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456060
《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它真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老百姓之所以要起来造反,根本原因就在于日子过不下去,是“官逼民反”。小说固然说的是宋朝的故事,但是任何一个小说作家在写书的时候都会把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揉和进去,读者和听众也会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就是《水浒传》的积极因素所在,也是封建统治者要把它列为禁书的主要原因。《水浒传》的成功,在于它不是某一个人坐在书斋里冥思苦想写出来的,而是千百个民间文艺家集体创作的结果。如果《水浒传》的确是施耐庵根据前人的成果整理成书的话,施耐庵的最大功劳,就是没有阶级偏见,没有遵从封建士大夫的正统观念对这些素材进行歪曲和篡改。当然,受历史认识水平的限制,《水浒传》中所宣扬的“忠义”和“替天行道”,都是有其局限性的。“忠”,首先是对皇家的忠。当时人的观念,皇家就是国家,“尽忠报国”就是忠于皇上。因此宋江等人在受招安之前,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号,这个“天”,实际上就是代表“天道”的皇上。因为皇帝都是“奉天承运”的“真命天子”,是“天命所归”,他所奉行的就是“天”的意志。只是如今皇帝宠信奸佞,是奸臣蒙蔽了皇上,是这些贪官污吏们不行天道,于是我们这些做强盗的就来“替天行道”。——实际上这是一种“强盗逻辑”。而受招安之后,不单要去“征辽”,打击异族入侵者,还要去“征方腊”,打击不忠于皇帝、要取代皇帝的造反者。于是宋江等人的旗帜就从“替天行道”改为“顺天”和“保国”了。尽管宋江等人自称具有耿耿忠心,招安之后为皇家拒外敌、平内乱,但是终究逃脱不了被打击、被毁灭的最终下场,也是客观规律所“注定”的覆灭下场。因此可以说,《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正是宋江等人的真实思想。批评宋江不该征方腊,就好像批评岳飞不该镇压杨幺起义、曾国藩不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一样,不是真正的无知,不懂得“历史首先是在历史条件下的历史”,就是有意装傻充愣,用阶级偏见来解读历史。至于《水浒传》中再三宣扬的“义”,则是指江湖好汉的“义气”。封建社会的下层人民,为了维护自身免受暴力的欺压,产生了一种团结御侮的愿望,这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江湖义气”。特别是在流落他乡的游民身上,这种“义”的要求和表现特别强烈。先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开始,继而发展到“救困扶危,杀富济贫”。这种“义气”,在尔虞我诈的官绅阶层是绝不存在的;在封建士大夫中也不可能存在。但是宋江等人所宣扬的“义”,必须服从“忠”这个前提。于是相对说来具有一定革命性和先进性的“义”,也不免黯然失色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水浒传》中也有糟粕部分。例如把这一百单八将说成是“妖魔转世”;调情的描写和杀人的场面太多(王婆说风情和潘金莲毒杀丈夫,简直是在教人如何勾引良家妇女、如何用毒药杀人);宣扬天命、迷信和绝不存在的天书及呼风唤雨的本事等等,对少年读者肯定是不合适的,必须剔除。此外,由于历史语言的变迁,《水浒传》所使用的文学语言,和今天法定的、公认的文学语言,也已经有了相当的距离。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