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NIUNIU123
一、用无私的爱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 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环境,所接触的人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能否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幼儿教师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权威",教师如何对待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如何,都将会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幼儿刚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进入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他们难免会感到焦虑,担心,恐慌。教师应当理解幼儿的这种表现,教师要对幼儿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时时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和蔼可亲地与幼儿说话。对幼儿的哭泣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大声训斥。如入园不久的幼儿,对集体生活不适应,会哭闹好长时间。此时,教师应该坐在幼儿的身边,给他(她)擦擦眼泪,甚至将他们抱在怀里,和他们一起玩、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事情。慢慢的幼儿对教师的戒备心理消除了,他们会很自然的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 二、尊重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孩子的生活经验少,知识贫乏,但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孩子则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教师教什么,孩子学什么。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总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思想、知识、经验传授给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没有了自我,情感、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师的操纵中被压抑着,教育活动的效果肯定不佳。 面对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教师应从领导者的位置上走下来,蹲下身,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与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教师视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他们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教师应该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 幼儿都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成天总是问东问西,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面对成天闯祸的孩子,教师如果过于严厉地批评,甚至体罚。那么幼儿会越来越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可见,教师对幼儿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会对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以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幼儿也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 总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支持系统,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全体幼儿教师要努力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对幼儿产生的影响。语言态度本身可从不同的角度区分为情感和理智两方面,幼儿的语言态度是属于情感化的,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贫乏,语言水平低,不能对特定语言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进行理性的评价,因而幼儿的语言能力除外在教育外很大程度上依存于教师的语言态度。如幼儿在倾听教师讲述时在情绪、情感上常常有较明显的反应,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幼儿伴随着老师的讲述不时表现出与故事意境相一致的或喜、或悲、或笑、或哭、或高兴、或生气的表情和动作,得意之处甚至会跳起来。因此,教师自身的语言态度(声情并茂)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对语言态度的认识如果是积极的,那么,他就会关注自身的语言面貌和语言行为。如坚持用普通话交谈,谈吐自然、亲切,恰当地使用词语,声音抑扬顿挫等,让幼儿感受到教师语言的亲切、幽默、动听等,从而对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变得爱听、想说、乐讲。相反,如果教师本身对语言态度的认识是消极的,那么,教师常常不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如说话时习惯用方言,或漫不经心或毫无表情、用词单调等,有的老师较内向,对幼儿或 “沉默寡言”,或不苟言笑
可以依据大方向去检索目前的热点根据热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写作论文如果是发表可以帮你
蒙台梭利教师运用身体语言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语言有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之分,所谓无声语言就是我们的身体语言,也就是态势语言。态势语言是人们在交际中用肢体态势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有声语言。这种肢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语言乃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语言修养是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孩子得到的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作为蒙台梭利教师,其讲课语言既要符合对所有教师的一般语言要求,又要有反映蒙台梭利教育特殊规律的特殊语言要求。蒙台梭利教师的语言修养,将决定着孩子在活动中的效率。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蒙台梭利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乃至其它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一名优秀的蒙台梭利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他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用纯熟、优美的身体语言将幼儿的一日生活更具有趣味性和艺术性,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工作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教学中常见的态势语有眼势语、手势语、头势语、面势语和体距语。 (一)眼势语 (1)注视。目光较长时间地固定于某人或某物。注视辅以不同的视线、视角和不同的表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亲密注视会给孩子一种亲切的感觉。(2)环视。目光在较大范围内作环状扫描。环视可使教师的面部表情显得自然、灵活。如果课中完全没有环视行为,就会给学生以教师呆板、不热情或高傲的印象。(3)盯视。使视线集中在某一范围内,目光不流转,甚至连眼都不眨一下。这种眼势用于事物,可表示强烈兴趣。 (二)手势语(1)翘拇指。主要表示高度称赞、非常佩服、绝对的首屈一指。(2)伸食指。食指与嘴唇垂直并靠拢嘴唇或与嘴唇接触,表示“请安静”。这时嘴唇通常撮起,眼睛要稍稍睁大。(3)丁字手势。丁字手势的含义为“暂停”。(4)按掌。单手下按用于个体,表示坐下,双手下按用于群体,其义是要求坐下,引申为“停止做某事”。(5)抬手。单手上抬用于个体,表示起立,含有请的意思。双手上抬表示起立,还象征坦诚、真诚,这时手掌不是上抬,而是向两边摊开(拥抱前)。 (6)鼓掌。鼓掌的基本含义是赞许、肯定。也可用来表示打节奏、提醒、暗号、讽刺等含义。 (7)握拳。攥紧拳头,置于胸前,拳心向内,前后挥动数次,以示力量(命运)。 (三)头势语 (1)点头。基本含义是同意或赞成。(2)摇头。表示不同意或不相信。头部呈拨浪鼓式快速摇动,表示坚决的无通融余地的否定。(3)侧首。基本义是“关注”,结合面部表情的不同,显现“感兴趣”和“怀疑”两种意思。(4)鞠躬。主要表现为浅鞠躬:将头部垂下成低首态,然后再抬起来。其含义有二,一是致意,二是表示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