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如何理解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33

aquil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如何理解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亦烟亦寒

已采纳
1、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乡村振兴的实施是为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吸引力,构建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历史上,乡村的富庶是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乡村的地位与作用,乡村振兴与复兴也体现了我国农村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历史与现实的统一。2、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乡村存在着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生活条件落后等现象,发展经济要求一体化,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不能忽略的。3、新时代乡村发展新动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也确立了全新的城乡关系。4、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任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总体要求,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有利于助力农村高质量脱贫,助推农民致富增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何意义?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转化,就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通俗的解释,就是在当前社会有的地方发展快、有的地方发展慢,比如城市和农村之间,城市资源丰富、机会众多,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里务工就业,造成城市越来越拥挤,农村“空心化”越来越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从2013年到2017年, 全国总人口数在增加,但农村人口却由 s亿减少到77亿。这说明一个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式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但是,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不会改变的,仍然有大量农民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国情也是不会变的。有个理论叫木桶理论,说一个 用木板箍起来的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我们整个国家好比这个木桶,城市和农村就是木板,现在城市的板不但长,而且越来越长,农村的板本来就短,还可能继续短下去。所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基础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最主要的难点也在农村。

如何理解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213 评论(10)

大熊老五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并提高到战略高度,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安排。它统揽了之前的“三农”政策,涵盖了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对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一些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城市偏向”问题,强调农业中的粮食产量,忽视农业的多功能价值,强调农村资源挖掘,忽视农村风景人文,强调农民劳动力转移,忽视在地多元增收,等等。农村稳则天下安。我国的国情、改革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显著缩小城乡差距,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增强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时期增进农业农村动能,推动乡村振兴,根本要靠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资金支持、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等保障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内容,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牛鼻子”,必将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建设现代农业,需要确保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着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不断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把农村建设得更加富裕、美丽、宜居,让农民生活更美好。
224 评论(12)

jxgzcrq

任重而道远。这个问题涉及时政,不好深说,也不好多说,仅从乡村和农民角度说一说。一是乡村缺乏吸引力。种地不赚钱是主要原因,在农村辛辛苦苦种一年地,可能还不如进城打一个月工的收入多。二是乡村缺乏技术指导。别看一些专家文章写得漂亮,演讲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真正放到农村去指导,一方面在农村待不住,另一方面存在水土不服。三星新时代大多农民不会种地,也不愿种地。种地不赚钱是一方面,主要是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农民大多数从来没有种过地,也不会种地,更吃不了苦。别的地区不知道,广东、湖南、四川、重庆等地很多土地荒芜,留守农民多为老幼病残。乡村振兴是大事、好事,也是难事。
250 评论(12)

我爱科学发明

乡村振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本条件。五千年历史上我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国家,当今中国乡村依然占有重要地位。首先乡村人口占比很大,根据刚刚公布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乡村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这个比例是历次人口普查中最少的,但仍然体量巨大,达到5亿多。其次从国土面积上看,乡村面积约88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92%。中华民族的振兴是全体14亿中国人民的振兴,是中国的全面振兴,只有人口众多,地域宽广的乡村实现振兴,中国才能真正的实现振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让全体中国人过上好日子,而5亿多的乡村人口对发展有迫切的需求,广大乡村对振兴有迫切的渴望,如何让乡村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满足乡村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需求,必须实现乡村振兴。因此,乡村振兴关系到中国的振兴,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决定着伟大中国梦能否实现。乡村振兴是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我们国家建立初期,实际上是优先发展工业、优先发展城市的,几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已经得到快速、充分的发展,中国的大城市已经不逊于世界任何大都市,国人出国旅游发现国外的很多城市就好像是我国县城那样的四五线城市,同样很多外国人到了中国的北京、上海都忍不住惊叹,进而不解地问:中国已经这么发达了,怎么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甚至比东京、巴黎、伦敦、纽约这些国际大都市还要美丽、还要先进、还要繁华。但相对而言,我们的乡村却差距很大,经济上,2019年我国乡村经济占全国GDP的比重居然不足5%;生活上,农村各种生活设施严重缺乏;教育上,乡村教育远远落后城市,寒门出贵子越来越难实现乡村和城市的巨大差距,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城市发展程度代表它的发展最高水平,那么乡村发展程度就代表这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经济社会要保持高速、健康发展,乡村必须振兴。
153 评论(15)

燕子爱吃GMO

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顶层设计,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探索乡村建设规律的必然结果,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意义。乡村振兴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2、解决三农问题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考资料:乡村振兴的意义是什么?
200 评论(12)

寒之玉

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东滩顾问认为,随着服务业、消费和高科技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三架马车,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受到高度关注,乡村将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战略空间。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以来连续十二年锁定“三农”。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到“美丽乡村”,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对农村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全面升级!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2 年,十八大明确提出“美丽中国”这一概念,而美丽乡村建设则是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2012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来看,主要聚焦点从关注增量到关注整体,从单点突破到全面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聚焦“农业科技创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聚焦“现代农业”,核心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聚焦“农村改革”,提出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要求,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聚焦“农业现代化”,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明确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聚焦“农业现代化”,提出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做出了全面布局,田园综合体等成为引领乡村发展的新引擎。提出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等,全面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建设三区三园一体,大规模实施节水工程、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等。
88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