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曼曼
2025-07-16 00:23:06
餐饮企业服务现代化的途径研究 论文编号:GC013 论文字数:13544,页数:19 摘要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饮食文化的国家,我国餐饮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第三产业服务行业的重要力量,而且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还蕴含着巨大的潜力。纵观我国餐饮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国际越来越接轨,餐饮业的传统服务方式的不足处越来越突出,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使我国餐饮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本文针对餐饮业服务方式方面的不足处并借鉴现代服务方式的优势,对我国餐饮业传统服务方式的改进提出了一些意见,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做好充分准备把握机会,迎接挑战,在国际竞争中确立自己餐饮业大国的地位。 【关键词】餐饮业; 服务现代化;餐饮服务 Abstract China has long food culture and is famous for the “delicious meal” The catering industry developed several decades and already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strength to support the third industry to keep on The trade of Chinese food still has a huge potentiality in high speed development for a long Review the Chinese food trade market,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hina is increasingly converging with international The catering industr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bvious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means of service and it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our restaurant placed in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in international In this paper, point some of the services of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restaurant industry and benefit from of modern means of service advantages, and then give some advice to the restaurant industry’s traditional service so that we will wi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furthermore can get back what belongs to us ,and eventually ,we can probably get more than it Key words: the restaurant industry;services modernization ;catering services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4 1研究背景 4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5 3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6 1研究的理论价值 6 2研究的现实意义 6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7 1餐饮企业 7 2餐饮服务 8 3服务现代化 8 第三章 餐饮企业概况及现行服务特征研究 8 1餐饮企业传统服务方式不足 8 1手工作业效率低下 8 2操作程序不规范 8 3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9 4食品加工卫生状况不理想 9 5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 9 6规模化程度不够高 10 7营销观念弱,品牌意识差 10 第四章 餐饮企业服务现代化的必要性研究 11 1适应规模化经营的需要 11 2适应国际化市场竞争需要 12 3适应科学技术发展 12 4适应中国餐饮消费市场发展 13 第五章 餐饮企业服务现代化的可能性研究 14 1原料成本下降、质量提高 14 2外资的大量涌入 14 3加入世贸组织 14 4战略性重组速度加快 15 5拥有相对稳定的消费者群体 15 第六章 餐饮企来服务现代化的途径 15 1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15 2积极引进高科技手段 16 4制定餐饮服务标准规程 17 5完善劳动报酬结构 17 6积极发展绿色餐饮 17 参考文献 18 以上回答来自: -5/htm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合作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2)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对饺子比较熟悉,饺子是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食品,学生对研究饺子会有浓厚的兴趣; 3) 依据山东省地方课程《天天饮食》中“饮食天地”课题。 (二)、课题提出的过程时间:2003年12月10日指导原则: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提出课题 课堂上,同学们一致认为“饮食天地”这个课题涉及面太广、探究难度相对较大,但又对饮食方面的问题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鉴于同学们对研究这个课题持保留意见,我便提出让学生自己围绕“饮食天地”设计具体课题。同学们纷纷抓住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的发言七嘴八舌、此起彼伏,短时间内提出了十余个课题,有:冷菜拼盘之研究、中国传统面点、我眼中的中国鲁菜、食品的营养、饺子文化知多少……经过同学们多次讨论、筛选、研究,大家一致认为“饺子文化知多少”这个课题比较合适,因为“饺子”既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食品,又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喜爱的食品,有比较多的实际操作经验。我尊重同学们的意见,选择了《饺子文化知多少》这个课题。 同学们围绕饺子热烈讨论想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的想了解饺子的历史;有的想知道古代人吃的饺子是什么样的;有的想了解饺子的品种;有的想知道为什么大年三十和初一都要吃饺子;还有的想知道外国有没有饺子、和中国的饺子是否一样等等。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不仅多而且很杂乱。我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与归纳。同学们热烈讨论,充分交流,发言踊跃,最后归纳为四个子课题: (1)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2)饺子的品种; (3)饺子的有关讲究; (4)包饺子的过程与技巧。 二、分组落实四个子课题 时间:2003年12月10日指导原则:师生互动合作课堂活动内容: (1)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选择子课题; (2)每个小组分别制定出详细的研究内容、实施方案; (3)每个小组都选出了课题组长,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确定课题、小组合作实施、广泛收集信息、小组成果展示、教师阶段总结和评价等活动环节的开展,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1、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 3、增进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5、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6、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弘扬和挖掘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浓厚兴趣 四、活动的总的指导原则 1、校内和校外结合 2、课内和课外结合 3、理论和实践结合 4、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结合 5、师生互动合作与学生自主探究结合 切实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整合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特点 五、活动过程 起止时间:2003年12月3日——2004年1月7日1、信息资料收集阶段 指导原则: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学会体验,获得体验性知识,学会多渠道收集信息资料。 具体实施: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注意观察各类与饮食文化特别是有关饺子的场所,提醒学生留意观察马路两边的饭店、酒楼,收集广告宣传用语;带领部分学生到饺子馆,通过看、闻、尝、问等方法,了解济南饺子经营状况及花样品种;借阅与饺子有关的各类书籍进行摘抄;也可以上网查找有关饺子的资料;大家在平时的闲谈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资源共享,使个人的资料储备更完善;亲自实践,在家里学做饺子,在下厨的过程中体验参与的乐趣。2、分类整理信息资料阶段 指导原则:让学生学会系统化地处理信息资料,为利用信息资料提供方便。 具体实施:各组将组员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汇总、归纳、整理,可以是文字、图片、实物,也可以是音像,形式不拘一格,可以丰富多彩。要求组员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充分消化。 3、成果展示阶段 指导原则:让学生充分参与,锻炼语言表达、动手实践能力,体验快乐,享受成功。 具体实施:仔细准备这堂课所需物品,比如:包、煮饺子的原料及工具,挂图,媒体资料等。 (1)教师开场白。 (2)各活动小组依次上台展示实践成果:场景表演、现场操作、经验介绍结合图表展示等等。 (3)教师进行鼓励性小结。 4、活动引伸阶段 指导原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我国饮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具体实施: (1)让学生继续进行各类饮食文化的收集,不定期开展饮食文化交流会。 (2)希望学生加强实际操作,用自己的劳动服务于自己,服务于家人,服务于社会。 (3)让全校师生共同关注饮食文化。 六、活动评价与反思 (一)、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得到了什么 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生活,融入了大自然,使学生的眼睛变的更明亮,小手变的更灵巧了。同学们根据自己设计的调查内容积极查找资料、收集信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学会了体验,学会了多渠道收集信息资料,并有了对社会初步的情感体验。 在分类整理信息资料阶段中,同学们兴趣十足地讨论、筛选、收集、调查、记录与采访的探究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心理环境,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真正实现了“要我做”为“我要做”。 进行成果汇报时,同学们展示的资料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展示形式不拘一格,如:有的以故事的形式叙说、有的以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讲解、有的从网上下载了各种美丽的图片、还有的播放了本小组外出采访过程的实录。这样的汇报、交流,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探索过程的回忆,更是对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梳理,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在交流汇报中不但获得了知识,更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理解。 在“动手试一试”的活动中,使同学们把活动期间所看到、听到、学到的东西,动手表现出来。从他们的 “五彩饺子”、“彩绘饺子”、“什锦饺子”……各种形状奇特、与众不同作品中,使我深深体会到了学生那惊人的创造力和无穷的潜能。 除此,同学们还学会了接人待物、学会了计划和安排、学会了请教、学会了展示自己、增强了受挫能力。就拿采访来说,我们的学生由最初的不敢问、不会问、盲目行动,到现在的选择有价值的问、提前预约、礼貌提问、及时纪录、相互补充、理解被采访这不能合作的原因等良好表现,不能不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给教师的思索 一位著名教育改革家曾这样说过: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得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饺子文化知多少》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使我深深地领悟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和真谛!我们学生不是不行、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当老师的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不敢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其实学生充满了高昂的热情和力量。这个活动不仅给学生带了许多收获,老师也受益匪浅。如:“分类整理信息资料”与“成果汇报”两阶段,使我深深地了解到中国传统美食——饺子的历史渊源、明白了饺子其中的各种讲究与规矩,并通过学生的调查材料还让我掌握了一些包饺子的技巧。整个活动,让我更充分相信了学生的潜能,更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自由发挥、大胆创新。 对于如何搞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还在继续,相信这一新课程改革中的新事物将会为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学习生活带来更为精彩一笔。 附:成果汇报资料(其中的一部分) 民间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在一个贫困的山村,有一户人家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到了年三十这一天,家里没有白面,也没有菜,听着四邻的剁菜声,心急如焚。无奈,只好向亲友借来米面。和好面后,又胡乱弄了点杂菜凑和成馅,就包起了饺子。因为面是借来的,所以包的饺子就格外珍贵,摆放时,就一圈一圈由里到外,非常整齐,也很美观。刚刚从天庭回来的灶王爷看了很高兴。同村有个财主,家有万贯家产,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惯了,根本不把饺子放在眼里。大年三十这天用肉、蛋等料调馅,包成了饺子,乱放在盖帘上。小料饺子下锅煮熟后,一吃味道全变了样。猪肉馅变成了萝卜菜。而那户穷人的饺子却变成了肉蛋馅的。原来,是灶王爷对财主家包饺子的态度很不满意,为了惩罚他,就把两家的饺子给暗中调了包。第二天,这事便在村里传扬开来。从此,人们再忙,年三十的饺子也要摆放得整整齐齐,以讨个“圈福”的口彩。 饺子的传说: 三百年前在东北长白山上,出现一只凶猛无比的大怪兽,常跑到村里来叼走小孩,吃掉牲畜。村里的人都很害怕,这年除夕,村里来了一个名叫努尔哈赤的人,知道怎么回事后,就对村里人说:“别担心,我来替你们除去祸害。”除夕晚上,努尔哈赤便带着武器,独子前往大怪兽出没的地方。半夜,怪兽终于出现了,努尔哈赤一箭便射了过去,大怪兽惊叫扑了过来,他拔出短刀,连刺怪兽,终于怪兽倒地死了。村里的人把怪兽的肉剁碎,包在面皮里煮来吃掉,以发泄心里的愤恨。从此以后,每年除夕,人们都要用面包上肉馅,做成食物来吃,他们把这种食物称“饽饽”。慢慢的,逢年过节吃饽饽的习惯便传到了全国,后来人们又把饽饽叫做“饺子”。 (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画的连环画) 外国饺子大观: 朝鲜饺子:以牛肉为馅,特喜欢在馅里加上辣椒,包的饺子半月形站着。 越南饺子:以鱼肉为馅,还加橙皮、猪肉、鸡蛋,包的饺子却与朝鲜的饺子相反,一个个仰面朝天躺着。 匈牙利饺子:馅是果酱,连李子、杏、乌梅也做馅。包饺子的面要加土豆泥,吃时还要裹上炸好的面包茸。俄罗斯饺子:吃时汤是第一道菜,饺子是第二道菜。 墨西哥饺子:饺子皮是用手压出来的。包好的饺子放入用番茄、辣椒、洋葱煮好的调味汤里煮。 意大利饺子:他们包饺子是把面压成一长条,一勺勺放好馅,再用同样的一条面片合在一起压好后用刀切 饺子摆放的讲究 : 年三十包的饺子,不仅形制上有讲究,就连摆放也有定规。首先是不能乱放。俗话说:“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山东等地盖帘子要用圆形的,先在中间摆放几只元宝形饺子,然后绕着元宝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层摆放整齐,民间俗云“圈福”。有的人家,甚至规定,盖帘无论大小,每只盖帘上只能摆放99个,且要布满盖帘。因此,只能靠调节饺子的间距和行距来实现,谓之“久久福不尽”。。但是在黑龙江部分地区的农家,饺子却不能摆成圆圈。据说把饺子摆成圆圈,会使日子越过越死。必须横着排成行,这样方能使财源四通八达地涌来。
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教材重点才重要,其它知识就不重要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写教案时,主要考虑这样几类知识常常是学习的难点:①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②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③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⑥数学知识运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难的知识3.组织教材,选择教法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重点,确定讲解的层次和步骤同时,在选择教法上,还必须充分重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4.设计数学程序及时间安排对于上课时如何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新授课的内容如何展开;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最后的巩固小结应如何进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时间问题,都应在编写教案前给予充分的考虑5.设计好板书、板画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板书的设计可以从钻研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
论广告设计色彩应用心理摘要: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一个广告的第一感觉往往是通过色彩而得到的,所以要把色彩的特点以及它的特殊性与人们的心理结合起来,在给人们的眼睛与心灵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广告的作用。文章从广告设计的色彩情感和色彩应用两大方面,阐述了广告设计中色彩的应用以及色彩作为一种设计语言对广告设计的影响。关键词:广告设计;色彩;心理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广告业也随之在蓬勃地发展。走在大街小巷,广告的身影随处可见。如今广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广告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推销一种产品、宣传一个品牌,让广大消费者接受和了解。当人们在购买生活必需品、消费品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那些有广告、有品牌的产品,感觉这些产品更加具有保障性。因此广告设计师们在帮客户制作广告的时候,必须将产品和市场以及消费者的心理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打动消费者去关注产品。一幅深人人心的好广告,其广告设计也自然成为广告流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广告设计的原则以及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价值设计师的心理感受具有超越现实生活的巨大空间,以生活为创作基础,在作品中充分反映设计意图和思想。这个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心理活动,它包含着创意、想象和灵感等诸多思维方式。柴可夫斯基说,灵感“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杜甫“下笔如有神”的神助前提是“读书破万卷”,所以说积累知识是获得灵感的基础之一。设计师只有亲身体会生活,并找到自己真切的感受,才能够激发起强烈的设计欲望,这样所设计出来的广告作品才能够打动观者的心灵,唤起观者的审美共鸣,以促进广告的传播,切实体现广告设计的审美功能和市场价值Ⅲ。一件广告设计作品要算得上是好的作品必须具备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当人们首次接触一件设计作品时,最先引起其注意力的,就是作品的色彩,其次是图形,最後才是文字。人们对一个广告的第一感觉通常都是通过色彩而得到的。美好的色彩配置总是能直接左右人们的感知、记忆、联想、情感等特定的心理作用,因此一般来说广告设计中的色彩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功能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鲜明性、认识性、写真性、情感性以及审美性方面。色彩是抓住人的视觉第一关键所在,也是一幅广告表现形式的重点所在,广告使用有个性的色彩,往往更能抓住人们的视线。色彩通过结合具体的形象,运用不同的色调,让人们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和心理联想。色彩表达着人们的信念、期望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测。“色彩就是个性”,“色彩就是思想”,色彩作为一种设计语言,在广告设计领域中所表达的含义是深刻而广泛的,它较之构图和造型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具抽象性格特征,是广告设计的灵魂和精髓。色彩的应用好坏是广告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色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因此,在现代广告设计中,色彩的表现力是影响人产生视觉冲击力以及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它能从直观上给人以华丽、高贵、典雅、媚俗等不同的心理反应_2]。此外,广告设计色彩还有使人增强识辨记忆的价值。广告设计如果由良好色彩构成,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由于人接触事物表面的色彩特征,有时比接触其本质特征更为深刻。色彩还可以传达人的意念,利用色彩设计的创意营造出一种更集中、更强烈、更单纯的形象,从而加深公众对广告信息的认知程度,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3]。因此,色彩在设计中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它在广告设计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色彩不仅有均衡画面构图的作用,还会传达不同的色彩语言,释放不同的色彩情感,使观看者与画面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起着传情达意的交流作用。鲜艳亮丽的色彩有助于广告增大吸引人注意力的价值,因为人的视觉神经对色彩的感觉最为敏感,彩色远比黑白更刺激视觉神经,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在现代的广告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自由地寻找现代社会适当的色彩,并且从中获取灵感,使色彩可以吸引或愉悦消费者的眼睛。借助色彩的各种处理,人们可以认识和识别,有助于创造个性需求,从而加深对广告的印象留存。因此,色彩在广告设计中有着特殊的诉求力。二、广告设计的色彩情感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由于人的记忆、幻觉和联想,色彩的情感离开了形象仍然存在。毕加索说过,色彩和形式一样,与我们的感情形影不离。色彩是最富有表情作用的艺术语言。它能引起观者不同的感觉和联想,产生不同的情感。广告色彩设计的实际心理过程,主要是抽象思维、表象运动和情感活动三者的交织和融合,而情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情感是设计师和观众之间发生联系以及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广告画面都具有明确的主色调,要处理好图形色和底色的关系。设计师要明确色彩定位。同时色彩与基本形的结合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辨认图形,因为色彩所具有的象征性,会使人们产生各种不同的联想,对人们的感情活动具有深刻影响,从而达到广告的最大效应。因此广告的色彩与消费者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密切相关。广告色彩对商品也具有象征意义,通过不同商品独具特色的色彩语言表现出广告的主题和创意,充分展现色彩的魅力,使人们更易识别和产生亲近。现在,色彩在广告宣传中独到的传达、识别与象征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企业家们的重视。有很多大公司、大企业都精心选定某种颜色作为代表自身的形象色和代表色。Eh此可见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价值。(1)运用色调的兴奋感,引起人们观看的兴趣红、橙、黄等暖色调以及对比相对强烈的色彩,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强,可以给人以兴奋感,能够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广告的画面上来,使人对广告产生兴趣。蓝、绿等冷色以及明度低、对比度差的色彩,虽不能在一瞬间强烈地冲击视觉,但却给人以冷静、稳定的感觉,适宜表现高科技产品的科学性、可靠性。(2)运用色调的明快活泼感,产生优美愉悦的效果一般来说,暖色、纯色、明色以及对比度强的色彩,使人感到清爽、活泼、愉快,利用色彩的这一特点设计广告,能够使人心情愉快地接受,告信息。(3)运用色调的档次感,体现商品的不同品位色彩也有档次感,有气派的、华贵的色调总是用于高档的产品,那些朴实大方的色调总是与实用品相联系例如时装广告、化妆品广告常常用彩度高、明度高以及对比强烈的色彩来表现,给人以华丽感。(4)运用色调的冷暖感,表现不同商品的特点在广告色彩中,设计师常常运用暖色调来表现食品,因为食品的颜色大多以红、橙、黄等暖色调为主。如儿童用品给人的感觉往往是热情、活泼、充满朝气,因而儿童用品广告也多用暖色调。而空调、冰箱、冷饮的广告则大都用白色、蓝色等冷色调,使人感到寒冷、清爽。所以企业要瞄准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心理倾向,抓住时代脉搏,设计出最佳的企业产品色。三、广告设计的色彩应用色彩是对人的视觉刺激最敏感的视觉信息符号。据研究,人们对色彩的注意力占人的视觉的8O,而对形的注意力仅有2O。人们在商店和广告面前大多对色彩会产牛难以忘怀的印象。}}1于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更注重对社会大众的特点研究,根据大众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广告设计色彩中的冷暖、灰鲜、明暗、强弱,既是色彩的性质,也是观者心理和视觉情感的反映。与绘画色彩相比,广告设计色彩更注重醒目和对比等因素,以此来体现色彩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设计师如果能够充分应用这些因素和条件,就会使广告设计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1)符合广告产品的属性特征在规划视觉元素如何表现之前,首先要明确它们要表现什么,正所谓“内容决定形式”}5]。不同产品表现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家用电器要表现高科技、精确、人性关怀,食品要表现新鲜、美味、营养丰富,服装要表现穿着者的个性品味、生活主张等。色彩感觉为设计师进行“对症下药”提供了应用的依据,特别是对产品形象色的应用,在广告中比比皆是。产品形象色是产品外貌呈现的固有颜色,例如:蔬菜的绿色,橙子的橙色,番茄的红色,咖啡的深褐色。运用形象色有助于消费者快速地判断产品的性质,产生品质上的相应联想。(2)符合企业视觉形象系统的用色规范就像产品有产品的形象色一样,企业也有企业的形象色。企业形象色是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竞争中,很多大型企业都非常重视提升自身的整体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广告宣传中为了让消费者在众多品牌中识别出自己的产品,企业通常采用统一的宣传用色,并逐步形成具有标志性的色彩形象,从而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识别力。因此,广告用色要考虑企业整体宣传的规划,为树立企业整体统一的良好形象服务。(3)符合不同地域的用色习惯地域的用色习惯,就是针对产品的目标市场和广告推广的所在地域来选择广告用色。我们知道,不同国家、民族由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不同,对色彩的理解、认识也是不一样的。广告色彩设计应尊重不同民族、地域的用色禁忌,否则将会大大破坏广告宣传的效果,甚至导致意想不到的恶果。(4)符合“变化统一”的原则所谓变化统一,实际上就是通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形成广告画西的整体色调,色调体现出广告的性格,性格使产品形象突出,突出的产品形象才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变化是局部的,统一是全部的,要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才能做到既有对比又不失和谐的整体感。今天,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面对高科技的时代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为了舒缓疲惫的身心,更关心情感上的需求和精神上的享受。为了躲避城市的喧嚣和污染,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希望能投人大自然的怀抱,休闲度假旅游也成为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和流行的消费时尚。而正因为这样,它成为感性广告的一个切入点,现代广告设计针对这一需求,充分利用色彩再现大自然的各种美景,渲染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来满足都市人,使以人为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色彩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主体,生命的起伏、人的喜哀、感情的主流以及生活的追求等都构成了色彩生活中广泛的题材。因此大多数成功的广告都善于挖掘色彩对于人的心灵深处的影响,以满足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望与企盼。对于人的价值的肯定,对和平安宁和幸福美满的崇敬,都成为广告表现的新主题,它是显示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诉求。设计师会经常运用广告色彩的情感性和表现性,通过画面去表达一定的主题,虽说每个色彩都有自己比较独特的色彩情感,但不同的色彩搭配有时产生的主体情感效果又是不一样的,充分地把握好色彩的感情规律,可以更好地表达广告主题,唤起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对广告及广告商品的兴趣,最终影响人们的选择。我们可能知道采用哪种色彩组合可以增强广告设计传达信息的能力,但视觉上的色彩传达仅仅是次要的,同一色彩及同一对比的调和效果,均可能有多种功能;多种色彩及多种对比的调和效果,也可能有极为相近的功能。为了更恰如其分地应用色彩及其对比的调和效果,使之与形象的塑造、外表与内在统一,使作品的色彩与内容、气氛、感情等表现要求统一,配色与改善视觉效能的实际需求统一;同时,使色彩的表现力、视觉作用及心理影响最充分地发挥出来,给人的眼睛与心灵以充分的愉悦、刺激和美的享受,设计师必须注意色彩传递的内容,以及公众对某种色彩反应的理解和认知,这样才能在心理或情感的层次上传达信息。四、结束语从今天广告设计逐渐国际化的趋势来看,色彩最新的发展趋势将最终进入和极大地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告设计中的色彩观从以前相对单纯的思想表达方式一直发展到现代,是人们努力研究探索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这也更需要人们不断去感悟色彩,把握色彩,从更深层次上去研究色彩。色彩是广告设计的重要语言和因素,也是设计心理学功能表现的突出方面。为了使广告设计具有一定特色,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品质,就必须在色彩的选择与组合上下工夫,让它不落俗套,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新颖独特的色彩风格和典型形象。同时,更要不断增强色彩设计的社会学和消费心理学意识,与时俱进,为社会繁荣而创造财富。参考文献:[1]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何沽.平面广告设计E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3](墨西哥)费雷尔.色彩的语言[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4]陆红阳.广告设计色彩[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5]李巍.广告设计[M]I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