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ianthus21
没有狂暴的风沙,就没有壮观的沙漠;没有汹涌的波浪,就没有没有宏伟的大海;没有努力地奋斗,就没有绚丽的人生。 常言道“不经历风雨怎能看见彩虹”,在我们生活中也同样如此“不经历奋斗怎能尝到快乐”;面对困难,我们不能蜷缩在墙角瑟瑟发抖,而应该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努力地奋斗。 席慕容曾说过: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在于它的无邪与无暇,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然而,我认为,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在于那时的我们是年轻的,有年轻的外表,年轻的心境,年轻的干劲,有对未来的期许,对梦想的执着。更重要的是,年轻的我们不怕失败,我们勇于奋斗。 我对奋斗的解释是:为自己想要获得的事物或人努力打拼,不断努力。 小时候,我会为了一颗糖果的奖赏而在中午乖乖午休;大一些,会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而努力考到一百分;再大点,我学会了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奋斗,即是奋力战斗,在属于自己的战场上,全副武装,厮杀呐喊,流血流汗都不算什么,因为心中装着满满的梦想,那是美好的未来。 有一首歌唱道:得来不易,好好珍惜。旁人施舍的东西我们不会珍视,因为得到它并不困难。只有我们自己靠拼搏换取来的东西我们才会视若珍宝,因为我们得到的早已不仅仅是那东西,还有附加的努力和汗水。 因为年轻,我们奋斗,因为奋斗,我们永远年轻。奋斗着,是呐喊的青春;奋斗着,就有不灭的希望;奋斗着,就是成功的可能。 我喜欢《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和卢嘉川,他们之所以可以走到一起是因为他们在革命年代里有共同的信仰和追求,他们在一起奋斗,为了新中国的未来奋斗,也为了他们的未来奋斗。书中最后一段这样写道:“无穷尽的人流,鲜明夺目的旗帜,嘶哑而又悲壮的口号,继续沸腾在古老的故都街头和上空,雄健的步伐也继续在不停地前进——不停的前进……”不停地前进,永无止尽的奋斗。我想,这才是《青春之歌》的主旋律,也是青春之歌的基调。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让平凡的人成为优秀的人,让优秀的人成为卓越的人,在这里,各位学哥学姐满怀学习的热情。我们都拥有远大的理想,我们是满怀青春梦想的一代,虽然我们此时学习成绩不同,但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向往,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一中。在这里,我们恪守同样的信仰,写下同样的承诺,怀惴同样的青春。纵使我们的一生平淡无华也无关紧要,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青春需要我们的倾心付出,而这付出就是一种努力,一种拼搏,因此我们在青春也会因为自己现在的努力而变得充实美丽。拥有青春的三中同学们,让我们拿出我们拼搏的精神,奋进的激情,展现青春的风采,调和生命的色彩,秀出激昂的主旋律。奋斗过,就永不后悔 
青春路上,我昂扬向前青春不朽梦永在梦在我心青春岁月与梦想梦的春天青春伴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