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7

kyk515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毛茸茸的圈圈

已采纳
德才如何才能兼备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可以说我们即将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程与走向。因此,时代要求科技的进步,时代要求人性的回归,时代更要求我们必须德才兼备! 提到德才兼备,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德”。那么什么是“德”呢?“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德”是理想信念的坚持,“德”是爱国主义的拥护!可以说,“德”就是人材素质的基础。 “德”亦是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自身的存在规则。它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那么什么又是“才”呢?相较于“德”而言,“才”同样也包含着广泛的内容。而“才”的本质是“智”。“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是当代大学生掌握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的程,“智”是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智”并不是简单的IQ指数,它在更大的程度上代表着心理成熟的表现程度。 “才”仍有许多的外延,当然,我们没必要一一陈述。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才”在本质上指出了个人对于知识的掌控与应用的技巧性。而所谓的才高八斗,我们完全可以重新给予诠释:形容某个人能更好的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对事物做出诠释。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要明确的认识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统“帅”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德”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才是王道!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

179 评论(12)

陈陈陈努力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基本内容和逻辑思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把98方案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整合为一体,但不是简单地相叠加而是融化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因此在编写过程当中,专家感觉难度极大。现在整个教材里面,基本的内容应该是四观,即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主要目的是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四观基本内容确定之后,重点就是从大的内容上如何组织成全书的板块逻辑结构。过去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材的板块是不一样的。我们这一次考虑四观基本内容,在组织板块的时候,首先考虑了一个基本的理路,就是在教育问题上我们应该本着跳一跳,摸得着理念。根据从虚到实,从高到下的理路来设计的。因此,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名字相一致,与内容逻辑相一致,我们设计了三块的内容即思想、道德、法律方面的内容。三块内容如何涵盖这四观呢?我们认为,在思想这一块,就是人生观、价值观。在道德这一块,就是道德观,法制板块就是法制观。这样的思想的板块、道德板块和法律板块确定之后,它们的顺序从虚到实,从上到下,遵循着人的成人育才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按照邓小平提出来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规律来排列这一个章节的顺序,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这样应该把思想放在第一位,道德放在第二位,其次是法制。在思想这一部分,思想的部分人生观、价值观应该讲什么呢,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问题可以写一本书,但是我们这一个书要体现理论逻辑的系统性和实践理性的紧密结合的问题。所以在思想的板块,不是系统地讲授,不是从概念出发来讲授人生观、价值观整体的内容,而是讲授体现人生观、价值观根本思想的内容,因此我们在这一个部分缩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它们就是人生观主要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题思想中,我们首先确定理想、信念,把理想信念放在第一章,这是在课程体系中很大的创新了。过去我们讲思想道德修养,把理想、信念和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做一块,作为逻辑的归宿点。这次我们一下子调在最前面了,很多教师提出问题来,我们根据四有新人的逻辑来安排的,我们也是育人规律的逻辑来安排的。理想信念在人生观、价值观部分就是一个核心,因此我们把它放在第一章。在理想信念中,我们讲爱国主义,我们讲共同理想之后,从虚到实,应当过渡到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坚定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因此我们第二章涉及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从精神上是很大一个创新,主要是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复兴伟大的民族的精神。 第三章我们涉及了关于人生的问题。当然也讲到了人生观概念,实际上,我们在人生的问题上,我们讲了三个问题。就是涉及到人生观的三个主要问题:人生态度问题、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问题。我们经过反复的思考过程,在书中,我们不再使用人生价值观这一概念。过去我们把人生观和价值观联在一起。实际上,人生观我们认为前三个部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的真谛前面三章从总体上都是人生观,第一章是核心,第二章是重点,第三章是人生观根本问题。我们把思想这一块有逻辑地联系在一起了。 第一块如果是讲个人对待国家,个人对待祖国,个人对待自己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的话,那么从四章开始就涉及到道德问题。社会主义的总体价值趋向对人的道德行为的认同。从第四章,我们开始从思想过渡到道德行为。当然我们第四章选择也是着眼于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完整的体系,我们作为一章来论述,我们是有重点的。 第五章和第六章讲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道德生活三大生活领域中,或者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里道德与法的要求。我们认为,作为基本理论的学科,他的理论体系是相对独立的。但是道德与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共性的,因此我们找到了两者完美结合的平台、载体,这一个平台和载体就是社会生活。因此在社会生活当中,我们把公共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三大生活领域作为道德与法规范融合的一个载体和平台,也是道德与法融合最为完美的交接点。我们没有把家庭婚姻问题作为单独一个领域来讲,后来讨论的时候,觉得没有必要,把它融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里面。第七、第八章,我们主要是讲法的精神,增强法律观念。第五、第六章中道德和法在公共生活中的结合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法律部分和前面的思想部分和道德部分如何结合。我们树立了一个根本的杆标,这个标杆就是结合思想品德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我们立了一个标杆即人的修养。我们讲法律问题不仅仅是讲法律知识,讲法律知识我们更重要的是强调法律的修养。这样法律部分的内容就有机地跟道德修养和思想修养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 全书从三块来讲,思想部分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形成的主要是人的思想品质,道德部分形成的主要是人的道德品质,法律部分形成的主要是人的法律品格。这样全书就形成了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和法律人格的完整的统一,这就形成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这个概念。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大学生优秀思想道德品德这样一个主题,使全书形成了一个逻辑严谨的统一的整体。这是全书框架的设计。 第三,关于我们书的主线,或者书的统领的思想,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问题。这门课我们在书稿形成修改第7稿的时候,就是在3月7号第7次进行修改,准备向教育部党组汇报的时候,人民日报发表了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当时我们也在修改这一个稿子。杨光司长赶快买了一份《北京青年报》,在上面做了一个批示,希望司长斟酌,把荣辱观融入到教材,我觉得这是我们教育部最早把荣辱观放到教材里面的。当天晚上我们思考的一个结果是把荣辱观作为一个结束语,大学生要成材,要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必须要学习荣辱观。接下来,3月10号,周济部长做了一个批示,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这一门课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系统地融入教材。教育部召集了课题组的成员,认真地学习了荣辱观,荣辱观中有18处全面的融入了教材当中。在5月28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的会上,专家提出来随着大家对荣辱观的认识的深化,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专辟一节放在书里面。把荣辱观融入到教材里面,作为统领,我们自身有一个学习和领会的过程。到现在为止,我们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专辟一节,学习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主要是强调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书中的主线地位,第一它是自始至终是贯彻的,第二它是统管的。16号文件提到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当中,理想、信念是核心,爱国主义是重点,统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基础,加强法律素质的提高、人民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目标。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统管,放在理想和信念前面。为什么我们这样安排呢?我们通过学习我们认为有几点理由,在教材里面也没有写进去,因为不太成熟。第一点理由,社会主义荣辱观本身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前面思想部分就是讲人生观和价值观最核心的东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很好的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贯穿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与教材前面的思想部分是一致的。第二点关于荣辱观对道德部分的提法,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规范上来讲,它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最新的、最系统的概括。过去我们讲,道德理论,我们讲一个核心为人民服务,一个原则集体主义,下面有五项基本要求,再讲三大领域,最后讲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我们用荣辱观把道德的核心、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基本规范融为一体,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作的最新的一次概括。因为我们讲荣辱观对规范领域起统领的作用。第三,荣辱观包括八个光荣,八个耻辱,从最低的两方面讲起,实际上本身除了讲遵纪守法,也体现了道德与法治的结合,从本身的内容上也很好的体现了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长春同志讲,为人民在生活中德行为规范的原则和价值选择提供了根本的尺度,这个社会规范当然包括了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第四点,我们认为本书的归宿点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在新的时代,新的情况下,思想品德最精辟的概括就是八个光荣。八个光荣就是新的时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思想品德。因此,我们觉得,从这样来说,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仅是全书一个主线,而且在全书当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统领的地位。我们看到中宣部有一个提法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四门基础理论课的主线。我们必须要把握好这主线,把握好这一个统管,这样一来,才会使教材有基本精神,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158 评论(10)

qnaqghdcel

起点决定终点(一个人的生活) 大一要认真思考人生目标,最起码想一下自己三年后将在哪里,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准备。要刻苦学习什么?尽心体会什么。努力克服什么,断然拒绝什么? 即便一时想不清楚,但只要是想了并为之努力过,你们生活就会不一样。也许只是一时多走了几步,就使你在几年后的就业市场上胜出成千上万的人。 要有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的确定,就会比较容易避免因挫折而产生低潮,不至于被不相干的人或事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浪费一去不返的青春。 像一个冲锋战士,往往不会意识到路边的荆棘及其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的划痕和刺伤一个人。一旦有了目标就会像一部机器一样运转,不断有所创造,也有所历练,并把自身能量和资源发挥到极致。 面对感情(两个人的世界) 大学生活给我们相对充裕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带来了比中学更大的生活圈和交往范围。这是许多中学恋情无法继续的原因之一,何况许多中学生所谓的恋情,并不能真正称得上恋爱。 对大一学生来说,很少有人能面临爱的选择,而我们对爱情的抉择,也许是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尤其是初恋,因为一个人可以忘记许多事,却很难忘记自己的初恋。 你如果轻易接受一个人,就会错过许多其它的人和事,还有时间、感情,有朝一日,当你肯定这一接受重于任何的错过和付出时,你才会后悔。 “年纪越大,越不能轻易说爱,似乎爱是比较严重的一件事。事实上,真正的爱情有时候像中彩票一样,并不真那么容易碰上,需要耐心,眼光,更需要运气。” 一个人对另一个的感情,如果可以在很多人身上找到,那多半不是真正的爱情。来的容易的东西,往往失去的也容易。 心理学家莱格曾说:“两个人的邂逅,就像两个化学物质接触一般,无论发生任何反应,两人都会因此而改变。” 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并唤醒人内心沉睡的力量。真正的爱情如同体育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人的心跳经受着各种考验,在一次次的跌宕起伏中变得敏感,坚强,果断。
187 评论(14)

bpr1999

切,自己写呗,我都是
84 评论(12)

蓝树叶123

论文最主要是论点、论据、论证,和议论文道理基本一样。政治论文,要围绕我国政治特色、特征,当前政治环境及因素、改进地方、国家正处理的热点政治等论证。
31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