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5

抬头需要实力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议论文阅读怎么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冷之空

已采纳
议论文常用的四种论证方法 议论文是学生在各级各类应考或平时练笔中选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文体。从各级各类的考场作文评阅及平时作文批改情况来看,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写出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是因为不能恰当或综合运用议论文常见的一些论证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七种: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归谬法、归纳法和演绎法。下面细谈四种在议论文写作时常用也比较好用的论证方法。 一、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5、勤于积累,精于筛选。“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多读书报,摘记、剪贴是主要手段。积累多了,自然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 二、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证法在考场或平时练笔写作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怎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只持之以恒、一暴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三、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做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 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做为喻证的喻体与做为比喻的喻体不同。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争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 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 四、比较法 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对比与类比两种。 1、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 用于类比的事物大致有这么几种:古今中外的史实、神话传说、寓言、写作者自己创设的情境等。 运用类比要注意所选取的“类体”要同类,不能相对或相反;在类比之后要剖析,要善于揭示,一语破的,一刀见血。 2、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 当然,以上所概括的这几种论证方法,仅仅使用其中的一种,有时论述也会过于单薄。为强化说服力,许多议论文兼用多种论证方法。不过,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种,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议论文阅读怎么写

334 评论(14)

ICM2012

有的同学说:写记叙文容易,写议论文难。其实,写议论文并不太难。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发议论。比如:班上有个同学经常不做值日,有的说他“怕脏”,有的说他“不关心集体”。又比如,一场足球赛,本来可以踢赢的,结果反而输了。什么原因呢?有的说是“技术不过硬”,有的则认为“骄兵必败”。这不就是在议论吗?谁做了好事,受到表扬,做了坏事,挨了批评。这表扬和批评不就是对某一事物发表的看法吗?这些看法就是论点。议论文的论点要旗帜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清二楚。例如:“抄袭是一种不劳而获的行为”,“不要让分数捆住手脚”,“题海战术可以休矣!”“有志者,事竟成”等,读者一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观点。观点就象一面旗帜,要让这面旗帜飘扬起来,就必须有坚强的支柱,这支柱就是论据,一篇文章有了鲜明的观点,还要有确凿、充足的论据来证明,否则就没有说服力。有些同学写不好议论文,大概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抽象地讲道理,没有摆事实,或者是一篇文章讲了好几个道理,一个问题还没有说清楚,又扯到另一个问题。一种是论据不充足、不典型,不能说明论点。只有论点,没有充分的论据,只有抽象的言论,没有具体的分析,读者是不会信服的。比如,有个同学为了证明“实践出真理”这个道理,举了自己开始不会做数学题,经过认真思考,后来会做了的例子来证明,这就是论据不足。有的同学写议论文,喜欢举很多例子,在一顶大帽子下面罗列一大堆材料,这样反而影响了论点的鲜明、突出。论据充足不在于材料多少。在一篇文章里,堆砌很多材料,好的材料、真正有用的材料也就容易被淹没了,不如从中选择一二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加以证明,更有说服力。议论文的论点和论据要有紧密的联系,不能互相脱节。有一篇作文,为了证明“自学能成才”,时而举巴甫洛夫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时而后悔自己不用功读书,论据虽然真实、正确,但是和论点没有直接的关系,这样也就达不到教育读者的目的。总之,写议论文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论点(观点)和论据(材料)的关系可以用一句顺口溜来概括:文章两个宝,观点和材料;观点来统帅,材料跟他跑。同学们初写议论文,要紧密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见闻发表看法,论述的范围不要太宽。否则泛泛而论,不深不透,只能流于一般化。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论题小而具体呢?这就要一事一议,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小问题来阐述发人深思的大道理,或者是从大事情、大问题中选取某个侧面,某个角度来谈。例如,你读了关于张海迪事迹的报导以后,感触很深,联系到当代一些青少年的思想学习实际,有必要议论议论,那么,你可以从中选择感受最深的问题加以论述。象《从“镜子书”说开去》、《有感于张海迪学外语》、《贡献与索取》、《书的力量》、《路就在自己脚下》、《让生活充实起来》、《人是要有点理想的》等论题,这样容易论得集中而具体。写一事一议的小论文,都是有感而发,往往在文章开头就把所要“议”的或者引起“感”的具体事情写出来,然后因事而发,由感到议,展开分析和论述。比如残疾姑娘张海迪,靠“镜子书”知道了董存瑞、雷锋,知道了没有上过一天学却写出了《半夜鸡叫》的高玉宝……认识到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就可以选择《从“镜子书”说开去》这个题目来写。当然,在叙述“镜子书”的时候,不要做细致冗长的描述,要用尽可能少的词句,简明扼要地把事情概括出来;在发表议论的时候,不要面面俱到,要力求精当、明晰,联系实际。写议论文,动笔之前,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要证明什么问题,用哪些材料来证明,文章分几个部分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事先考虑好,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写议论文当然要讲道理,但切忌板着面孔训人,无限上纲,扣大帽子,所以,论述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语言要生动活泼。例如正反对比,夹叙夹议,讲故事,打比方,运用成语、典故、谚语、名言警句等,都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加强论证的说服力。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把长而空的文章比作“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用“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说明内容决定形式;用“无的放矢”、“对牛弹琴”两个成语作比,形象地说明不注重调查研究的恶劣后果;用“老鸦声调”说明党八股调难听;用“象个瘪三”,说明党八股难看得很,既形象生动,引人深思,又增强了说服的力量,使读者感到亲切可信。
200 评论(12)

binbin168

首先,开头第一段就要明确提出你要写的论点,即你要写什么,开头要简洁明了,若是用稿纸写3-4行比较合适其次,正文就需要你论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可以引用古今中外比较典型的例子来证明你的论点,一定要有说服力最后,结尾要总结全文,再次点明你的论点,这样可以使首尾呼应,点明主题这就是议论文的大概框架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206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