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pan2006
中图分类号 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作为馆藏分类体系,作者可在单位图书馆向管理人员借来这本书查询,或者通过互联网输入以下网址()也可查询。本刊稿件一般在“R医药、卫生”和“Q生物科学”中,作者可根据自己文章的研究内容查询详细的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Documentcode) 文献标识码分为以下五种,本刊稿件一般标注为前两类,本刊要求每一篇稿件都应标注文献标识码,例:中文稿件标注“文献标识码:A”;英文稿件标注“Documentcode:A”。不属于下述各类的文章可不加文献标识码。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 (2)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文献标识码: 识码:A 英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Documentcode:”作为标识。 文章编号:这个是期刊收稿后由杂志社给出,作者不用管。 UDC号及其他: 有些国内期刊及很多国外期刊还会要求给出UDC号,UDC《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DecimalClassification)初发表于1905年,一直由国际文献联合会负责修订,其重点放在科学与技术各类,有目的地按类扩充细目,独立分编成册,以供专门图书馆和科技情报部门使用。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找相应的UDC类号。 
国家期刊出版格式要求在中图分类号的下面应标出文献标识码,规定如下:作者可从下列A、B、C、D、E中选用一种标识码来揭示文章的性质: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成果报告(科学技术)、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科技);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的文章(包括特约评论); D—一般性通讯、报导、专访等; E—文件、资料、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注:英文的文献标识码应与中文对应。 [参考文献类型标识码]M——专著 Monograph ; C——-论文集Collection ; N——报纸文章 News; J——期刊文章 Journal;D——学位论文 Degree; R——报告 Report; S——标准 Standard; P——专利 Patent;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Article; Z——其它末说明文献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报告[R]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例如: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计算机程序[CP];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就期刊文章而言,文献号应该指文章编号,比较正规的杂志都有,一篇文章对应一个编号。如 1674-8638(2011)03-0083-05ISSN号(年)期-起始页-总页数 一查就可知是《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三期第83页起的文章。文章名称是《“中间阶层”概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