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建筑学调剂
“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理论统一”的重大意义统计学家王见定教授指出:社会统计学描述的是变量,数理统计学描述的是随机变量,而变量和随机变量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统计学家王见定教授著有联系,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数学概念。王见定教授的这一论述在数学上就是一个巨大的发现,我们知道“变量”的概念是17世纪由著名数学家笛卡尔首先提出,而“随机变量”的概念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苏联学者首先提出,两个概念的提出相差3个世纪。截至到王见定教授,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人提出变量和随机变量两者的联系、区别以及相互的转化。我们知道变量的提出造就了一系列的函数论、方程论、微积分等重大数学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而随机变量的提出则奠定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和促进了它们的蓬勃发展。可见变量、随机变量概念的提出其价值何等重大,从而把王见定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变量、随机变量的联系、区别以及相应的转化的意义称为巨大、也就不视为过。下面我们回到“社会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统一”理论上来。王见定教授指出社会统计学描述的是变量,数理统计学描述的是随机变量,这样王见定教授准确地界定了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各自研究的范围,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这是对统计学的最大贡献。它结束了近400年来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以上五花八门种类的统计学的混战局面,使它们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由于变量不断地出现且永远地继续下去,所以社会统计学不仅不会消亡,而且会不断发展状大。当然数理统计学也会由于随机变量的不断出现同样发展状大。但是,对随机变量的研究一般来说比对变量的研究复杂的多,而且直到今天数理统计的研究尚处在较低的水平,且使用起来比较复杂;再从长远的研究来看,对随机变量的研究最终会逐步转化为对变量的研究,这与我们通常研究复杂问题研究转化为若干简单问题的研究的道理是一样的。既然社会统计学描述的是变量,而变量描述的范围是极其宽广的,绝非某些数理统计学者所云:社会统计学只作简单的加、减、乘、除。从理论上讲,社会统计学应该复盖除了数理统计学之外的绝大多数数学学科的运作。所以统计学家王见定教授提出的“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统一”理论,从根本上纠正了统计学界长期存在的低估社会统计学的错误学说,并从理论上和应用上论证了社会统计学的广阔前景。[2] [6][5] 
计学,可以说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会受到统计学的影响。但是很多人,即使受过统计学的正规训练,也会在不知不觉之间犯一些常见的分析错误。下面这篇文章,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统计研究错误。 参照组(Control group)那天我恰好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叫做《眼保健操对于保护眼睛有作用么?》。作者的观点是眼保健操没有什么作用,列举的证据是眼保健操在中国的学校里推行了50多年,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近视率大大上升了,而非下降。因此作者得出结论:眼保健操对视力有害。乍一看,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50多年前我们开始在学校里要求学生们做眼保健操。但是现在孩子们的近视率,则要比当时的那些孩子的近视率高出很多。但是如果就因为这个而得出眼保健操没用的结论,则是谬之大矣。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参照组。和建国初那时候的孩子们相比,现在的孩子由于功课压力,在室内花的时间(读书,做作业,上补习班等)大幅度增长,用眼的“诱惑”也大大增加,比如电视,电脑,手机等等。因此无论是否做眼保健操,现在孩子的视力肯定都不及当时的孩子。这也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情况也类似。而这些国家都没有眼保健操。如果要真正研究眼保健操对于保护视力是否有效,那么就应该通过参照组来对比。研究人员应该找到两组情况类似的样本(比如同一个学校里的孩子)进行研究。这两组样本的区别除了他们是否做眼保健操以外,在其他方面越相似越好。然后通过一定时间的跟踪调查,研究人员才可能得出更加客观和可靠的研究结果。1747年,苏格兰医生James Lind在一艘名叫Salisbury的船上成功的找到了治疗坏血病的方法:就是通过吃橙子和柠檬补充维他命C。而他找到该疗法的关键就是运用了参照组实验方法。坏血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坏血病的发病特征包括皮下出血(因此腿会变黑),极度疲劳,牙床腐烂,肌肉变软。长期出海的船员和海盗是坏血病的多发人群。James Lind使用的参照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Salisbury这艘船上,Lind医生找到了12个坏血病严重程度差不多的病人,将他们两人一组分成6组。对于这6组病人,Lind医生给予了他们6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橙子,柠檬,苹果酒,醋和盐水等。后来Lind医生发现,食用橙子和柠檬的那组病人的恢复速度显然比其他组别要快很多,因此得出结论橙子和柠檬可以治疗坏血病。现在我们知道,橙子中的维他命C才是坏血病的克星。Lind医生通过参照组实验获得的这项重要发现,帮助挽救了成千上万的水手的生命。如果没有参照组这个重要的分析方法,Lind医生能否找到正确的解药要打一个大问号。当时,Lind医生一度怀疑坏血病的病因和啤酒有关。Lind医生观察到,每次船上的啤酒被喝光时,往往也伴之以坏血病的大面积流行。但事实上,啤酒喝光,和坏血病盛行,只是一个巧合而已。因为坏血病往往多发于长期航海旅途中,而在海上旅行久了,啤酒自然也会被喝完。如果不通过参照组方法去分析真正的原因,那么就可能得出啤酒能够治疗坏血病这样错误的结论。在我们阅读分析一些统计研究报告时,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要看该研究有没有参照组进行对比。如果研究只是比较了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缺乏参照组进行对照,那么该研究的结论就值得怀疑。 随机取样(Random Sampling)下面来讲讲“随机取样(Random Sampling)”这个问题。在现实中,我们经常面对的问题是,需要研究的样本量太大,无法收集到完整的数据。比如我们想要了解全国十几亿人的想法,或者想要知道所有沿海城市的中产阶级的消费偏好,等等。要想精确的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随机抽取一些代表性样本,通过样本的表现来推测整体的特征。如何确保收集到的样本真正“随机”,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问题。在这方面有很多失败的例子可供我们学习。1936年,美国的总统选举大战在罗斯福(FDR)和兰登(Alf Landon)之间展开。在选举投票前,当时一家非常大的调查机构Literary Digest发出了1千万张明信片来收集美国人的投票倾向。在这1千万张明信片中,Literary Digest收到了2百万份回复。在这些回复中,绝大部分人都倾向于选兰登。因此Literary Digest得出结论:兰登将赢得总统选举。当时还有另外一家新成立不久的调查公司,名叫Gallup。Gallup没有Literary Digest那么大的预算。他们只是有针对性的选了几千个受访者做了民意调查,并得出罗斯福将会赢得总统大选的结论。
《河北省脑瘫患儿生存质量状况调查与经济负担评价_崔巍》文中 表12计算错误。统计表核算“合计”结果是错的。按照表里的数据,计算一下就知道了。
一、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不论是什么错,还是谁提出的,一经核实,原刊物会在以后的期刊中,给出勘误表或更正。如果是作者本人,发现的最好尽快与杂志社联系,予以更正,并附一封对读者的致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