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ysay
1、家园合作是人的发展的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儿童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儿童教育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的社会群体的力量,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2、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3、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合作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那么,怎样创建一个家园联系的渠道,使家园教育同步呢?首先,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主人翁意识1)教师不能以自己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自居,不应该单纯地把家长当作教育的配合者,而应该是合作者保持经常的联系,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每天情况孩子的一言一行,教师要随时关注,随时教育,并且积极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教育同时,教师对家长提出的合理要求,也要积极配合2)向家长交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树立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让家长懂得,大人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东西因此,首先要让家长做到表率作用,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把握好“度”不能任由孩子,也不能太约束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长期不懈3)满足家长的合理需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心理学原理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也会更积极因此,教师要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取得家长的信任,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对于家园共育的理解主要是家长与教师之间相互的积极沟通,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沟通就是通过交流让彼此的观点、感情等进入对方的心灵,以求得相互间的理解和接纳,从而创造和谐的新关系。这取决于家园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程度。这种沟通是双向的,教师要随时向家长介绍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成绩和不足,家长也要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另外沟通的方式也要多样化,让各个家长都能了解孩子的情况。家园共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家长的责任及义务作为家长有着不同的职业、经历、能力、素质等条件各不相同。只要出于教育儿童的目的,家长是会满足教育需要,积极支持工作的。家长通过与教师沟通、亲自参与,可以更深了解幼儿园的保育、教育情况,并分享到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这样,家长、学校双方的教育目标会不断趋于同向,相互协调。