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6

mooge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汽车市场分析论文怎么写啊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lq09

已采纳
尚普咨询撰写的《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立足于我国汽车行业现状,从汽车行业的生产工艺、资源状况、下游应用市场发展情况、行业内主要企业发展情况以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策略等多方面深度剖析,重点分析了汽车的生产、销售、市场、产品结构、竞争态势,同时还分析了对汽车项目的投资风险和投资策略。研究报告全面展示了中国汽车行业现状,揭示了汽车的市场潜在需求与投资机会。  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  全面、深刻的品牌竞争分析,除了从细分市场格局、竞争策略、SWOT分析等多个维度总结汽车品牌表现,还依托对汽车产业的深刻理解,做出了科学、完整的未来发展预测。建立在各重点细分市场上的建模回归与专家校验,并与相关产业环节进行关联分析,确保给出有价值的趋势分析与定量预测结果。[报告目录]:  第一章 汽车产品市场环境深度调查   第一节 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研究   第二节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研究   一、GDP增长研究   二、投资、消费、进出口研究   第三节 政策环境研究   第二章 汽车行业环境研究   第一节 产品所属行业概况   一、行业相关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发展历程   第二节 汽车产品所属行业运行特点   一、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二、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   三、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   第三节 汽车产品定义及应用特点   第四节 汽车产业政策及产品标准   第三章 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经济运行情况   第一节 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基本情况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二、我国汽车行业市场特点分析   三、我国汽车行业技术发展状况   第二节 我国汽车市场存在问题及发展限制   一、主要问题与发展受限   二、基本应对的策略   第三节 我国汽车上游产业发展情况   第四章 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主要指标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数据统计与监测   一、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企业数量增长   二、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从业人数调查   三、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总体销售收入   四、2005-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总额   第二节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最新数据统计与监测分析   一、企业数量与分布   二、销售收入   三、利润总额   四、从业人数   第三节 2005-2010年汽车市场产销率调查   一、工业总产值   二、工业销售产值   三、产销率调查   第五章 汽车产业用户分析   第一节 汽车产业用户认知程度   第二节 汽车产业用户关注因素   一、功能   二、质量   三、价格   四、外观   五、服务   第六章 2009-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2009-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结构分析   一、中外汽车竞争分析   二、汽车价格竞争分析   三、汽车成本竞争分析   第二节 2009-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2009-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提升竞争力策略分析   第七章 2008-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A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二节 B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三节 C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四节 D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五节 E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三、企业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八章 2010-2013年汽车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第一节 国际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一、国际汽车市场发展前景   二、2010-2013年国际汽车市场发展预测   三、世界范围汽车中长期市场发展展望   第二节 我国汽车行业中长期预测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前景   二、2010-2013年我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   三、我国汽车中长期市场发展展望   第九章 国内汽车市场深度分析   第一节 汽车市场现状分析及预测   第二节 2005-2015年供给分析及预测   第三节 2005-2015年需求分析及预测   第四节 产品消费领域与消费结构分析   第五节 汽车价格趋势分析   第十章 投资企业投资价值分析   第一节 SWOT分析   一、投资机会与风险总结   二、投资必要性与意义   第二节 投资建设方案及工艺   一、投资方案及优劣对比   二、投资建设工艺   三、投资建设建议   第三节 投资收益测算及投资建议   一、成本费用测算   二、收入测算   三、经济效益评估   四、社会效益   五、尚普咨询建议

汽车市场分析论文怎么写啊

173 评论(14)

figols

汽车企业的自主品牌建设入世后我国汽车工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因此要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汽车整车速度,提高我国汽车工业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实现汽车工业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由之路。国际竞争能力不强,自主开发、自主创新的能力不高,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比较少;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产品的结构、组织结构不合理。[主题词]自主品牌,汽车工业,营销,发展,战略汽车自主品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对打造自主品牌时机的判断,企业老总们的回答却颇令人失望———“没有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中国轿车的自主品牌是打造不出来的”、“只有市场规模达到800万辆,汽车企业才有培育自主品牌的动力”…… 支撑这些观点的论据,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开发一全新车型,耗资数亿甚至十亿美元,这需要庞大的生产规模来支撑,否则无法分摊巨额开发费用。 对于发展自主品牌,大企业为何缺少积极性?客观地讲,中国汽车工业引进合资近20年,却没有像日、韩一样培养起自主品牌和自主开发能力,原因诸多从政策层面看,在“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思想指导下,企业过分强调了对国外技术的引进,却放弃了诸如“上海牌”等原有的产品和平台,失去了自主开发的载体。随之而来的对国产化率的追求,导致企业将所有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其中,虽初步建立了轿车工业的零部件体系,却在国产化压力下忽视了开发层面的技术学习,反而加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从体制层面看,作为大集团的当家人,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的利润和职工的饭碗;国家对大集团班子的考核,也主要看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利润是否增长。虽说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是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大计,但考核机制对眼前利益的侧重,不得不让企业经营者们更着眼于新产品引进的成功,而对耗时费力的自主开发缺乏动力。 当然,汽车产业走过的弯路已成历史,自主品牌的重要性正成为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成长,汽车研发力量的全球化趋势,也为打造自主品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引进技术的国内自主品牌,这类品牌虽为中外两方合资建厂,但产品都是引进国外成熟车型技术和品牌,如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等;另一类是使用自主开发车型技术的自主品牌,其产品是由国内企业开发且掌握完全知识产权,如华晨、奇瑞、吉利和比亚迪等。2007年的中国车市,最激烈的竞争来自外资品牌和自主品牌。自主品牌汽车力量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由“星星之火”发展到了“燎原之势”。展望将要到来的2009,国内自主品牌是否能在外资军团的夹击下突破重围,取得长足的发展呢?1文化建设汽车文化薄弱。没有文化的汽车工业是没有灵魂的汽车工业。这个文化既有传统的广义的民族文化,又有狭义的汽车产品的文化。未来,上汽自主品牌汽车需要提高的不仅仅是技术,还要把技术背后的文化用产品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恰恰是需要上汽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积累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将这种文化与中国2000多年的文化相融合,才有可能使上汽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实力。新产品的研发 (1)分析。我国汽车生产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的如汽车工业产品开发投入少,设备落后,数据积累少,有经验的开发人才匮乏,尚不具备轿车产品整车自主开发能力。但是,近年来在我国政府大力倡导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大环境下,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已经在发动机、变速箱、模具开发等部分领域都开始拥有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的核心技术。 (2)启示。 所以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将是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创建中的突破口,我国不仅要引进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先进的制造技术,更要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外国先进的研发技术,尊重发展的科学规律,站在别人的既有成果上去发展才是理性的选择。“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符合后发国家的技术赶超理论,韩国和日本的汽车产业在发展初期也选择了这一路径,对于前二十年的效果不佳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市场为什么换不来技术?”而不是简单的否定为“市场换不来技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在于引进什么样的技术和怎么引进,引进之后如何消化吸收。 品牌定位 (1)分析。品牌定位可以帮助品牌树立形象,有助于品牌传播,也能体现品牌的个性。所以它是国外汽车品牌普遍具有的重要特征。如“沃尔沃”的安全;“宝马”的速度;“丰田”、“本田”的节能;以及“劳斯莱斯”的尊贵和卓越的质量。这些品牌的定位迎合了消费者心理需求,从而有效地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我国汽车自主品牌与国外品牌相比还缺乏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对同一款车常常有多个不同的诉求点,所以没构成对某一特定消费群体吸引力的要素。比如想诉求尊贵豪华,还想实现大众化;想追求卓越性能,还要标榜经济车型。导致了品牌形象模糊,定位混乱,让消费者难以选择。(2)启示。可见,品牌定位不是盲目的,要在深入了解消费者及目标市场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从他们的“期望需求”上找到与目标品牌的价值契合点。当同类产品竞争激烈时,品牌定位更是影响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企业要善于分析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心理特征,通过理性的,感性的或情感的品牌定位方式来达到塑造形象,赢得发展的目的。4渠道建设我国汽车工业渠道铺设滞后。俗话说,“得渠道者得天下”,虽然经过与大众、通用汽车公司20多年的合资,上汽的国内营销渠道铺设的不错,但是,就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其渠道铺设很薄弱,售后服务也没有完全跟得上。如果借助于经销商的销售网络,不仅仅在销售、利润控制等方面处处受制于人,而且在市场的拓展、战略布局等方面也很被动。一旦与经销商的合作出现问题,将会给企业在当地市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有很大的风险性。我国汽车自主品牌要真正实现其“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既要在技术、品质等方面取得突破和进展,还必须精确细分市场,找准市场突破口,以造型新颖、技术升级、品质可靠的全新普及性产品,有效激发需求、做大市场。只有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厚的市场发展潜力,“既叫好又叫座”的自主品牌,才有旺盛的市场生命力,才能为自主品牌注入更多的激情与活力,才有望成为自主品牌的未来领军者,带动自主品牌完成全面的战略反攻。 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这需要这一代人甚至下一代人不懈的努力。
253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