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医学人文素养议论文题目大全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7

balam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医学人文素养议论文题目大全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ncpcyang

已采纳
学院的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学行业的主要后援军,不仅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培养人文素质,以获取全方位发展的医学界的后备力量。在校期间就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能够更好、更快的帮助他们适应工作后的繁忙、沉重的工作日程,更好的为病患服务。本文通过对人文素养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分析出当前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情况,指出仍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改善局面,逐步的提高我国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医学人文素养议论文题目大全

236 评论(8)

Gulnaz

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一)加强医学人文教师队伍建设由于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人文教师主要是两课教师。一名教师常常要承担上百名学生的人文课程教学任务,教师专业结构单一,缺乏授课技巧,科研压力大,教学任务重,师生比低、学校不重视等问题,导致人文师资力量薄弱,人文课程开设力度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医学院校可增加对人文社会科学有深入研究的教师数量。促进人文教师和医学教师思想交融,加强学科融合型教师培养;适当增加专职教师数量,合理分配教学任务,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医学院校要提高医疗诊治实践中医学生的人文感知与践行能力,指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理解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文化及卫生法学等人文学科,提高医疗诊治实践中人文感知与践行能力[3]。(二)革新医学人文课程结构设置目前,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还是以“三段式”的教育模式为主,即“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医院实习”。有关研究表明:“国内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平均为8%左右。而美国的比例为20%,苏联为22%,德国为26%”[4]。人文课程大多设置于低年级阶段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开设,高年级阶段几乎不再涉及;而事实上,高年级医学生面临实习就业,更应开设一些实践性更强的人文课程为其提供实习就业指南。(三)利用图书馆的资源目前,国内医学生学制长、课业重、临床压力较大,个人课余时间很少,一定程度影响图书馆书籍借阅量,尤其人文类书籍无人问津。再加上一些图书采购员过分侧重医学类书籍,忽略人文类书籍采购的数量和质量,更加重这一现象。校图书馆的人文资源是进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医学院校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统计和分析借阅信息,在了解和把握医学生实际阅读需求的基础上,改变图书馆的陈旧布局和书籍结构,增强馆员的人文意识和服务意识,吸引医学生参与阅读,进而热爱阅读,在阅读中体味人文情怀。(四)营造校园人文气息,提升学生社会能力医学生由于职业特征和要求,通常呈现出冷静沉稳的个性,导致医学院校专业气息过重,人文气息淡薄。医学院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气息,一方面,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如暑期三下乡、走进社区、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提升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如新年晚会,校园歌手大赛,专题知识竞赛,体育类竞技比赛,社团活动、读书会等,丰富医学生校园生活,增加学生之间情谊,培育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提升人文情怀。
231 评论(13)

peter0015852

人文素养-发展的灯塔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上古三代开始,在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中华大地上,人文素养就一直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推动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向前发展。沧海桑田后的两千年,我们在渴求推动自身不断发展时却发现人文素养的缺失,文化的沦亡,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也制约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文素养的提升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发展。文王演《周易》,就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此奋斗不息、拼搏无止境成为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遥想当年韩信有胯下之辱,张良有进履之嫌,卫青为牧猪之奴,樊哙为屠狗之辈,可谓不为人重。但他们去努力,去拼搏,去进取,攀仙桂,步青云,在完成人生价值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自强拼搏、奋斗不息的人文素养可以使我们个人极大地发展进步,发展离不开这宝贵的人文素养。今天的我们,当裹足不前、兔匿龟藏、不思进取、安于享乐时,是否应该找回那缺失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处理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发展。“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慎施于人”要求我们为他人多想一想,跳出狭隘的个人主义;“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醴”昭示着我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伯牙绝弦失子期,更无知音之辈;管宁割席拒华歆,谓非同志之人。不错,友谊建立在共同的志趣上,不分彼此地位高低,年龄大小。陆机折梅逢驿史,聊寄江南一枝春。只要心中挂念他人,情深不必礼重。孔子道遇程生,倾盖而语,初次见面又何妨?我慨叹当今人文素养的流失,我们的人际关系在官网、商网、情网等乌七八糟的网上建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素养的巨大导向力。面对人文素养的流失,我们呼唤人文精神的重建,来推动中国的发展。孟子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号召我们心中长存浩然之气,为国尽忠;范希文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告诉我们应以天下为家;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更启示着我们不敢忘匹夫的家国责任。只有培养起深厚的人文素养,才能使中国雄于地球。在变幻莫测的前进之路上,我们可能迷茫,我们可能彷徨,我们可能不知发展之路在何方。其实,个人、社会、国家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感召力和劝导力。我想,用深厚广博的人文素养来引导发展,也便是青年的责任。
145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