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抗病毒中药论文题目有哪些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26

tyhhjfcvvb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抗病毒中药论文题目有哪些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ssc109

已采纳
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 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 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13、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1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1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6、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17、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18、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 19、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抗病毒中药论文题目有哪些

332 评论(15)

william张

你好,肝硬化的治疗临床一般还是要抗病毒的,但从临床效果来看,单纯抗病毒治疗效果并不好,病情一直在发展,因为病毒是没有杀完的。所以建议还是选择中医中药来调理,如果能遇上一个好些的中医,那么肝硬化还是要以治疗好的。另外要保护好脾胃,如果脾胃不好,就易出现腹水,这时候就不太容易治疗了。
232 评论(9)

1234sally

祖国医学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病毒性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中成药、单味草药与复方制剂都 有。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和复方制剂:羚翘解毒丸、银翘解毒片、复方银黄口服液、清开灵、双黄连、板蓝根冲剂、大青叶口服液、抗腮腺炎针等,经过临床及实验室观察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常用的单味草药有: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草、茵陈、贯众、大黄、虎杖、黄芩、大黄等,广泛地用于治疗上感、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
184 评论(8)

兜兜糖炒栗子

清热解毒类的,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大多数具有西医所说的抗病毒作用。有些药物具有抗癌作用。
240 评论(15)

Hcq12138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很多的,但是需要原创哦。雅文网很多这类论文,也是同学给的  当时我写的《杨树花及其复方制剂药学与临床应用研究》  杨树花(Flos popul)为杨柳科(Salicaceae)植物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或同属树种植物干燥雄花序,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化湿止痢之功效。但因目前缺乏对杨树花药理、药效及毒理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其主要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也尚不清楚,因此局限了杨树花在兽医临床上的开发利用。本研究将杨树花(毛白杨雄花序)与黄芩复方,研制了杨树花复方注射液,对其制备工艺、药理、毒理、质量标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试管法和薄层层析方法对杨树花水提液和水提液的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检识,结果表明,杨树花水提液中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糖、黄酮类、有机酸、强心甙、内酯及香豆素,蒽醌类化合物、酚类或鞣质;可能含有生物碱,不含有皂苷、甾醇、三萜类;乙酸乙酯萃取液中含有化学成分与水提液中基本一致;而正丁醇萃取液含有黄酮、内酯及香豆素、有机酸和鞣质。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法对杨树花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按L9(43)正交试验设计对杨树花水提醇沉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液PH为7,煎煮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2h,醇沉过程中乙醇浓度为65%,超滤液浓度小于5g/mL(按原生药计),超滤温度为15-45℃,压强大于05Mpa。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层析方法对杨树花中水杨苷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纯化,结果表明,经过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层析后,所得水杨苷纯度分别为17%和23%并建立了HPLC方法检测其含量,以C18色谱柱,乙腈-水(7:9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25℃,水杨苷在025μg-0μg(r=9994)之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
82 评论(15)

LeiFP

病毒简介(2)病毒只能在细胞内繁殖,完全依赖于机体细胞提供合成和能量。(3)病毒具有严格的细胞寄生性,对抗生素具有抵抗作用,所以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一般无效或疗效甚微。(4)病毒可根据其核酸类型分为R N A 和D N A 病毒,也可根据感染途径分为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等。常见的病毒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轮状病毒、E B 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常见疾病常见病毒性疾病包括,流感、艾滋病、麻疹、风疹、天花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水痘、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1)流感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类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此外在人类出现的各种流感中,易感人群都是儿童,所以更需要儿童流感的防治。抗病毒中药以抗流感病毒药物最多,如常用的金银花、连翘、板蓝根。(2)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病原体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第1亚群,呈球形,为单股RNA病毒,外有类脂囊膜,表面有血凝素,能凝集鸡红细胞,病毒在胞浆内增殖,对温度、乙醚、酸等都很敏感,其抗原性较稳定。本病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3)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粪-口、血液或体液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4)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共71个血清型,肠道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轻者只有倦怠﹑乏力﹑低热等﹐重者可全身感染﹐脑﹑脊髓﹑心﹑肝等重要器官受损﹐预后较差﹐并可遗留后遗症或造成死亡。中药机理(1)直接抗病毒作用直接杀灭作用 是指中药对病毒侵入细胞前的杀灭作用;阻挡浸染作用 是指中药阻止病毒对细胞吸附和穿入的作用;抑制繁殖作用 即抑制病毒自我复制过程的作用。
316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