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鸡Li
关注心理健康,改善师生关系专家组/徐苹据南京市民盟2005年用SCL-90国际公认心理健康测试量表,调查了6城区20所中学712名教师。结果显示南京市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8%,其中6%表现为躯体化,反应为身体不适;4%表现为强迫症状;4%表现为焦虑;1%表现为抑郁(注:市民抑郁症的患病率5%—10%)。50%以上存在疲劳、头痛、头晕、烦躁、焦虑、易怒、过敏、紧张、抑郁、抱怨、自卑、失眠、神经衰弱等身心不适;80%以上感到倦怠,缺乏冲劲和动力。重点中学教师压力大于普通中学;男教师大于女教师;30—40岁的青年骨干教师压力较大;英语教师的压力较大;音、体、美教师压力最小;压力普遍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考试、教学和经济。老师的心理健康会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一个10岁的小学生给老师写了封信,题目是“不气歌”:百病生于气,凡事不生气,心宽不憋气,逆言不闷气,怒言不怄气,受挫不泄气,量大不怒气。目的是让老师和家长在自己没有考出好成绩的时候不生气,自己也就不受气。概括说来,老师的心理健康给学生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师生关系。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而好的师生关系则可以“治病”,甚至使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师生是否会产生对立、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学生能否得到正确的引导和转化,关键决定于我们的心理素质。2.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老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影响和诱导学生,对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有直接积极的影响。相反,老师心情总是不好,很难营造愉快而轻松的课堂环境,常常表现得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学生也因此受影响,经常处于紧张、担心和焦虑之中,往往导致学习效果不佳。3.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学生个性形成的过程中,老师是榜样。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辨别能力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很容易模仿别人。就象植物的“向光性”那样,中小学生的“向师性”是显而易见的。影响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老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们。我们若惩罚和报复学生,学生会是形成敌视和对抗的心理;我们处事不公、乱用权力,会影响学生对社会的看法。将心比心,以爱换爱,以素质育素质,是传承和弘扬的过程,是教育的本质。教师心理挫折的成因可以概括为“五不”:领导管理方式不当,如用非所长、挑剔过多、当众批评、挫伤自尊、感情用事、忽视需求;人际关系不和,如师师之间、师生之间、与家长之间、与领导之间、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不和谐;周边环境不良,如家庭、社区环境不尽如人意;福利待遇不满,如对工资、奖金、住房、交通、子女发展等问题;发展前景不明,包括政治、业务、技术、职称的提升与发展。要增进教师心理健康需要构建有力的全社会支持教育的大系统,需要构建良好的学校与家庭的双边关系,需要构建全面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需要要努力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需要构建教师本人重视心理保健的环境。身为教师,有许多无奈,但也不是毫无办法。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在《好学生,好学法》里写道: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自己方法少。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自己适应环境。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教师需要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天天面对的孩子们。从大处讲,老师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教师作为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去热爱和投身,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与家长的关系,以及自己的家庭关系。还应多接触社会,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文体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也要不断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要用理智来净化情感,用理念来升华情感,用理论来引导情感,用理法来规范情感,心情舒畅地生活和工作。心态好,师生关系好,一切都好。 
健康=财富 进入大学的校门,每一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得人们尤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有利于大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发展。 有两位来自农村的孩子双双考上了重点大学,在所有人都期望他们能有所作为时,却惊闻其中的一位已退学,为什么呢?原来林同学入校后,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际,因自己来自农村深感自卑,在自我、父母的压力下日渐消沉。最终,精神恍惚,成绩快速下降。在某次考试中,竟有三门功课未及格。于是他不得不向父母提出要求退学。而另一位呢?辰同学性格开朗,待人大方,并且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农村出身就低人一等,而是奋发努力,不但考试成绩科科优秀,而且还荣获了国家奖学金二等奖,成了同学,父母眼中的骄子。同样的出身,同样的环境,为何二人的境况会截然相反呢?我想这主要是由于两同学的心理差异造成的。林同学由于内心自卑,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而不知化解,积压心头,于是造成他精神恍惚,注意力淡散,使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最终走向了退学,可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有多重要啊!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健康的、幸福的、成功的。谁不期望有坚强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呢?然而,健康、幸福绝不是仅靠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丰富、科学的饮食,甚至体育煅练就能完全做到的,健康更多的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取决于人的心灵世界。现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中,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的心理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焦虑,困惑也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也凸显出来,所以每个大学生要想取得成功,获得幸福,就必须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 大学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无数事实主明,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拥有更多的幸福。心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最幸福,最成功,然而没有健康,这一切都只能幻想。所以,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健康比成功更重要。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很重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现在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四、不脱离现实环境;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