象的选择也是复杂的艰巨的,审美主体既 能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又能见微知著 ,明察秋毫 ,把握住最能反映事物和现象的真谛和精髓的“那一个”,抓住最能刻画逼真的“那一个”,能够善于透过现象去抓住本质。这不仅是对审美主体思维品质的考量,而且是对审美主体文字功底的验证。遣词造句的本领,既来自丰富的语言积淀,也来自推敲雕琢的能力,每一个审美主体应倾心追求“增一字太长,删一字太短”的境界。学术论文包括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自然科学论文主要采用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领域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揭示客观真理和规律为己任 ,在文本中展示科学的力量和科学的美。在语言表达上严谨而周密,它“反对条件交代的似是而非 ,反对结论上的夸张 ,反对前后概念不一、符号不一、图文不一,反对个人偏见,反对主观臆测。”社会科学论文是以社会领域的学术现象和学术问题为研究对象 ,用于认知和反映社会的一般原理和客观真理。和自然科学论文相比,它虽具有科学美的一般属性,但在语言美的表达上,感情色彩更浓 ,用多一些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修辞格,在文本语言的叙述和论说中,数理逻辑推理相对较少,在下结论上不要求像数字一样精确, 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两者相比,自然科学论文的表达具有客观性、精确性;社会科学论文表达更具有人文色彩,如同后现代主义的表达 ,注重模糊性和不可确定性。02抽象性学术论文语言的抽象性是相对于文艺作品语言的形象性而言的。学术论文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语言的选择上,主要运用抽象思维进行抽象语言的表达。其选择标准是一种理性的尺度,这种选择语言的过程也是判断、推理、归纳和演绎的过程。学术论文的抽象性语言个性在于它是学术的语言,专业化的语言,小众化的语言。大家知道,真正原创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论文, 必定是“阳春白雪”,具有很高的理论建树和学术前沿水平。它的语言符号也是很专业化的,唯有底蕴深厚的专业人士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才能进行准确的解码。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现在也没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其内涵和外延,但这磨灭不了他的伟大和他对人类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学术论文承载的成果,也是科学珍品,科学美的珍品,科学语言美的珍品。爱因斯坦曾高度赞赏玻尔所提出的原子中的电子壳层模型及其定律是“思想领域中最高 的音乐神韵”,玻尔兹曼曾经把麦克斯韦关于气 体动力学的论文当作神奇壮美的交响乐来欣赏,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被不少科学家誉为物理学中最美的一个理论 ,玻恩说它“像一个被人远远观赏的艺术作品”。03简洁性简洁是一种美。语言的简洁性是指用语经济,言简意赅,它是以语言运用准确性为前提的。语言的简洁一是指用词精练。语言的简洁体现在用字用词上,不在于文章篇幅的简短。学术论文和一般的议论文相比,字数都是稍长的,如果是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字数要求恐怕在5万字以上。长没有什么不好,只要说理透彻,论证严密,层次清晰 ,言之有物就可以。当然文约而意丰更好,更值得提倡 ,所以一些刊物已作出明确的规定 ,如《编辑学报》要求: 学术论文、综述一般不超过 6000字,其他文章 4000字以内。二是指行文自然,不粉饰,不做作,不望文生义 ,不信口开河。构思要思如泉涌,下笔如行云流水,行文自然流畅 ,虽有斧削之功 ,却又不留痕迹。X+ Y = Z看似简单,但却表达了 N 个数字的函数关系 ,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简洁 ,是对现实逻辑关 系最完美的概括。在这里,公式用文字去表达反而很蹩脚 ,因为他无法用最简洁的语言去涵盖这样丰富的含义。简洁而不简单,这是语言的美,更是学术论文语言符号的魅力。04层次性语言具有结构层次性。不仅体现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上下文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 语体和语言风格之间 ,就是汉字结构的书写也要求呈现出层次性。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指出: 作为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句子,都具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成的。深层结构说明作为表层结构基础的语法关系,一个句子的表层结构可以表达不同的深层结构 ,一个深层结构可以由不同的表层结构表达出来,语言的深层结构可以使句子的意义更加明确。而语言的一切结构层次 ,是人按照美的规律和意图建造而成的。或者说,人总是从美的意图出发并选择美的框架形式将它们构造。1915年11月下旬 ,爱因斯坦把自己撰写的《万有引力方程》的学术论文提交到柏林普鲁士科学院,真正完整地论述了广义相对论。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不仅解释了天文观测中发现的水星轨道近日点移动之谜,并且预言:星光经过太阳会发生偏折 ,偏折角度相当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数值的两倍。爱因斯坦引入了一个等效原理,认为我们不可能区分引力效应和非匀速运动,即非匀速运动和引力是等效的……基于这些讨论,爱因斯坦导出了一组方程,可以确定由物质的存在而产生的弯曲空间几何。利用此方程, 爱因斯坦计算了水星近日点的位移量,与实验观测值等同,解决了科学界一个长期困绕的难题,这令爱因斯坦兴奋不已。从万有引力方程的推导,可看出论文结构层次的严密,也反衬出语言结构层次的完整和清晰。爱因斯坦自觉不自觉地按美的规律构造了美,创造了美,而这种科学的美,科学语言的美,科学语言的结构层次美,又激发了爱因斯坦的审美情趣,产生了审美体验和愉悦。
278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