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0

胭脂格格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有关独立自主的议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oan琼儿

已采纳
独立自主,一个多么重要的词啊!这是我们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事,《桃花心木》那一课说过: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我喜欢读《鲁宾逊漂流记》,不是因为他流落孤岛的生活惊险刺激,这部著作打动我的,是他流落孤岛却能独立自主生活的精神。这使我非常钦佩。正如他所说:在最不幸的处境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通过对照,他意识到,虽然自己身处荒岛,与人类隔绝,饱受孤独,但是能够活着,独免一死;身在热带,没有野兽,还有吃的,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从而鼓起生活的勇气,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如果没有他自己的独立自主,真的置身于那样的境地里,会痛苦地失去活下去的所有希望。我想到了邻居小弟弟,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不幸的人,因为他双目失明,看不到世界美丽的色彩,可是我却时常听到他稚嫩却不失欢快的笑声。我终于明白了,他们让小弟弟早早学会独立自主的生活,弟弟不怕苦,终于创造了奇迹!现在做起事井井有条,连我都自叹不如。现在,弟弟学会了独立,笑声更多了!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学会独立,不做温室里的花朵,把祖国装点得更加美好吧!!

有关独立自主的议论文

99 评论(14)

bnl112890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今天,我花费了一个多小时看《鲁滨逊漂流记》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鲁滨逊在很小的时候有个愿望——能自己坐船探险,虽然父母反对,但鲁滨逊不愿放弃,到成年后愿望实现。鲁滨逊在岛上生活了30年左右才回到英国。这让我想到独立。鲁滨逊自己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岛上生活,无依无靠,吃、住都得自己应付。不难想象,鲁滨逊小时候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甚至还做过苦力活儿。由此更可以看出:鲁滨逊的父母虽然爱孩子,但不是溺爱,也不是宠爱。现在城市里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太过于溺爱,只觉得孩子读好书就好,这些杂活会影响孩子的学业,玩也会导致孩子学习退步,所以整天只允许让孩子读书,读书,再读书。父母们都不知道:玩是孩子的乐趣,有时也可以从乐趣中学到课本里所没有的知识,丰富我们的知识库。乡村里的孩子正好跟我们相反。他们虽然整天走高低不平的山路去上学,但他们很开心,因为能认识字;他们虽然学业繁重,但他们还是会抽出时间帮助父母做家务;他们虽然整天聚集在一起玩,但他们却会合理安排时间……不要以为乡村里的父母不管孩子,而是要让他们独立自主,一面长大后什么事都不会做。我曾看过一篇新闻:有一对夫妻,他们先后生了两个女孩,觉得很不高兴,就整天殴打孩子。一年过后,这对夫妻又生了一个男孩,他们想:终于有人传宗接待了。便整天围着小男孩转。小男孩想拿拖把,但下一秒钟,母亲便把拖把抢来,对小男孩说:‘乖,这些活儿我来做,你去一边玩。“渐渐地,小男孩长大了,学习上也很出色,考上了大学,并住宿在那,才隔一天时间,小男孩就跑回家来对父母说,他不去上学了。父母气得给他两巴掌,才问他为什么,小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我不会煮饭、洗衣服…,”父母在原地傻了。而两个女孩,因为父母很少管她们,她们早年辍学,并独立起居,变成家里最富有的人。可见,父母太过于溺爱,而导致落下一生的“残疾”。小孩子更应该独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太依赖家长。独立是可以陪伴你一生,而父母是不能陪伴你一生的
279 评论(11)

liuxu3981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强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传世之宝。解放后,中国人民继承了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在毛泽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号召的鼓励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也必须发扬自强美德,去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     自强道德规范,也就是孔子反复强调的“求诸己”。所谓的“自强不息”,所谓的“求诸己”,主要强调以下内容:     第一,自强首先要求自主,确立靠自己不靠别人的观念,与一味依附别人的奴化心理彻底决裂,与依赖别人恩赐的侥幸心理划开界限,把争取个人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自己的利益自己争取,不求别人代办,不求别人恩赐。这是因为,由别人争取来的利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利益,由包打天下情结形成的依赖关系,最终将转化为依附关系,而形成新的奴役关系。所以,自强规范不但要求自己,也要求别人不越俎代庖。自强要求的自主,是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承担对自己的责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当然,我们说的自主绝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自身,主要责任在自身。在争取自身利益上,友谊和援助是次要的,是辅助性的。同时,也只有做到自立自强,才能赢得友谊和援助。     第二,自强的规范要求自信,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充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自信的人才能自主,才不对别人抱有幻想。依附于别人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信心就是力量,力量来源于信心。人因为失去信心而自我萎缩,人也因怀有信心而自立自强。自信不是自高自大,孤芳自赏,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的。自信不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是对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的信任,是对自己会做得尽可能好的信任。自信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宣誓式的决心。自信不是对别人不信任。相反,充分信任同志,充分信任环境的人,才会有真正的自信。对周围条件和环境的充分认识和了解,对友谊和支援的尊重,是建立自信的条件。怀有自信心的人,才会坚持自主意识,坚持对自身潜力的开发。自强规范依赖自信心的支持,自信心是自强规范的必备要素。     第三,自强规范必然要求自勉,自己勉励自己,自己鼓舞自己,自己激励自己。也就是自己激发自己的积极性,自己作为自己的动力源,自己开动自己,自我发动。无论是自主还是自信,必然要落脚到行动上,落脚到积极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上,落脚到充满希望、精神激昂的人生开拓中。有为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开拓行动,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才是“自强不息”的真正含义。不悲观,不颓废,不自弃,调动自己整个生命中蕴含的活动能量,去进行人生的创造。     第四,自强规范要求自责。自责就是自我责备,勇于承担责任。在社会生活中,有成与败,有得与失,有荣与辱,有幸与不幸。自强规范要求把成败、得失、荣辱、幸不幸归因于己,不怨天,不尤人,从自身方面找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样的道理虽然人人懂得,已成常识,但是在具体到个人际遇的问题上,特别是遇到不称心、不如意的境况时,有的人就会怨领导,怨同事,怨客观条件,把个人的挫折归因于客观环境,或者由怨而恨,移怒于人,疑人偷斧,徒生猜忌;或者由怨恨转为消沉,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甘堕落而不自知,从而自毁前程。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怨天尤人,是对困难的畏惧和怯懦,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不信任,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样的认识归因,会使自己产生挫败心理,自我萎缩。自强的人,必是勇于自责的人;勇于自责的人,才能做到自强。     自强的规范不只是个人修养的规范,它通常在三个层次上使用。第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第二,自强的规范在团体的层次上使用。每一个单位要做到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第三,自强规范在个人品德中使用,在人生征途中应做到自强不息。(不知道你要多少字的,这是从网上下的一篇,我感觉还行,不求给分,只希望能帮到你一点点)
90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