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9

Tangbojie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世界史博士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公子羽灬

已采纳
2014年8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国际新闻界》刊登了一则《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的公告》。当时,于艳茹已从北大毕业。公告称,经编辑部仔细比对,于艳茹发表在该刊2013年第7期的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大段翻译Nina R Gelbart发表于《Eighteenth-Century Studies》1984年第4期的论文《Frondeur Journalism in the 1770s: Theater Criticism and Radical Politics in the Prerevolutionary French Press》,甚至直接采用Gelbart引用的文献作为注释。该公告还附上了两篇论文全文,并用黄色标注了于艳茹具体抄袭的内容。 2015年1月9日决定,北大调查后决定撤销于艳茹博士学位。但于艳茹本人并不接受这个决定,向北大提出申诉。2015年3月17日北京大学通报称,经北大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认真复查和充分讨论,认定世界历史专业博士于艳茹发表的论文存在严重抄袭行为,因此决定维持原处理决定,撤销于艳茹博士学位。2015年3月18日,于艳茹请求北京市教委撤销北大的决定。2015年5月22日下午,于艳茹收到北京市教委寄来的学生申诉答复意见书,对她的申诉请求,北京市教委未予支持 。2015年7月17日,因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涉嫌抄袭,已取得的博士学位被北京大学撤销,于某某将北京大学诉至法院,要求判令撤销《关于撤销于某某博士学位的决定》并恢复于某某博士学位证书的法律效力。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 环球时报评“于艳茹涉嫌抄袭”:莫把举报都看成报复。 河南商报:29年前文章如何变成某人“新发现” 凤凰网:从于艳茹剽窃看学术造假耻感缺失。 西安晚报:北大历史系博士毕业生论文涉嫌抄袭理当终身究责。 科学网:马后炮:说说于艳茹事件 作者赵美娣认为于艳茹作品不能算是严重抄袭,而应是引用不当。在整个学术圈学术不端严重的今天,严惩于艳茹只是断送年轻人的学术生命,而并不能解决学术环境恶劣的问题。网友质疑2014年8月27日新闻直播间称,于艳茹抄袭达五成以上。 这与《国际新闻界》公告 及其他网络新闻中给读者的印象(几乎全文照抄或翻译)似不相符。经查阅《国际新闻界》公告所附论文原文,有网友发现绝大部分高亮显示都有引文标记。有理由认为当时的编辑是在明知她大段引用的情况下刊发了这篇论文。或许她的问题不在抄袭,而在于引用过量。是否为抄袭,论文中多少比例属于抄袭,需要有更为严谨的专家论证。当事人2015年2月28日,于艳茹于接受法制晚报采访时首度回应抄袭事件:北大通报说我“承认抄袭事实”是失实的。我在给北大写的书面说明和约谈记录中,从没有过“承认抄袭”的说法。那篇文章在客观上是否构成抄袭是有疑问的。我也绝对没有抄袭的主观故意,错误是因为我对杂志和文章定位有误以及写作经验不足导致的技术失误。不过,我向北京大学和社科院都写了书面说明表示道歉,毕竟我的文章存在学术规范错误,客观上给两个单位的名誉带来了损害。总之,我不是学术混混。这篇文章与我获得博士学位没有关系。

世界史博士论文

195 评论(9)

豆豆5328

从世界文化史看枢轴时代 如所周知,「枢轴时代」(Axial Age, 800-200 B C)是德国思想家雅斯贝斯(Karl Jaspers)在40年代末期提出的观念。他指出在那个时代,古代旧大陆的几个主要文明地区,西从东地中海,东至中国的华北,南至印度的恒河流域,都曾同时产生了思想与文化的突破。在他原来的构想中,中亚古波斯祆教(Zoroastrianism)的出现也是包括在「枢轴时代」的文化突破 ,不过近年来学界对祆教是否开始於那个时代,已有怀疑与争议。但是即使把古波斯文明除外,我们仍然可以说,世界三个主要文明,西方、中国与印度,在它们早期发展的过程中,都曾经历过「枢轴时代」的文化跃进。   这篇文章有两个目的,首先是对历来有关「枢轴时代」的认识与研究,作一些大略的检讨,更重要的是:从世界文化史的角度对这时代的历史意义提出一些个人初步的看法。  一 西方学界对「枢轴时代」的看法   西方学界第一次注意到「枢轴时代」这个历史现象是十九世纪初叶。当时,法国的东方学家亚贝尔─雷慕沙(J P Abel-Remusar)已注意到公元前一千年间,在古代东西几个主要文明的区域 ,大约同时发生空前的思想跃进。十九世纪中叶,德国学者拉苏斯(Lasaulx)在他的论著 已经把这个现象提升到历史哲学的层次去反思。但是一个半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对这个文化历史现象,虽迭有讨论,到今天,西方学术界的主流仍未给予这现象应有的重视,推究起来,大约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西方史学与社会科学界的主流,承袭了理性主义的传统,一向是从西方中心的思想架构去看世界历史的发展,自然很难看到非西方地区(如中国与印度)的文化思想跃进有何举足轻重的世界性影响,韦伯(Max Weber)所代表的学术传承就是一个显著例子。如所周知,韦伯对非西方世界几个主要地区的文化发展,曾著有一系列比较文化研究,但是因为他的思想架构是建筑在西方文明特殊发展出来的理性观念上,他虽然对中国与印度传统文化都有专著,却并未重视这些文化在「枢轴时代」所产生的思想突破的影响。   韦伯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传人,社会学家帕森斯(Talcott Parsons),在50与60年代,也是以西方特有的理性化观念为出发点,把世界各种文化放在一个统一的演化架构内作比较研究。不错,他也曾提到公元前六世纪以後在世界几个主要文明圈内发生的「哲学突破」(philosophical breakthrough),但谈到古代文化发展的创新,他只认为古代西方的希腊与以色列是他所谓世界文明演化的「苗 社会」(seedbed societies),而中国与印度的古文明完全不在其列。韦伯与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是二次大战後在西方盛行的现代化观念的思想根源,可以说是现代西方学界的一条主流思想。这条主流思想在近年来,透过贝拉(Robert N Bellah)对宗教演化(religious evolution)的论著,特别是艾森斯塔特(Shmuel N Eisenstadt)的比较文化研究,开始正视「枢轴时代」在人类文化史上的重大意义,但他们对「枢轴时代」的认识是否会对西方学术主流产生影响,尚在未定之天。   这 值得顺便一提的是,在西方学术主流之外,对「枢轴时代」这观念也有一些反响,这 最重要的当数西方现代思想家佛吉灵(Eric Voegelin)巨著,《秩序与历史》(Order and History)。佛氏完全不同意黑格尔─韦伯这一思想传承对「理性」这观念所作的狭隘理解,因此他在评¤世界文化的发展时,可以对「枢轴时代」作相当同情的了解,但问题是他跳出了黑格尔─韦伯这一思想传承的小框子,却跳不出西方文化的大框子。他的基本思想毕竟还是以古希腊与希伯来的精神思想为本源,从这本源的深处他吸收了一些对宇宙与生命的感受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认识,以此为根据他纵览世界文化的各主要发展,给予古印度与中国文化在「枢轴时代」所出现的思想跃进很高的评¤,但最後就生命与历史的 悟深度而言,他仍不认为後者可以与古希腊与希伯来文化在同时所产生的思想突破相提并论。   上面说到在西方学界主流内外对「枢轴时代」这一论旨所产生的一些反响,但这些反响却经不起西方学界在近三十年所涌现的一股强大思潮的冲击,这股思潮就是一般泛称之为後现代主义。这股思潮在两方面对「枢轴时代」的讨论间接地产生负面影响。首先,後现代的一个基本观念是否认主体意识对了解文化现象的重要性。而主体性的重要性正是「枢轴时代」论旨的一个前提:这个时代的出现正由於当时的一些思想人物的主体意识产生了突破性变化,否认了这个前提自然使人无法看到「枢轴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次,後现代思潮与「枢轴时代」论旨都重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但後者认为不同文化之间有高低发展之异,而前者则因为有文化相对主义的倾向而否认不同文化之间发展程度的高低差异性。二者在这方面观点的不同,自然使得「枢轴时代」这观念在後现代的思想圈 没有引起兴趣。   上面的讨论不但使我们了解为何「枢轴时代」的论旨迄今不能在西方学术界与知识界受到广泛重视,同时也可反衬今天重提这论旨的学术与文化意义。一方面它可帮助我们走出西方文化中心的思想框架去认识人类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认识「枢轴时代」这个文化现象,我们也可避免文化相对主义的陷阱,进而看到人类的一些共有经验在古代不同文化社区 形成内容不同的思想跃进,而这些跃进给此後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想前提,也因此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 二 「枢轴时代」的起因   探讨「枢轴时代」这个历史文化现象,我们首先会问,为何这个现象发生在世界某些地区而不在其他地区出现?更重要的是:为何这个现象在古代几个主要文明地区同时出现?原因是甚堋?这发生缘起的探讨当然是重要而且极饶兴味的问题。西方学者从十九世纪初叶开始认识这现象时,就曾提出这个问题。当时有些学者曾以文化散播(cultural diffusion)的看法作为答案。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这个文化现象先在一个地区出现,然後散布到其他地区。鉴於「枢轴时代」的文化跃进,在不同的文明地区,以不同的文字形式与思想内容表现,这种文化散播的说法当然很难成立。  也有一些学者试图从各文明的历史环境变动所造成的刺激与回应去解释「枢轴时代」思想突破的出现。例如德国学者亚佛得.韦伯(Alfred Weber)就曾指出公元前2000-1000年间,印欧游牧民族从今日俄国南部向外移动,四处迁徙,在公元前1000年以後开始与当时几个主要文明地区接触而产生冲击。因此他认为这种人口大迁移所造成外在环境的刺激足以解释为何印欧民族迁徙所至之处,当地人民受到震荡,对生命产生新问题与新思想,由此而有「枢轴时代」的思想创新。   此外,欧洲学者魏尔(Eric Weil)也曾经从环境论的观点提出类似的解释。他指出「枢轴时代」的思想突破都是在各文明发生崩解的过程中产生。这不是偶然,因为 答案补充 太多了,你自己到/clcjxs去看看
330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