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19880305
武汉,简称“汉”,现为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武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武汉的考古可上溯到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汉口古有夏汭、鄂渚之名。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现今发现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古语云“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故名汉阳。汉阳及武昌皆有1800年历史,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过是紧连汉阳的荒洲。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武汉首次成为省级行政单位的治所。元代诗人余阙在诗中曾把武昌、汉阳称为“双城”。元末时红巾军领袖徐寿辉曾将其天完政权国都迁至汉阳。 朱元璋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后朱桢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后274年中,朱桢及历代楚王皆在龙泉山(今江夏区)为修建陵地,使龙泉山形成了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的古建筑群。明成化十年(1474年)汉江改道从龟山北麓入江,汉口方才脱离汉阳独立发展,嘉靖年间在汉江新河道北岸形成汉口镇,来自各地的商贾纷纷前来经营,当时汉口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和中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明末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故有“货到汉口活”一说,汉口与北京、苏州和佛山并列,称为“天下四聚”,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享有“楚中第一繁盛处”美誉。明崇侦八年(1635年)汉阳府通判袁瑁在汉口修筑了一条长堤。 1852年,太平军相继占领汉阳和汉口。次年攻克武昌城,为太平军攻占的首座省城。 1858年,《天津条约》增辟11个通商口岸,包括汉口。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在老汉口镇的下游沿岸先后开辟了英、德、俄、法、日五国租界,汉口由传统商业市镇向近代都会转型。成为长江沿岸最早的三个通商口岸(镇江、九江、汉口)之一。汉口的对外贸易几乎可以与上海并驾齐驱。 1864年,为防捻军南下,修筑汉口城堡,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称作后城。 1889年,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在其主政期间,大力推行洋务运动,特别是兴建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张之洞在鄂期间,主持修建了卢汉铁路,兴办教育,创建了两湖书院等新式学堂。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于武昌,打响辛亥革命的首役。10月11日,起义军宣布建立湖北军政府,脱离清朝,定国号中华民国,武汉此时成为中国的革命中心。10月18日,革命军和清军在汉口、汉阳爆发阳夏战争。11月30日,清军败退,火焚汉口街市四天。 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以武昌为湖北省省会,同年孙中山来汉,给予“武汉一呼,天下响应”和“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评价。 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魏尔·瓦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赞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 1922年,江岸火车站为京汉铁路大罢工总指挥部,2月7日二七大罢工遭残酷镇 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划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作为湖北省会,改夏口县为‘汉口特别市,直属于国民政府,并辖汉阳县城。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自广州迁都武汉。1月5日,数十万群众冲击了汉口英租界,2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该租界。4月18日,武汉市政府成立,武昌市与汉口特别市(含汉阳县城)合并为‘京兆区’作为首都,成立武汉特别市。故武汉建市历史仅80余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武汉召开。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8月7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决定中国共产党今后将采取武装暴动的方式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 1931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武汉市区被淹达百日之久,仅市区就死亡3619人。 1938年6月至10月间,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进行长达数月的武汉会战。10月25日,武汉沦陷。 1949年5月15日,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白崇禧乘飞机逃离武汉。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进入汉口市区,次日进入武昌市区和汉阳县,武汉三镇解放。22日中共成立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汉市委员会成立,暂由中央直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设立的首个直 武汉人民抗洪纪念碑辖市。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立像 自1992年5月国家批准武汉市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以来,武汉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地区。加入“WTO”后,武汉坚持“开放先导”战略,大力推进环境创新,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武汉相继建成了武汉天河机场、机场高速公路、长江二桥、长江三桥、百万门程控电话、水厂、电厂、污水处理系统等一批重大枢纽性、功能性基础设施,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对外来企业实行“一条龙”联合办公制度、市长对话会制度、受理投诉制度、投资环境责任制度等等。截止2002年底,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5.7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63亿美元。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4080家。截至2011年底,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84家在汉投资,包括美国的百威、联合技术、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巴斯夫、西马克、麦德龙,日本的川崎重工、美能达、NEC、三井物产,荷兰的菲利浦,英国的BOC、皮尔金顿,韩国的现代、锦湖等,另有300多家跨国公司在汉设立了办事处,其中地区性、区域性总部达到110家。大量外资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城市面貌和城市功能。 
春秋战国时期,以荆山为据点,武汉就成为楚国兴起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现代武汉的城市起源,是东汉末年的位于今汉阳的却月城、鲁山城,和在今武昌蛇山的夏口城。东汉末三国初,地方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是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了一座瞭望塔——黄鹤楼。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汉。当时的武昌是今天的鄂州。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 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另设江夏县管理武昌。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江城之称亦始于隋唐。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经过发掘,武汉出土了大量唐朝墓葬,在武昌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了灰陶四神砖以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宋代武汉的制瓷业发达。在市郊江夏区梁子湖旁发现了宋代瓷窑群100多座,烧制的瓷器品种很多,釉色以青白瓷为主。南宋诗人陆游在经过武昌时,写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来描写武昌的繁华。南宋抗金将领岳飞驻防鄂州(今武昌)8年,在此兴师北伐。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武汉近代历史大事年表 1838年 9月 湖广总督林则徐在武昌、汉口、汉阳查禁鸦片烟。 1853年 1月 太平军攻占武昌城。 1854年 6月 太平军再占武昌城。 1855年 4月 太平军三占武昌城。 1858年 6月 《中英天津条约》签订,规定汉口辟为通商口岸。 1861年 3月 英国在汉口设立租界。 1862年 1月 江汉关开关。 1864年 英国循道会在汉口开办普爱医院。 修筑汉口城墙。 1868年 英国汇丰银行汉口分行开业。 1871年10月 美国圣公会在武昌创办文化书院。1904年改称文华大学。 1873年 1月 轮船招商局在汉口设立分局。 1884年 4月 汉口、武昌、汉阳分别成立电报局。 9月 黄鹤楼毁于大火。 1889年 8月 芦(沟桥)汉(口)铁路开始筑建。 1890年 2月 张之洞奏请建设湖北炼铁厂和湖北枪炮厂。 3月 湖北织布局在武昌兴建。 6月 两湖书院兴办。 1893年 自强学堂在武昌创办。 1894年10月 湖北纺纱局在武昌兴办。 湖北缫丝局在武昌兴办。 1895年 德国在汉口划定租界。 1896年 俄国在汉口划定租界。 法国在汉口划定租界。 1897年 2月 汉口邮政总局成立,辖8个分局。 6月 湖北制麻局在武昌兴办。 本年 叶澄衷、宋炜臣合资兴办汉口燮昌火柴厂。 1898年 4月 张之洞撰成《劝学篇》,提倡“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本年 日本在汉口划定租界。 1899年 设夏口厅,实行阳(汉阳)夏(汉口)分治。 1900年 8月 唐才常的汉口策划自立军起事失败。 1902年 9月 布、纱、丝、麻四局招商承办。 1903年 1月 留日湖北籍学生创办《湖北学生界》杂志。 5月 吴禄贞邀集爱国知识青年在武昌花园山集会,从事爱国反清宣传活动。 1904年 7月 吕大森等在武昌建立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 8月 湖北省立图书馆在武昌成立。 1905年 汉口后湖长堤主干堤建成,后称张公堤。 1906年 3月 刘静庵等在武昌建立革命团体日知会。 4月 芦汉铁路全线通车。 8月 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创办。 1907年 8月 扬子江机器制造公司在汉口谌家矶创立。 本年 拆除汉口城墙。 1908年 2月 汉阳铁厂、大冶铁山和萍乡煤矿,组成汉冶萍公司。 1909年 4月 孙武等在汉口设立革命组织共进会总机关。 1910年 武汉一批产品参加南洋赛会获金奖和银奖。 1911年 1月 蒋翊武等在武昌成立革命组织文学社。 9月 共进会与文学社联合,成立起义指挥部。 10月 武昌起义。 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担任军政府都督。 《鄂州约法》颁布。 民军与清军展开阳夏之战。 11月 黄兴出任中华民国战时总司令。 1912年 1月 夏口厅改制为夏口县。 4月 孙中山抵武汉访问。 9月 陈时在武昌创办私立中华大学。 1913年 5月 江夏县改名武昌县。 8月 中华工程师会在汉口成立,会长詹天佑。 1917年 收回汉口德国租界。 1919年 汉口新市场(今民众乐园)落成营业。 1920年 2月 恽代英等创办利群书社。 《武汉星期评论》创刊。 3月 董必武等创办私立武汉中学。 8月 包惠僧、董必武、陈潭秋等在武昌成立武汉共产党组织 (即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12月 中国共产党武汉区执行委员会成立。 1922年 2月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江岸发生“二七”惨案。 1923年 5月 第一届华中运动会在武昌举行。 1924年 文华大学更名华中大学。 武昌大学成立。 1925年 3月 收回汉口俄国租界。 6月 武汉人民掀起声援“五卅”运动。 1926年 1月 湖北农民协会在武昌成立。 9月 北伐军占领汉阳、汉口。 10月 北伐军攻克武昌。 湖北省政务委员会主任邓演达就职。 11月 《汉口民国日报》创刊。 12月 工人运动讲习所开办。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暨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在汉口成立。 1927年 1月 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办公。 武昌、汉阳、夏口三地为京兆区,定名武汉。 2月 中华全国总工会迁来武汉。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开学。 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开学。 3月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 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召开。 4月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昌召开。 武汉国民政府第二次北伐。 5月 武汉军民反击夏斗寅叛变。 太平洋劳动大会在汉口召开。 7月 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叛变。 8月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本年 开始拆除武昌城墙。 1928年 9月 武昌中山大学改名为武汉大学。 本年 拆除汉阳城墙。 1929年 武汉市改称武汉特别市。不久,武汉特别市改称汉口特别市, 组成武昌市政委员会。 1930年 汉口特别市改为汉口市。 1931年 7月 长江、汉水大水,三镇溃堤成灾。 9月 武汉各界集会声讨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1935年 1月 汉口市无线广播电台开播。 12月 武汉学生积极参加“一二?九”爱国运动。 1936年 粤汉铁路全线通车。 1937年 7月 “七七”事变发生,武汉各界人民集会声援中国军队在华北的抗战。 10月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组建。中共中央长江局在武汉建立。 11月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政院、监察院、外交部、财政部从 南京迁来武汉。 1938年 1月 《新华日报》创刊。 4月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在武汉成立。 7月 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在武汉开幕。 武汉各界掀起救亡献金运行。 8月 收回汉口日本租界。 10月 武汉沦陷。 1939年 日伪武汉特别市政府成立。 1940年 日伪武汉特别市改为汉口市。 1945年 9月 日本侵华军第六方面军在武汉投降。 10月 汉口市政府成立。 11月 收回汉口法国租界。 1946年 5月 国共《汉口协议》签订。 10月 武昌市政府成立。 1947年 6月 武汉大学发生“六一”惨案。 8月 汉口市改为汉口特别市。 11月 汉口被服总厂发生“一一?七”惨案。 1948年 本年夏到1949年5月,武汉各界爱国人士,积极参加 反对国民党进行内战,迎接解放的斗争。 1949年5月16日 武汉解放。望采纳O(∩_∩)O谢谢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在当时得到了前苏联政府的帮助。2011年6月6日,一艘万吨级油轮撞上长江大桥的7号桥墩,此次是10余年来,长江大桥发生的最大一起桥墩遭撞击事件。
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烧土、石斧、石锛以及鱼叉。市郊黄陂境内的张西湾古城遗址为4300年前古人类生活的重要遗存。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属楚国管辖。武汉地方建制始于西汉,为江夏郡沙羡县地。东汉末年,在今汉阳先后兴建却月城和鲁山城,在今武昌蛇山兴建夏口城。时荆州牧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遂成为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吴黄武二年(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瞭望塔,取名黄鹤楼。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扩展资料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叛变,和蒋介石一道举起了屠刀。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中。年轻的共产党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1949年5月16日,武汉回到了人民的怀抱,翻开了新篇章。“一五”期间,全国156项基本建设中,布点武汉的就有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7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多年里,武汉一直行进在共和国城市方阵的前列。1992年5月,武汉成为沿江开放城市。此后的七八年,武汉市经济年均递增16%,一度被经济界称为“武汉现象”。这一年,中国商业第一股“鄂武商”上市,吸引了无数惊奇的目光。短短几年,武汉走出了5支商业股。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百家最大零售商场武汉竟占7家,居全国之首。跨国商业巨头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争先恐后抢滩武汉。对外开放带来外商投资热。全市4000多家“三资”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50多家。累计利用外资超过130亿美元,其中2003年17.8亿美元,高居内地城市之首。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武汉: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百度百科—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